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音樂 idea 一定要維持下去,或接二連三,或隔三差五,都可。
誰會拒絕被好音樂一而再的浸潤耳朵呢?
易烊千璽上一張企劃與質感都頗優的《后座劇場》專輯,令我對他的創意一直念念不忘,但也不是那么敢盼著還有第二、第三季的后續。
畢竟,在當下一張專輯周期平均橫跨兩年以上的市場環境里,日新月異的聽眾審美不斷變化,誰敢擔保即使好的音樂概念在近三年后還有人買單?
所幸,千璽他主動來了,帶著《劉艷芬》、延續著《后座劇場》的質感,趕上這兩年杜比空間音頻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普及,易烊千璽和他新做的音樂,也仿佛打開了更具空間感和聽覺廣度的一趟音樂之旅。
有意思的對比是,上一張《后座劇場》千璽翻唱的全是比他年長的別人的歌,但在“劇場”部分,他 act 了曾經的他自己;
這次《劉艷芬》當中,千璽唱著九首和不同音樂人全新合作的“自己的歌”,卻在“劇場”部分飾演起名為“劉小姐”的別人 ( 若我沒理解錯 ) ,也就是專輯 title《劉艷芬》。
《劉艷芬》的妙,除了繼續有火星電臺把控整體的制作工作之外,千璽此次選擇合作的幕后陣容包括但不限于裘德、陳婧霏、范憶堂、孫宇辰以及我頭次聽會感到一陣新鮮 UNI·MONSTER LAB ,都是極有音樂個性的音樂人,他們的作品絕不口水;
但在個性化的詞曲背后,依然有悅耳和朗朗上口的字句咬合 ( 也就是咱常說的,唱起來順口 )。
這其中尤其以裘德、范憶堂所擅長外在戲劇張力的各種 6/8 拍作品以及 Big Band 向的作品為內容主軸。
整張專輯分為三次發行的方式使得這張帶著“劇場”感的作品,還順帶給樂迷也帶來了如同追劇一般的體驗感。
《九里莊人才中心》的幽默調侃、《彳亍》的動態優雅,還有陳婧霏詞曲很內心向的《你好,我是____》, 這些作品其中戲劇感的張力,還有音樂與劇場音質之間互相成全的豐富聽感,都令《劉艷芬》把《后座劇場》的優質企劃思維更大化呈現了出來。
同時在音樂創作部分,有從千璽個人網站上擷取歌迷的感受,并拓展成為制作開案的靈感由頭,這樣獨特的方式,無疑銜接上了當下年輕人的話語內容。
我很是喜歡終章里一曲《同乘》的安排,除了應到前面一連串十多首 track 結束喧囂后的一個安靜結尾,和本次故事《劉艷芬》對應上,《同乘》更巧妙的回溯到了上一張《后座劇場》的場景感,詞人唐恬一句“車開去哪 異鄉人 從不追問”,瞬間柔化了千璽此次終章的柔軟,與前兩章內容之間感性、戲謔截然不同,情緒張力很足;
如同千璽從音樂聽覺、到視覺、到概念、到故事框架、到舞蹈肢體……等等一系列的內容輸出,把獨屬于易烊千璽的音樂形態魅力,都一再烙印給了聽者,夯實了易烊千璽作為歌手身份給到樂迷群體的深刻印象。
除了《劉艷芬》整張專輯企劃成功、執行到位之外,還想多表揚一下易烊千璽身上的“撐得起”——撐得起前輩創作人作品里的深度,也撐得起異性創作人作品里的柔度。
當下市場上和千璽一樣的 00 后音樂人,各有各自的唱作偏好,千璽此次的偏好,是從比他年長的音樂人身上學習更深度的音樂表達,作品除了會唱及當下,對于人情世故不一樣的視角,都有令千璽的音樂世界觀顯得與眾不同。
除了前文提及的音樂人之外,兩位女性詞作者唐恬、尹約的加入,還有陳婧霏的詞曲,不僅更契合到了音樂主角“劉艷芬”的性別視角,同時對于千璽男性歌者身份在文字內容上的修飾,不失為一個漂亮的“銳化”動作,專輯的感性成分就在她們的創作里漸漸滲透。
講到這里,我不禁會再繼續把《劉艷芬》多次循環,同時也會期待著易烊千璽的“劇場音樂”還會不會有第三季,and,很希望擁有《劉艷芬》以及《后座劇場》的實體專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