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屋,六尺地,雖沒莊嚴,卻也精致。
“一間屋,六尺地,雖沒莊嚴,卻也精致;蒲作團,衣作被,日里可坐,夜間可睡;燈一盞,香一柱。“這是明代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心中理想的文人居所。不止眉公,古時文人階層追求居所的清雅自在,以居室示人格。
時至今日,書齋依然是文人度日居留最久的場所,那一間屋,也代表了中國人心目中的理想家園。
「一間屋」中不僅古今書畫名作薈萃紛呈,同時增添筆墨、硯臺、筆筒、印章等案上文房,以及賞石、沉香類文人清幽雅物。經過8年的摸索,「一間屋」更增添了部分當代藝術,以一屋通古今、融中西,正是中國人所深深眷念的、緊隨時代的「一間屋」。
Room room room
Part_1
不過是那樣的「一間屋」/
卻飽含對現實 最深 情的告白
生命躍入無限中飛揚,如不息的水流,如火之升空,如時季之相接替,由亞當傳遞到我輩,為悲為欣,為淚為笑,為吐梗之快懌,或為心創之酸味,總之沒可已止,止則死。死是繪畫之敵,是一切藝術之敵,是人類文化之敵,是生命之敵。
今年是吳大羽先生誕辰120周年。
吳大羽不僅是二十世紀早期的現代藝術家,也是一位與時俱進的當代藝術家。由于歷史的原因,他的藝術創作高峰實際上出現在八十多歲的晚年,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當代藝術史上都是少有的現象。由于各種原因,中國當代藝術史也缺少對吳大羽的認識和研究。但無論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把他擺回他應得的地位”(趙無極1996年訪談)是這些年來的一種趨勢,吳大羽的藝術價值和人格力量越來越惠及后人也是一種趨勢。
此季明軒「一間屋」,難得呈現吳大羽先生布面油彩5件及重要當代藝術作品數十件,每一件絢麗作品的背后,都蘊藏著藝術家對現實社會深深的告白:
Lot 111
吳大羽 (1903-1988)
無題 NO. 16(京采)
布面油彩 約20世紀80年代
54.5×39.5cm
出版:
1.《吳大羽》,第 59 頁,大未來畫廊,2006 年
2.《大未來·文化主體性的新東方美學》,第 76 頁,大未來畫廊,2007 年
3.《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吳大羽》P52,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
4.《吳大羽作品集》,第 63 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年
5.《飛羽掠天——吳大羽作品集》P98,商務印書館,2020年。
Lot 112
吳大羽 (1903-1988)
無題 NO. 21
布面油彩 約20世紀80年代
52.7×37.4cm
出版:
1.《吳大羽》,第 119 頁,大未來畫廊,2006 年。
2.《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吳大羽》P101,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
3.《吳大羽作品集》P68,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
4.《飛羽掠天——吳大羽作品集》P103,商務印書館,2020年。
亞洲 私人收藏
吳大羽曾說:“我還要活下去,一年兩年百年,都是我懷存的愿望。我停留在這一點上,是說,為流連太陽來我頭頂,照顧我又給我以熱量。你不必問我有多少斤量,或長短的價值,連同我衷藏多少思量,我的生命就存在你兩眼發亮的晨光,也許是你還看它不到的地方。萬一不幸,我來不及說完我要說的話語,將會留給歷史去衡量。”
Lot 113
吳大羽 (1903-1988)
無題 NO. 23
布面油彩 約20世紀80年代
51.6×37cm
出版:
1.《吳大羽》,第89 頁,大未來畫廊,2006 年。
2.《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吳大羽》P80,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
3.《吳大羽作品集》P70,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
4.《飛羽掠天——吳大羽作品集》P106,商務印書館,2020年。
亞洲 私人收藏
Lot 114
吳大羽 (1903-1988)
無題NO. 36(綠菊)
布面油彩 約20世紀80年代
77×53cm
展覽:
1.“吳大羽畫展”,2001年3月9日至4月8日,歷史博物館,臺北
2.“吳大羽個展”,2007年11月17日至12月30日,大未來畫廊,北京
出版:
1.《吳大羽畫展》,第93頁,歷史博物館,臺北,2001年3月。
