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曝光“中國芯”英雄三大離奇故事,震驚你的眼球!

0
分享至

曾幾何時,作為制造業命根子的芯片,中國一年進口高達3000多億美元,超過原油;幾年前,美國制裁華為,志在一劍封喉,讓中國“回到石器時代”;今年G7會上,美國又給中國扣上“經濟脅迫”罪名,意圖“以群狼戰術”對中國科技全面剿殺。一幫跟班群起響應,磨刀霍霍,日本當仁不讓,甘當先鋒,對23種半導體制造設備發布出口禁令,勢在一招斃命,讓中國的科技發展“暫停鍵”


芯片

山雨欲來風滿樓,黑云壓城城欲摧。就在這時,平地一聲驚雷。5月21日,中國對美國“芯片一哥”美光實施制裁,打響了科技反擊第一槍。

國外輿論炸鍋,美國自尊受挫,國人一片叫好:狼氣!霸氣!!解氣!!!

而這背后折射的卻是底氣!

從忍氣吞聲到出手亮劍,中國芯片撕開了突出重圍的口子,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有“中國芯片之父”美譽的張汝京。


張汝京在奔跑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張汝京是在遭受臺積電的張忠謀三次剿殺中,憑著一顆中國心奮力殺出重圍,撐起了“中國芯”半壁江山。

說到中國芯片的突圍,不得不說突圍前的境況。

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中國半導體技術幾乎與西方同步,然而,改革開放后,當我們打開國門時,猛然發現西方已經絕塵而去。

1977年7月,在鄧小平主持召開的科技界代表座談會上,半導體學界靈魂人物王守武直言坦誠:

“全國共有600多家半導體生產工廠,其一年生產的集成電路總量,只等于日本一家大型工廠月產量的十分之一。”

一語驚醒夢中人。國家部委先后組織了三大“戰役”:

1986年的531戰略(即“普及5微米技術、研發3微米技術,攻關1微米技術”),陸續誕生了無錫華晶、紹興華越、上海貝嶺、上海飛利浦和首鋼NEC等五家公司,最終首鋼NEC折戟沉沙;

1990年9月的“908工程”(即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方面有所突破,建成一條6英寸0.8~1.2微米的芯片生產線)。項目由無錫華晶承擔,技術則向美國朗訊購買,但最終結果歷經7年才投產,投產即落后。

不能坐以待斃,于是,加碼投入。

1995年的“909工程”,投資100億人民幣,由上海華虹承擔,與NEC合作,電子工業部部長親自掛帥。

令人欣慰的是,這個建國以來最大的電子工業項目啟動3年就完工,在2000年結出碩果:銷售30億,利潤5.16億。遺憾的是,華虹NEC在2001年芯片行業的寒冬中,也遭到重創,全年虧損13.84億, 2004年之后走出低谷后,長時間內再未得到大規模的資金注入,喪失了擴建升級的機會。

芯片行業更新速度太快,必須持續投入。由于人才匱乏和西方高技術封鎖,這種通過運動式的集中攻關,基本上是死路一條。

回望從1978年到2000年中國的“芯”路歷程:蜂擁引進的國外淘汰生產線,在摩爾定律的驅動下,以超乎尋常的速度變成廢鐵;國家出面組織的三大戰役,屢敗屢戰,最終通過“909工程”為大陸留下了一個勉強還算合格的上海華虹。

這個階段,中國與海外水平的差距,并沒有明顯縮小。

直到2000年左右中國芯片突圍才迎來了轉機,而推動這一轉機的主要是大批的有海外留學經驗、在頂級芯片公司工作多年的半導體人才在這一時期回國。

張汝京就是其中之一。

但他帶領中國突圍的“芯”路歷程,并非一帆風順,曾三次遭受張忠謀的競爭性剿殺。


張忠謀

不是冤家不聚頭。他們都姓張,500年前是一家;他們也同為華人,500年后的今天還是一家,但他們志在異路,有緣也結怨。

他們的交集始于德州儀器。

兩人都出身高知家庭,自幼勤奮好學。1931年出生在寧波的張忠謀,在1949年,18歲時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全校1000多位新生,他是唯一的中國人;以后他又在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就讀,獲得碩博士學位,美國三個最好的學校都被他讀遍了,妥妥的就是一個學霸。

