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亞醜chǒu鉞
商后期 山東青州蘇埠bù屯1號奴隸殉葬墓出土
現藏:山東博物館
亞醜chǒu鉞通長32.7厘米,刃寬34.5厘米,肩上有方形內nà,肩下有兩個對稱的長方形穿,兩側有扉棱。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透雕的人面紋,鉤眉圓眼,王字形鼻,寬口露齒,嘴角上揚,像是在張口大笑。
在嘴的兩邊,鑄有對稱的銘文“亞醜chǒu”,右邊正寫,左邊反書。
和亞醜chǒu鉞同出一墓的還有一件大鉞,略寬扁一些,也有透雕的人面,沒有銘文,現藏國博。
這兩件鉞出于山省青州蘇埠屯1號奴隸殉葬墓,是帶四條墓道的亞字形大墓,墓室中央有亞字形的木槨,殉葬了48個奴隸和6條狗,還有一只不知名的小獸,是商代河南安陽殷墟王墓外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墓。
因多次被盜,出土的銅器不多,兩件鉞在墓室北壁靠近北墓道的填土中被發現。
銘文帶“亞醜chǒu”的青銅器并不罕見,蘇埠bù屯1號墓附近也出土過,加上傳世品,1977年統計有56件,實際遠超此數,“亞醜”銅器應該主要出于此地。
對“亞醜”銘文的釋讀,并沒有一致意見。“亞”字是銘文的外框,“醜”字是一個人拿勺舀酒,傾倒入下面的器皿中。郭沫若認為“圖形文字乃古代國族之名號”,并根據甲骨上的卜辭,推測亞醜族在殷的東南,與考古發現相符合。
亞醜銅器是亞醜族的文化遺存,他們生活在山東青州一帶,是商周時重要的政治力量。
德國柏林東亞藝術博物館也有一件極為相似的商代青銅鉞,未知出處。
25、商代豕shǐ尊
商后期 湖南湘潭市九華鄉出土
現藏:湖南博物院
豕shǐ尊長72厘米,高40厘米,重19.75公斤,實測容積為13升。是農民平整屋基時發現的,沙坑里僅出此一物。
這是商代唯一的一件以豬為造型的青銅器,寫實生動,豬兩眼圓睜,長嘴上獠牙外露,身體渾圓,四肢壯健,是一只孔武有力的公野豬。
奇特的是,前后肘部各有一個直徑1.4厘米的圓管,橫向貫穿身體,這個管應是預先鑄好,安于豕尊的范中,再澆鑄豕尊,可能是豕尊盛滿酒太重,留孔可以穿系繩索,方便移動。
頭部陰刻獸面紋,腹背為鱗甲紋,四肢和臀部是倒懸的夔紋,并以云雷紋襯底。
鳥形蓋紐出土時頭、尾被碰碎,依據當事人的回憶和其他鳥形鈕進行了修復。
尊是盛酒祭祀的,豕尊身上竟然有6處修復的痕跡,說明曾長期用來祭祀。
豬是我國最重要的肉類來源,我國在多地獨立馴化了豬。最早的家豬發現于7000B.C.~5000B.C.的河南賈湖、河北磁山、甘肅大地灣和浙江跨湖橋等遺址中。
豬在古代是肉食的來源,是財富的象征,是獻祭的祭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