2.《吳大羽》,大未來畫廊,臺北,2006年,第138頁
3.《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吳大羽》P41,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
4.《吳大羽作品集》P83,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
5.《飛羽掠天——吳大羽作品集》P117,商務印書館,2020年。
Lot 115
吳大羽 (1903-1988)
無題NO. 37(粉墨春秋)
布面油彩 約20世紀80年代
76×53cm
展覽:
2001年3月9日-4月8日「吳大羽畫展」國立歷史博物館 臺北 臺灣
出版:
1.《吳大羽畫展》,第113頁,歷史博物館,臺北,2001年3月。
2.《吳大羽》,第 123 頁,大未來畫廊,2006 年。
2.《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吳大羽》P72,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
4.《吳大羽作品集》P84,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
5.《飛羽掠天——吳大羽作品集》P120,商務印書館,2020年。
Lot 105
周春芽 (b 1955)
桃源無盡
紙本丙烯
簽名:2020.10.19周春芽
120×200cm
周春芽的巨幅《桃源無盡》是藝術家的尤為心賞之作,自創作完成之日起,就懸掛在他自己家中,可見周春芽先生對本作的重視程度和喜愛之情,所以無論從尺幅大小、藝術表達還是個人情感方面來說,本幅都能視作是藝術家的極為重要的作品。
Lot 108
丁乙 (b 1962)
?示 2018-11
椴?板上丙烯?刻 2018年
120 x 120 cm
展覽:
1.“海峽兩岸抽象藝術交流展”,臺北孫中山紀念館,臺南耘非凡美術館,2019年。
2.“2020致幻——都市景觀與抽象藝術”,明圓美術館,上海,2020年9月5日 - 2020年11月2日。
3.“丁乙:無限的流動“,西海美術館,青島,2022年8月12日 - 2022年10月23日。
出版:
1.《致幻》,明園美術館展覽畫冊,2020年。
2.《丁乙:流動的無限》,浙江美術出版社,2022年。
Lot 109
張恩利(b 1965)
愛人
布面油畫 2017年作
簽名(背面):愛人, 2017, 250×200cm,張恩利
250×200cm
Lot 116
吳冠中(1919-2010)
睡蓮
44×47cm
1976年作 設色紙本 鏡框
簽名:1976
鈐印:[吳冠中印]
出版 :
1.《吳冠中畫集》,p6,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
2.《人民畫報》,內頁,人民畫報社,1979年。
Lot 117
顏文樑 (1893-1988)
晨曦
24×33cm
簽名:顏文樑
鈐印:[樑]
Lot 120
草間彌生 (b 1929)
無盡的網
布面油畫 1993年作
65.5x53.4cm
背簽:Yayoi Kusama,1993,Nets-Infinity
Part_2
不過是那樣的「一間屋」/
通古今、融中西
藝術家創作了一個又一個虛妄之境,接著,把一切拉入其中。
Lot 078
吳昌碩 (1844-1927)
海棠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921年
133×67cm
盒蓋題簽:吳缶翁畫海棠圖。
盒內題簽:辛酉九秋觀于無悶寶并署檢。雨山長尾甲。
鈐印:[雨山]
款識:曉鏡矯煙鬢濕,小樓聽雨眠遲。待到上林春信,一華先發高枝。擬蒙泉外史于海上去駐隨緣室。辛酉元宵。大聾吳昌碩年七十八。
鈐印:[俊卿之印] [倉碩] [明道若林]
鑒藏印:[七草盦所藏]
1.原藏者一九二一年得自日本大阪高島屋。附原裝木盒,外匣蓋具寫有畫家、畫題及編號,鈐「高」圓形印戳,即高島屋標記。內匣內日本著名學者、鑒賞家長尾甲(1864-1942)題跋。
2.原香港蘇富比2010秋拍品lot1103.
Lot 079
吳昌碩 (1844-1927)
竹林七賢
水墨紙本 1915年作 立軸
156.6×46.7cm
款識:竹林深處水涓涓,羣屐風流坐七賢,頰上何須豪更著,清談揮塵小神仙。秀水杜氏藏石田翁畫蘭花冊,逸趣橫生,茲就彼蹊徑為鹿叟作〈竹林七賢圖〉。唯拙筆止能大寫,未敢求工也。乙卯二月。吳昌碩。
鈐印:[昌碩] [吳俊之印] [石人子室]
鑒藏印:[張宗憲藏]
展覽:
“張宗憲珍藏中國近代書畫展覽”,2002年6月至12月,巡回展覽于上海、香港及臺北。
出版:
《張宗憲珍藏中國近代書畫─ 十七家作品集》P29,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2002年6月。
原香港蘇富比2013年春季拍品 lot1341.