不僅如此,他工作能力也很強。1958年,27歲的張忠謀進入德州儀器,成為第一個中國員工,經過一路打拼,1972年,張忠謀就任資深副總裁,成為三號人物,這也是最早進入美國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層的華人。

由于當時的總裁夏柏不愿加大投資半導體,張忠謀與之意見相左, 1985年,他辭職前往中國臺灣,1987年,56歲時“下海”創建了全球第一家專業代工公司---臺積電,在臺灣半導體業獨領風騷,張忠謀由此被稱為“臺灣芯片教父”。


臺積電

而1948年出生在南京的張汝京,父親張錫綸是煉鋼專家,有強烈民族情結,從給兒子取名就可看到這一點,而這影響了他的一生。

1949年,就在張忠謀考入哈佛的那一年,不滿一歲的張汝京被帶到臺灣。長大后讀書成績優異,一路考上臺灣大學,并在之后前往美國留學。本來他想報考當時最熱門的航天專業,但因華人身份被迫選擇了當時的冷門專業,先后取得工程學碩士和電子學博士學位,恰是這一陰差陽錯,為他日后的“芯”路奠定了基礎。

1977年,29歲的張汝京入職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在這里,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三個貴人:

第一個貴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集成電路的發明人杰克·基爾比。1958年9月12日,基爾比在德州儀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成功地實現了把電子器件集成在一塊半導體材料上的構想。張汝京入職后,加入了基爾比的團隊,由此見證了芯片的從無到有。

第二個貴人,全球最頂級的芯片制造工廠建設專家邵子凡博士。邵子凡是華人,也張汝京的頂頭上司,在他的提攜和栽培下,張汝京迅速成長,前后參與了10個大型芯片廠的建設,成為業內公認的“建廠狂魔”,他播撒的“芯片種子”在世界很多地方開花結果。

第三個“貴人”,高居公司三把手的宗家張忠謀。雖然名義上他跟張忠謀有8年的“同事”關系,但兩人在此期間幾乎沒有任何交集。即便如此,這并不妨礙張汝京對他的仰慕,因為張忠謀是華人的偶像。日后張汝京辭職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張忠謀的影響。

當然,在后來的創“芯”路上,張忠謀也成為他的“磨刀石”。他三落三起,越挫越勇,都得益于張忠謀的“提攜”。

就在張汝京成為全球芯片行業知名的建廠專家之后,當時已定居美國,家國情結極重的張錫綸夫婦,卻時刻牽掛著祖國大陸。張錫綸經常問兒子:“你什么時候去大陸建廠?”

受到張忠謀的影響,又在父親的催促下,張汝京遞上辭呈,然而因為是華人尖端人才未獲批準,直到1997年他干滿20年提前退休才離開了德州儀器。

懷惴著一顆要帶領“中國芯”突圍的報國之心,張汝京放棄了美國優渥的生活,來到了無錫。

當時,他的好友、曾經創辦茂矽電子的臺灣人陳正宇正在托管嚴重虧損的無錫華晶。此次他來就是救火的,張汝京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完成任務,改造后的華晶于1999年5月達到盈虧平衡。

