上回我們說到,廬山會談倒退了。
談判還要進行。
6月18日,周恩來回到延安,和毛澤東商討成立“國民革命同盟會”的問題。
剛剛有了眉目,蔣介石于6月26日又給周恩來發來電報,邀他再上廬山。
于是,周恩來帶著在延安起草的新文件,和博古、林伯渠一起前往廬山。
就在周恩來一行7月7日先到到上海的那一天,形勢急轉直下。
1937年7月7日,成為中國現代史上劃時代的一天。
“盧溝橋事變”爆發。
7月8日晨,北平市市長秦德純急電廬山報告盧溝橋事變。
這次日本人突破了他的忍耐限度。
蔣介石當天致電29軍軍長宋哲元:
“宛平應固守勿退,并須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
這與九一八事變時,迥然不同。毛澤東也迅速作出反應,延安發出了《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
全中國的同胞們:
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我們要求立刻給進攻的日軍以堅決的反攻,并立刻準備應付新的大事變。全國上下應該立刻放棄任何與日寇和平茍安的希望與估計。
毛澤東
就態度而言,毛澤東比蔣介石更堅決。也就在這一天,毛澤東致電蔣介石,全文如下:
廬山蔣委員長鈞鑒:
平津為華北重鎮,萬不容再有疏失。敬懇嚴令29軍奮勇抵抗,并本三中全會御侮抗戰之旨,實行全國總動員,保衛平津,保衛華北,收復失地。紅軍將士,咸愿在委員長領導之下,為國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
翌日,彭德懷等“率人民抗日紅軍全體指揮員戰斗員”又發表致蔣介石通電,表示:
紅軍愿即改名為國民革命軍,并請授命為抗日前驅,與日寇決一死戰。
大敵當前,國共同仇,盧溝橋的槍聲,促使了蔣介石和毛澤東迅速接近。
8月13日,周恩來、博古、林伯渠來到了廬山。
這天,“廬山談話會”召開,出席會議的有國民黨中央要員,國民政府高級官員,各界名流,共231人。
會議由蔣介石、汪精衛主持。雖說周恩來上了山,如他所言:
“廬山談話會的時候,共產黨沒有份。我同林伯渠、博古同志三個人不露面,是秘密的。”
抗日成了廬山談話會的中心議題。就連親日派頭目汪精衛,此時也大談抗日。
蔣介石7月17日在廬山談話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說:
如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蔣介石
這是蔣介石對于抗日的最明確的表態,表明他抗日的決心。
這下談判應該順利了吧,可誰料卻異常艱難。
談判在蔣介石、邵力子、張沖和周恩來、博古、林伯渠之間進行。
周恩來帶著由他起草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上山,蔣介石改了兩句,卻又扔在一邊。
核心問題還是收編與合作。
關于紅軍改編后的指揮權問題。上次,蔣介石提出紅軍改編之后,由“政訓處”指揮。這一回,蔣介石又改口說:“政治機關只管聯絡,無權指揮。可以周恩來為主任,毛澤東為副主任。”
顯然,他開始玩起挑撥離間的把戲。這是中共所無法接受的。
接到周恩來的電報,毛澤東忍無可忍。7月20日,署名“洛、毛”的電報,發給廬山上的周恩來:
周轉林:
甲,日軍進攻之形勢已成,抗戰有實現之可能。
乙,我們決心采取蔣不讓步不再與談之方針。丙,請你們回來面商之。談判再次破裂。
周恩來等隨即下山,飛往上海了。會晤了宋慶齡,通報了國共談判的情況。
蔣介石變臉還真快。
8月1日,張沖發來急電,老蔣密邀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即飛南京,共商“國防問題”。
對老蔣的反復無常,毛澤東無語。
8月9日,朱德、周恩來和葉劍英飛往南京,出席蔣介石召開的國防會議。
借國防會議的機會,國共又開始了談判——南京談判。
按照老蔣的文人,這次談判想來也不會順利。
不料,一樁新的突發事件,改變了談判節奏。
8月13日,將近三十萬日軍大舉撲向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南京危在旦夕。
蔣介石再也無法做“選擇題”了。
14日,國民政府發表了《自衛抗戰聲明書》:
“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
抗日戰爭從此全面展開。
日軍每進逼一步,蔣介石就向毛澤東靠攏一步。
國共談判變得順利了,蔣介石也不再耍脾氣了,當然也沒有脾氣可耍了。
8月18日毛澤東以中共中央書記處名義給周恩來發來電報,提出談判的十項條件。
當天,蔣介石在談判中同意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命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
22日,這一任命正式發表,意味著國共公開合作。這時,朱德和周恩來已經急急離開了南京。
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舉行擴大會議,史稱“洛川會議”。
會議重點研究了抗日問題和國共合作問題。
毛澤東在會上強調,紅軍雖然馬上要換“帽子”,但是戴國民黨軍帽子之后,依然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穿國民黨軍服的紅軍。
當國民黨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宣布對紅軍的改編以及對朱德、彭德懷的任命之后,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革軍委”,在洛川會議上也作出相應的決定。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周恩來共同署名,于8月25日發布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關于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
宣布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將前敵總指揮部改名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以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左權為副參謀長。
朱德
這一命令清楚地表明,“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實際上是屬于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的。
1937年10月,中共在贛、閩、粵、湘、鄂、豫、浙、皖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為軍長。
軍隊問題解決后,緊接著就要解決政府問題。經雙方商定,原陜甘寧蘇維埃政府改為陜甘寧邊區政府,政府主席最后選定了既是國民黨第一屆候補中央執委、又是中共黨員的林伯渠。
國共合作后,毛澤東依然是紅區的最高領袖,依然是與蔣介石相匹敵的“棋手”。
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正式宣告了國共合作,這在中國革命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紀元。
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對弈,高下立判。
參考資料:《毛澤東與蔣介石》、《紅流紀事:西安事變揭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