本幅寫于一九一五年,正昌碩創作鼎盛之期,也是為鹿叟動筆最勤之時。他以「竹林七賢」之故實為題,構圖卻非七賢活動于竹林之情狀,圖中卻見高山重巒,奔流湍急,名士們或策笻過橋,或徜徉漫步,或頌讀于亭閣,或觀景于巖端,人物散見于畫中高低不同的位置,聚散有序,互生呼應,但以瑯玕穿插為背景,復湊成七人之數,正切合取題之旨,可見他刻意經營之妙。他自嫌謂「拙筆止能大寫,未敢求工也」,惟寫來精粗兼具、布局井然,而筆墨蒼潤,輕重虛實,相輔相成,用心之極,堪稱筆下山水畫杰構。
Lot 082
張大千(1899-1983)
紅荷
設色紙本 立軸 1945年作
81.5×45.7cm
款識:朱闌過雨黃月生,綃衣初試五銖輕。稍憐翠佩紅妝句,未稱江妃出浴情。乙酉嘉平月阿爰。
鈐印:[張爰之印] [大千]
出版:
《名家翰墨叢刊中國近現代名家書畫全集·3張大千/荷花》P18.19,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9月1日。
原香港蘇富比1993年4月LOT1014.
Lot 083
齊白石(1864-1957)
白衣大士
立軸 設色紙本 1928年作
135×33.5cm
款識:白衣大士。冷盦先生清供,戊辰夏五月畫(我)家舊稿,時同居京華,齊璜。
鈐印:[木居士]
展覽 :
1.“奉文堂藏齊白石書畫”,北京,皇城會,佳士得藝術空間,2014年4月1-19日。
2.“奉文堂藏齊白石書畫”,佳士得,香港會議展覽中心,2013年11月21日-25日。
出版 :
1.《齊白石繪畫精品集》P19,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1年10月。
2.《榮寶齋畫譜七十四人物部分一齊白石》P27,榮寶齋, 1993年4月。
3.《齊白石全集3 繪畫》P4,圖版4,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10月。
4.《齊白石的世界》P61,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4月。
5.《齊白石繪畫作品圖錄-上卷》P280,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7月。
6.《白石留韻——上卷》,P84-85,圖版28, 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2月。
7.《藝苑掇英·名家名作·齊白石·人物》,P5, 河南美術出版社,2013年7月。
8.《中國歷代繪畫名家作品精選系列:齊白石(人物)》P5,河南美術出版社,2013年8月。
9.展覽目錄《奉文堂藏齊白石書畫》,P72-73,圖版23,香港佳士得,2013年。
10.《齊白石研究 第二輯》P49,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年10月。
11.《齊白石全集3 繪畫》P4,圖版4,湖南美術出版社,2017年5月。
1.奉文堂主陳淑貞,香港著名的收藏家、古董商,是第一位以女性收藏家的身份加入第一屆求知雅集的會員,在移居香港之初時,就加入了東方陶瓷學會。陳淑貞女士傾其一生創辦了奉文堂,她一生的私人珍藏極具特色,收藏領域廣,涉及門類多,從近現代書畫,到青銅器,高古陶瓷、文房雜項,品位不凡。
2.原香港佳士得2015春季拍品LOT1236。
齊白石的觀音大士畫目前傳世數量稀少,且多收藏在美術館和博物館中,坊間幾乎難得一見。白石老人懷著極其虔誠之情精心繪制的此幀《白衣大士》是其佛釋畫作的精品。畫中大士以白描線條畫出,看似隨意的衣紋,實則經過了無數次提煉,具有極強的概括力和藝術表現力。凝練流暢的線條如行云流水,頗具吳帶當風之神韻。觀音大士手持凈瓶傾而倒之,普降甘露于人間。凈瓶、配飾、面部等均賦色,反襯出觀音大士白衣素袍,超然飄逸,不染紅塵的仙風佛骨。
Lot 085
傅抱石(1904-1965)
陶淵明詩意
設色紙本 鏡框
69×40.5cm