在無錫的兩個月考察,張汝京發現,大陸在芯片領域可以說幾乎是一片空白。由于人才和設備制約,在大陸建廠時機不成熟,只能采取“曲線回旋”方式。

1997年在老朋友的支持下,他在臺灣擔創辦了世大半導體,以高質量、低價格的特點迅速打開了市場。

迅速崛起的世大引起了行業龍頭臺積電的警惕。

張忠謀太了解這個宗家晚輩的厲害。當時行業內就有這樣的說法,張汝京是世界芯片界的風向標。MR.張到哪里建廠,哪里就是下一個芯片市場的孵化地。

不得不說這個男人確實實力非凡。三年時間,世大一舉成了僅次于臺積電與聯電的臺灣省第三大芯片工廠,產能已超過了臺積電的三分之一,而彼時臺積電已經發展了13年。

一山不容二虎,“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何況在張忠謀之前,IC業沒有人在講代工,是他定義了專業代工這個產業,救了整個臺灣島,被譽為“全世界最尖端的一個人物”;作為臺灣的有功之臣,

各種光環加身的張忠謀,怎能容忍昔日的部下來撼動自己的江湖大佬的地位?

而此時,張汝京已經做好了在大陸建廠的詳細計劃:世大第一廠和第二廠建在臺灣,第三廠到第十廠全部放在大陸。

就在張汝京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張忠謀找到了曾經的老部下張汝京,給他指明了兩條路:要么被收購,繼續在臺灣做,成為臺積電的股東,享受榮華富貴;要么滾出芯片業,放棄臺積電股份。

張忠謀勢在必奪,他開出了當時股價8.5倍的收購價,這個條件足夠誘惑人,其他股東紛紛倒戈。

張汝京的使命沒有完成,但他已無力回天:同意收購,但他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到大陸建廠。

2000年1月世大作價50億美金賣給了臺積電,這是張忠謀對張汝京的第一次“柔性”剿殺,張忠謀也將來自張汝京的威脅消滅于萌芽中。

當時,李登輝當政,一句“技術設備不能流出”,臺積電無法兌現承諾。

那時中國大陸的半導體領域幾乎一片空白, 85%以上的芯片全靠進口,僅有0.5微米芯片的生產技術,落后世界先進國家20年,高端芯片清一水的洋貨,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張汝京比誰都更明白,信息時代,芯片就是國家安全的核心。

52歲的張汝京毅然放棄了臺積電的股份,在收購完成后的第二天,便憤然離職,北上大陸再次創業。

在內地建廠,本質上意味著核心技術的轉移,在西方封鎖技術的情況下,想引進點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比登天還難。但另一方面,對祖國新技術的突破意義卻非同一般的。

張汝京知道芯片業,是數十年埋頭苦干、上億美元投入都不聽響的行業。沒點挑戰精神的人,根本干不來!可這是張汝京的使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曾說:“我生下來就是中國人,就是希望中華民族強盛,沒什么道理可講!”

張汝京不僅對祖國有愛心,對事業有恒心,而且對員工更細心,具有極強的凝聚力。他能叫出所有員工的名字,實行社區化模式,員工的衣食住行,包括孩子的就學,他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因此,他深孚眾望。

2000年,52歲的張汝京在張江打響了第一槍。他不僅說服美籍太太,把全家從美國搬回了上海,還把90多的母親劉佩金女士也接到浦東(此時父親已經仙逝)。在張江北區打樁機轟鳴的工地前,張汝京挽著母親的胳膊,一起見證了中國最先進的芯片制造廠的拔地而起。

與此同時,大約有300多名半導體工程師隨其北上,其中不少是他在德州儀器和世大時的舊部。

一時間,張汝京甚至帶動了臺灣半導體工程師前往大陸工作的潮流。

當然,這也為張忠謀第二次剿殺埋下了隱患。

憑著在業內的聲望,他籌集到了14億美金,一個人幾乎抵得上一個“909工程”;靠著自己強大的人脈,不僅從國外買到了生產設備,還從美國引進了0.18和0.13微米芯片制造技術。

