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問題在中國婚嫁文化中存在已久,隨著社會發展和觀念轉變,對其的看法也在逐漸改變。
近日有媒體報道,江西玉山縣某小學在學生課堂播放零彩禮宣傳片,玉山縣教育體育局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確有此事,此舉旨在讓孩子從小耳濡目染接受這個教育,而且有相關文件,是民政局牽頭和多家單位聯發的。
早在2017年武漢、重慶的部分地區就出現過"零禮金"的現象,一些女方家長即便索要彩禮,也不會自裝腰包,而是返還給女孩,另外還會準備一份與男方彩禮不相上下的嫁妝。所以當時的"零禮金"也指的是一種收入和支出互相抵消為零的平衡。
而現在聽到"零禮金"或"零彩禮"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則是"男方不出彩禮",所以很多女生甚至有些男生都會對這種說法表示抗拒和嘲諷。
彩禮問題在中國婚嫁文化中存在已久,一些人認為彩禮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男方表達誠意和承諾的方式,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彩禮制度容易導致婚姻不平等、壓力過大等問題。
有時候彩禮的多少也會出現攀比的問題,一家更比一家高,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總有一種盲目的攀比,彩禮數額幾乎是年年漲,從兩三萬漲到六萬六、到八萬八,再到十六萬六、十八萬八,現在有女性離異帶倆娃的彩禮也要二十六萬八...
彩禮多少確實代表著男方的一些心意(嫁妝也代表著女方的心意),彩禮和嫁妝的多少應該立足于實際,如果男方家庭年年收入超千萬,給幾百萬彩禮并不是什么出格和值得譴責的事情,但是如果男方家庭收入不到十萬,彩禮張口就要二三十萬確實不少。
現在的婚嫁觀念依然是需要男方提供保障,男方買房,現在的房價大家都心知肚明,對于一些普通家庭,男方在買了房之后再出高價彩禮確實有些困難,所以抵制高價彩禮、天價彩禮(但更主要的是抵制高房價,但是沒辦法)。
在課堂上宣傳零彩禮這個動作是一種從極端到極端的混賬宣傳,從極端的天價彩禮突然轉到了另一個極端的零彩禮,從極左到極右,都不是理智的處理方式。
糾結零彩禮還是天價彩禮并不是重點,就像有網友說的,宣傳零彩禮可能是想提高結婚率,但不結婚不是因為高彩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