款識:新諭傅抱石,東川西郊金剛坡下寫靖節先生。
鈐印:[傅] [乙酉] [其命維新]
注: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私人舊藏。
枯樹禿枝,世外隱逸高士陶淵明氣定神閑,雙手合攏于寬袍闊袖內,衣服線條靈活生動,袖袍與帽帶隨風鼓動,近景用簡潔干練的中鋒勾勒出粗細交叉的禿枝杈,文人風雅之意,藉以遣興抒懷,表達陶然忘憂、隨緣自適的自由天地。傅氏筆下刻劃之精微,教人視之莫不有弦外之音的聯想,特別對照畫家身處戰亂,政局不寧,遂寄身于金剛坡下,埋首于畫中天地,借方寸之間以寄意,以掙脫世俗紛亂覊絆。
Lot 097
弘一法師(1880-1942)
手抄《梵綱經菩薩戒本疏》墨跡
鄭逸梅(1895-1992) 致李芳遠手札集冊
水墨紙本 冊頁
27.7×20.5cm×88;尺寸不一
鈐印:弘一(見《近現代書畫家款印綜匯》第111頁,“弘一”印,上海書畫出版社)、南無阿彌陀佛(見《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第112頁,“南無阿彌陀佛”印,上海書畫出版社)。
鈐印:我與淵如同日生
鑒藏章:大方廣室(十八次)、李芳遠印
注:《梵綱經菩薩戒本疏》墨跡冊頁共計88頁;鄭逸梅致李芳遠手札集冊,共計29通信札
“悲欣交集”一生的李叔同,即為中國新文化運動前后的最早留學日本的美術天才人物之一、戲劇創始人之一、著名教育家之一、律宗第十一世祖的弘一法師(1880-1942),他的傳奇一生早已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然而,他油畫作品、國畫作品、信札、筆記等本身就不多,特別是經過“文革”的浩劫之后,傳世更少,這對于研究弘一法師的藝術人生、歷史人生、哲學人生、宗教思想等,舉步唯艱。
此冊弘一法師手書《梵綱經菩薩戒本疏》墨跡,共有88頁,計16500余字,為弘一法師近年來面世作品中含字量最豐、耗費時間、精力最多的一件書法巨制。副冊《鄭逸梅致李芳遠手札集冊》,共收入鄭逸梅手書信札29通,俱為外界所不知曉的內容。
根據副冊《鄭逸梅致李芳遠手札集》可知,本冊《梵綱經菩薩戒本疏》即為弘一法師在溫陵養老院的“心得講義”文本,法師圓寂后此冊一直保存在他的弟子李芳遠手中,直到今天面世。
Lot 258
華嵒(1682-1756)
谷鳥春花圖
1748年作 設色紙本 立軸
119×50cm
款識:春谷鳥邊風漸軟,杜鵑花上雨初干。戊辰春正月,新羅山人寫于幽香小樓。
鈐印:[華嵒] [秋岳] [枝爰]
來源:出版:
1.《中國繪畫綜合圖錄·續編3》第111-119頁,JP12-322,東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2.《揚州書畫三百年·特展書畫集》第63頁,廣陵書社,2019 年。
參考:作者鈐印可鑒《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1173,第31、33印。
華新羅《谷鳥春花圖》賞析此幅華新羅以其慣見筆致,用那種松秀毛澀的筆墨,似稚還真的造型,刻畫杜鵑花放、棲鳥鳴飛的場景,真可說是幽秀柔美中帶有一種倔強樸拙的氣質,能將這兩種氣質完美地揉合進一紙一幅之中,既不抵觸,又有微妙的視覺沖擊,能令觀者心靈為之激蕩、跳躍、松快,臻此佳境者,在清代,惟華新羅一人而已。《谷鳥春花圖》作于戊辰,即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華氏花鳥中年典型。
Lot 089
吳湖帆(1894-1968)
鳥棲疏林
立軸 1933年作 1935年作 設色紙本
60.5×39.5cm
款識:癸酉嘉平朔日師李成法吳湖帆。
鈐印:[吳湖颿] [丑簃詞境]
款識:火熟丹成不自知、興來揮灑墨淋漓、慣參董巨香先染、合冶倪黃玅入微。乙亥十月二日吳湖帆。
鈐印:[吳湖颿] [某景書屋] [待五百年后人論定] [湖山如畫]
原香港蘇富比2012年春季拍品 lot1259.