2001年4月,張汝京的新工廠中芯國際成立了,當年9月25日,開始投片試產。


中芯國際

到了2003年,中芯國際的營收達 3.65 億美元,雖然與行業龍頭的差距甚遠,但高達 6.3 倍的年營收成長率,使其成為全球成長力道最驚人的晶圓制造公司。

張汝京僅花了3年就建立起了4條8寸產線和1條12英寸生產線,這個速度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史無前例的。就在這一年,中芯國際已經沖到了全球第四大代工廠的位置,崛起速度令人咋舌。

短短數年,張汝京就締造了一個中國半導體行業,舉全國之力,花20年都沒有實現的奇跡。

曾經有臺灣的朋友來大陸拜訪張汝京,回去跟臺灣媒體評價道:

“Richard(張汝京英文名)連西裝都沒有穿,就是一件工作衫,披上件發舊的灰色毛衣,像個傳教士,辦公桌是三夾板拼湊起來的便宜貨。張說他有一個中國半導體的宏偉夢想,他為這個夢想要徹底獻身,好像甚至犧牲性命都可以,這個人不是為了賺錢才做這件事,這才是最可怕的。”

張汝京的快速崛起,引起了臺灣當局的不安。2000年,民進黨上臺,臺灣對大陸的技術限制變得愈加瘋狂。擁有臺灣戶籍的張汝京,自然成了陳水扁當局眼中的大敵,2002年罰了他15.5萬美金作為警告,并要求他在6個月內撤資,否則,撤掉其臺籍身份,10年內不許踏足臺灣一步,而張汝京也是毫不示弱,直接宣布放棄臺灣戶籍。

臺灣當局的處罰并沒有阻止中芯國際飛速發展,真正的威脅來自張汝京的老對手臺積電。

此時,張忠謀意識到,中芯國際位于需求巨大的中國大陸,又有政府背書,其威脅與世大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況且張忠謀建廠初期從并入臺積電的世大挖走了100多工程師,這口氣他非出不可。

于是,開始暗地里收集證據,等待在關鍵的時刻給予中芯國際致命一擊。

2003年8月,在中芯國際即將在香港上市的關鍵時刻,臺積電出手了。

先是公司一個個高層研發和管理人員毀約離開,隨后中芯國際被指認技術抄襲。內部員工的“認罪書”被呈上,那是從臺積電跳槽到中芯的員工所寫。

沒有絲毫退路,對方給出的路是,中芯要么被臺積電收購,要么打官司身敗名裂,再要么,就是從此不碰芯片與電子行業。

張汝京被逼入死角,但他沒有妥協。

因為臺積電的大股東是花旗銀行,2003年他們在美國加州起訴,要求賠償10億美金,而當年中芯的收入僅有3.6億美金,這基本上就是往死里整。

但這并沒有阻止中芯飛速發展, 2004 年僅上半年,中芯國際的營收已達 4 億美元,超越上年全年的業績,并在這一年成功在美國和香港上市,創造了全球第三大IPO,再次成為成長最快的半導體代工企業。


中芯上市

官司拖到2005年,中芯已經疲于應付,選擇了與臺積電庭外和解,變相承認了“不當使用臺積電商業機密”,并賠償1.75億美金。

在《和解協議》上,臺積電采取“控虎于籠”,設置了一個“第三方托管賬戶”,中芯必須將所有技術存到這個賬戶里,供他們“自由檢查”,從根本上限制了中芯國際的發展。

但中芯國際的發展仍然勢不可擋。攪得張忠謀夜不能寐。一年半后的2006年,在中芯國際準備融資的前夜,臺積電再次出手,第三次實施剿殺,指責中芯國際最新的0.13微米工藝使用臺積電技術,違反《和解協議》。

對此中芯反應強烈,堅決否認自己侵權。張汝京在北京高院和美國加州對臺積電提起反訴,這一安排出乎臺積電的預料。

由于大陸的審理時間早于加州法院,這樣就給了中芯在加州法院應訴的時間。

中芯對在“主場作戰”反訴信心滿滿。但可惜的是,2009年6月,北京高院駁回了中芯的全部訴訟請求,官司根本沒有進入到審理環節。

3個月后,加州法院開庭,臺積電再次勝訴:中芯國際賠償2億美元現金及10%股權,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

