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一次暢快飛行,在天空中翻飛,開的還是殲20,隊長是胡軍,隊友是王一博。這就是五一檔預售票房已經破紀錄的《長空之王》,目前預售票房已經突破8000萬。
已經有一部分觀眾在首映禮上提前觀看了這部電影,大家一致給出了好評,而在各種評價中最吸引人的是看這部電影的體驗感。
早在這部電影發布的物料中,就能看到主創團隊的用心之處:既有一飛沖天的大全景,也有在駕駛艙內駕駛的沉浸感。
因為鏡頭設計的非常好,讓觀眾在觀影的時候不自覺想要抓緊椅子扶手,仿佛下一秒就和試飛員翱翔天空。
雖然此前也有過航空題材的電影,但這一部聚焦試飛員。雖然都是“開飛機”,但試飛員的飛行經驗更豐富,飛行的環境也更惡劣,遭遇的情況更兇險。
在影片創作之初劇本階段主創就已經邀請試飛員介入,確保從文本到畫面的準確性。試飛員是一個鮮為人知的職業,簡單來說就是在戰斗機被制造出來之后,投入使用之前進行真人真機的測試,而這種測試都是極限條件下的飛行,是對飛行員技術、心態的集中考驗。也希望通過《長空之王》,有更多的人了解到這個英勇的群體。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試飛員的日常生活:訓練包含體能、模擬飛行、眩暈測試,蒙眼操作……任意拿出一項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都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戰,而對于試飛員來說卻只是成為一個優秀試飛員的開始。
在電影外,演出試飛員的演員們同樣經歷了魔鬼訓練,只為在鏡頭前無限接近真實的試飛員,更能還原中國軍人的風貌。在拍攝期間,除了劇組安排的體能訓練,演員也自發的訓練,隨時隨地讓自己保持良好狀態。
有這樣一群人,付出這么多的努力保護這個國家,誰能拒絕這個畫面呢?
試飛員在經歷過這些訓練并合格之后,才能進入真正的試飛工作。試飛需要試驗不同機型在不同條件下的極限數據。這就意味著,試飛員既需要對飛機足夠了解,有超強大的知識儲備,也需要過硬的技術對應極端的飛行條件。
這些試飛科目包括但不限于:發動機停車、失速尾旋、大迎角過失速機動 …… 這些聽上去就極其驚險的特情,都是試飛員日常要試飛的科目。
我國首批“功勛飛行員”試飛英雄黃炳新先生在采訪中就提到:在他36年的試飛生涯中,大概遇到30次重大險情,都沒有準備過一次跳傘,都是想辦法把飛機安全的飛回來。
人的生命肯定是最珍貴的。但對于試飛員來說在最兇險的一刻,他們選擇保留飛機,他們選擇保留飛行數據。是因為他們真的不惜命嗎?不是,是他們深入其中,知道一架戰斗機對于國家的重要性。新中國剛成立之時,我們沒有自己的戰斗機,而美國和前蘇聯彼時已經有了成熟的空軍海軍,飛機坦克,我們必須有自己的飛機來保衛自己的領土。
在電影院里看《長空之王》,讓人捂嘴揪心,緊張到窒息,因試飛員的工作緊張,因電影里的戰斗緊張。
加上主創也為飛行鏡頭設計了非常完整的音效,在觀看時能切實的聽到風聲呼嘯,飛機由遠及近,又由近飛遠的轟鳴聲。雖然沒有經歷過試飛員艱苦的訓練,但看了這個電影四舍五入也開了一次飛機。
好電影的定義每個人都不同,但對于《長空之王》顯露出的特點是很難讓人拒絕的。
對于女性觀眾來說,這是看空軍帥哥養眼,又能了解戰斗機知識的好電影;
對于男性觀眾來說,這是大篇幅全畫幅觀看戰斗機的視覺盛宴;
對于影迷來說,這是集合了視效、演員精準表演、情節的起伏、節奏的張弛有度的優秀商業大片。
希望這部電影能被更多人看到,因為電影中講述的試飛員值得讓更多人知道,更多人了解,從沒有自己的飛機到殲20,我們走了70多年,一路走來十分不易!也許看了這部電影后,在你心里會種下一顆種子,再等幾年就會發芽成為新一代人的強心劑。
五一期間,去看看電影,感受新一代試飛員的魅力,感受戰斗機劃破天空的震撼,感受《長空之王》帶給我們的感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