Lot 090
胡也佛(1908-1980)
巫峽云濤
設色紙本 立軸
142×39cm
款識:巫峽云濤。也佛作于大空堂。
鈐印:[也佛] [大空堂]
原香港蘇富比2012年秋季拍品 lot1388
Lot 093
陸儼少(1903-1993)
黃山煙云
設色紙本 鏡片 1978年作
55×132cm
款識:云之為物,變幻無方。氤氳蒸蔚,汪洋塞乎兩間,蓋山川賴是以活,活則靈,靈則山川益增神奇,故寫山必寫云。菊芬同志屬寫即正。一九七八年七月,陸儼少并記于海上之就新居。
鈐印:[陸儼少] [宛若] [穆如館] [儼老不老] [戊午歲七十] [嘉定]
出版:
1.《陸儼少山水畫集》p71,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6年。
2.《風流今見一陸儼少作品集》p153 頁,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
3.《陸儼少書畫集》續編二,p90-91,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5年。
Lot 256
鄭板橋 (1693-1766)
竹石圖
水墨紙本 1756年作 立軸
167×105.5cm
款識: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葉上,日在梢頭,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運筆,又是一格,其實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變相,莫可端倪,其天機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獨畫云乎哉?乾隆丙子板橋鄭燮畫并題。
鈐印:[鄭板橋] [乾隆東封書畫史]
藏印:[鄧拓珍藏] [蘇畫廬]
出版:
1.《中國畫家叢書·鄭板橋》圖25,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年。
2.《鄭板橋書畫集(第一集)》P59,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2月。
3.《鄭板橋書畫編年圖目(上)》P81,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6月。
著錄:
1.《鄭板橋全集》P200,齊魯書社,1985年6月。
2.《揚州八怪現存畫目》P412,江蘇美術出版社,1991年6月。
3.《鄭板橋年譜》P379,山東美術出版社,1991年12月。
4.《揚州八怪書畫年表》P252,江蘇美術出版社,1992年12月。
5.《揚州八怪年譜(下)》P298,江蘇美術出版社,1993年5月。
6.《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鄭板橋》P309,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5月。
7.《鄭板橋年譜》P245,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8.《鄭板橋全集(增補本)第一冊》P334,卷——“題畫一”編者注(二),鳳凰(原江蘇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
9.《鄭板橋年譜編釋》P192,遼寧美術出版社,2014年1月。
10.《揚州八怪繪畫藝術讀解與鑒賞》P174,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5月。
11.《鄭板橋生平與作品鑒賞(上)》P204,遠方出版社,2005年。
12.《揚州八怪題畫錄》P193,江蘇美術出版社,1992年2月。
Lot 259
鄭禧[元]
秋林駐舟圖
水墨紙本 立軸
67×31cm
著錄:
清李佐賢《書畫鑒影》卷十
Part_3
不過是那樣的「一間屋」/
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他們穿越廟堂,行過原野,最終都在那一間屋中,找到了內心的歸處。 那些噴薄而出的哲思和激情,與相伴良久的滿屋子瓷器一樣華麗,蓬勃律動,無比生動,穿過遙遠的喧囂與沉寂,直擊心靈深處。
△
Lot 155
清乾隆
紫紅地洋彩軋道錦上添花纏枝蓮紋杯盤(一套)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杯口徑5.6cm,托口徑12.1cm
1.杯:巴黎蘇富比,2009年6月11日,Lot155。
2. 托盤:Chait Galleries,紐約,1969年12月30日。
3.托盤:香港蘇富比,2009年10月8日,Lot1605。(其一)。
4.香港蘇富比,2016年4月6日,Lot3027。(HKD 4,000,000-6,000,000)
Lot 174
清道光
宮粉地粉彩“歌舞升平”圖雙耳瓶(一對)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27.5cm
Lot 169
清康熙
青花飲中八仙圖觀音瓶
款識:“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高45 cm,口徑12.4cm
Lot 059
清雍正
粉青釉蓮瓣紋三系弦紋魚簍尊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13cm
香港蘇富比,2019年10月8日,Lot3101。
Lot 067
清嘉慶
粉彩過枝癩瓜紋碗(一對)
款識:“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直徑11cm
北京永樂佳士得,2011年11月15日,Lot 16。
Lot 044
清乾隆
礬紅御題三清詩茶碗(一對)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口徑10.4cm, 高5.5cm
香港霍宗杰先生舊藏。
Lot 057
清雍正
霽藍釉敞口花插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直徑12.3cm
1.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J. Norman Collie 教授(1859-1942年)收藏,乃東方陶瓷學會創始會員之一,此后家族傳承。
2.馬錢特舊藏。
Lot 058
清雍正
仿汝釉卷缸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直徑33cm
1.紐約著名古董商艾麗絲·龐耐(Alice Boney)舊藏。
2. 紐約莫爾斯伉儷(EarlMorse)舊藏。
3.香港佳士得, 1987年1月13日,Lot499。
4.紐約蘇富比,1998 年3 月23-24 日,Lot670。
Lot 046
清康熙
豇豆紅釉暗刻團螭紋太白尊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直徑12.7cm
香港蘇富比,1996年11月6日,Lot 840。
結語/
那些思想如同一條亙古不絕的大河,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川流不息,不舍晝夜。
從前那個彬彬有禮的時代結束了,但在那樣的「一間屋」,重現出來的部分吉光片羽,仍然閃耀著光芒,穿越古今,走向你我。
版權所有 ? 2023明軒拍賣
拍賣日程
上海明軒十周年慶典
一間屋
拍賣:4月27日
預展:4月25- 26日
地點:上海龍之夢大酒店6樓龍宴會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