第三次剿殺,中芯為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賠款讓公司元氣大傷,基本失去了投資和擴張的能力,管理層也時常陷入內耗,到了2010年,虧損30億,而一直被臺灣當局針對內地投資政策所限制的臺積電,終于靠訴訟進入了大陸。

臺積電一箭雙雕,一舉雙得。張忠謀也由此被國際媒體稱為“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

這一情況一直到2016年才有所改變,而這時臺積電早已把中芯遠遠地甩在了后面,穩坐第一梯隊的頭把交椅,中芯只能被壓在第二梯隊跟跑。

2009年初冬,在接到律師通知的那一刻,張汝京在電話前放聲痛哭,第三天,他便引咎辭職。他簽署了離職文件,同時,他也簽署了一份競業協議:從2010年起算,三年之內,他不得再從事芯片相關的工作。

張汝京黯然離開了為之奮斗了9年的中芯國際,而從敗訴到公布離職,僅僅7天。

臺灣媒體得意地稱:“我們從此控制了大陸芯片業的半壁江山!”

不可否認,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芯國際就將半導體工藝制程的水平,從落后世界頂尖水平四代提升至僅差一代,而且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多個地區建廠,帶動了當地芯片產業發展。

迄今為止,中芯國際已經能夠制造出5nm精度以下的芯片,足以用于當下我國科技產業的日常需求,仍然是中國最大的、制程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可以說,中芯國際的崛起不僅帶領我國的科技行業更上一層臺階,更使中國的未來擁有無限的可能!

這一點上,張汝京功不可沒。

競業協議的簽署,這對于一位已經61歲的老工程師來說,似乎是宣告了事業終止。

但人們想錯了,張汝京就像《老人與海》中的漁夫,你可以毀滅他,但你永遠打不倒他。他情緒平靜地說:“不要認為這是人生中很大的失敗,不要被打趴下”。

僅休息了兩個月,人們又看到了老人忙碌的身影,他轉身即開始籌建新的工廠,短短 3 年不到的時間內,他已在國內投資了 4 家 LED 企業,涵蓋 LED 上游襯底材料、芯片和下游照明應用領域,投資金額超過 35 億元。

不幸的是,在中芯第一次認輸賠款的2006年,大陸芯片界又爆發了臭名昭著的漢芯事件,整個輿論對半導體行業口誅筆伐,中國芯片再一次走進了至暗時刻。

在中芯國際被臺積電牽制住后,華虹華潤等公司的產線逐年老化,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

張汝京是拉扯著內地芯片產業往前跑的第一人,他放棄了人生前幾十年在美國的榮耀與地位,放棄了在臺灣省的一切來到內地,他不斷地在跌倒。但沒有這個被標榜為“失敗者”的人,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不會發展至今天這樣百花盛放。

2014年,66歲的張汝京再次創業,創辦了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12寸晶圓廠——上海新昇。


張汝京

這是半導體產業鏈的上游,同樣工藝條件下,300mm 硅片可使用面積是 200mm 硅片可使用面積兩倍以上,成本也就隨之降低。應用在智能手機、云計算等高端領域的芯片主要都是來自 300mm 的硅片。2017-2018 年,新昇順利通過客戶 40nm-28nm 大硅片的認證,打破了大硅片供應完全被國外企業掌控的局面,使我國半導體產業鏈更加完整。

2017年年底,在新昇半導體逐漸步入正軌之時,張汝京選擇離去:

“我也很高興現在國內缺大硅片的問題開始有了實質性的解決方案,那就交給國家來繼續做大做強。其實我最想做的是IDM。”

這時,張汝京已近古稀,早已功成名就的他,完全可以休息,但他還要完成使命,圓自己當時在創辦中芯國際就確立的夢想。

IDM、Fabless和Foundry是半導體行業的三種運作模式。Fabless意為僅做設計,不自主生產。以高通、華為海思為代表;Foundry意為不做設計、僅做代工生產。中芯國際和臺積電均屬這一模式。IDM則是兩者結合,整合設計和生產流程,整體利潤比設計和代工都高,而且全能型選手誰能想做,畢竟不用受制于人,這也是中國最需要的一種模式。

在美國德州儀器工作時,張汝京便已構想過,將來回國建廠,要做成IDM模式。但在中芯國際成立時,這一時機并不成熟。

“IDM模式需要大量設計人才,當時,國內成規模的設計企業不超過5個,人才缺口過大,做不起來,所以要先做代工。”他這樣解釋當年的決定。

臨近2010年時,隨著國內芯片設計人才增加,中芯國際一度規劃向IDM模式轉型,只是隨著張汝京離開,一切戛然而止。

2017年,張汝京離開了一手創辦的上海新昇,并在2018年在青島成立了芯恩公司。


青島芯恩

可IDM模式必須有設計人才支撐,這正是中國的短板。于是,他創造性地想到了一個更快捷的共有共享式IDM的辦法——CIDM模式。

張汝京為芯恩選擇了CIDM模式,實施了“中國本土化”策略:引入30至40家設計公司交叉持股,變相獲得3000-4000人的設計團隊。

2018年5月,總投資約150億元的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芯片項目啟動簽約儀式舉行,這是中國國內啟動的首個CIDM集成電路項目,項目建成后可以實現8英寸芯片、12英寸芯片、光掩膜版等集成電路產品的量產。

他的超前眼光再次得到驗證。

2020 年下半年開始了全球性芯片短缺,主要缺的是 8 英寸和 12 英寸成熟制程的產品,特別是新能源電動汽車的需求主要集中在 8 英寸和12 英寸上。

2021年8月,8寸廠投片成功,投片產品為功率芯片,良率達90%以上,光罩廠也于同期完成了產品交付,12 英寸成熟工藝也于第三季度時生產。

這是一個不知疲倦的播種老人,2021年他又成為上海積塔半導體的執行董事。


上海積塔

最新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晶圓代工企業僅占全球圓代工廠市場份額的8.5%,功率半導體整體國產替代率不足20%,車規級功率半導體的國產替代率更是不足10%。

在逆全球化背景下,產業脫鉤愈演愈烈,而隨著汽車“缺芯潮”來襲,汽車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自主可控需求迫切,作為重要“卡脖子”領域的晶圓制造行業就成為我國半導體芯片國產替代的重要突破口,積塔半導體就是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特別是摘取晶圓代工“皇冠”上的明珠(高端汽車芯片),在2017年應運而生。

積塔半導體項目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旗下的華大半導體投資成立,總投資約359億元。

2020年6月30日,積塔半導體臨港新廠正式投產。

作為“國家隊”的積塔半導體,歷史性地承擔了解決高端汽車芯片制造技術和破解我國晶圓代工的“卡脖子”難題,相信張汝京的加盟,定會使它如虎添翼,而張汝京又再一次站在了行業發展的風口浪尖,續寫半導體傳奇之路。

英雄不落幕,張汝京依舊熱血沸騰。

2022年8 月 19 日,張汝京又主導了嘉興立恩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誕生,該項目總投資30 億元,主要從事光罩材料產業鏈相關產品的研發制造,這是張汝京離開青島芯恩之后的又一個創業項目。2023 年 4 月第一條生產線試生產。

“到中國大陸建廠”是張汝京父子的執念,在本該退休的年紀,他專注于中國本土創業。創業五次,最大的特色就是市場上需要什么,他就去做什么,因而創造了數個第一。

他創辦的中芯國際為大陸第一家半導體制造企業,新昇半導體為大陸第一家300mm大硅片企業,芯恩為大陸第一家CIDM模式的企業。

他的每一次創業,都為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與很多人不同的是,他從不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視為自己內心的一部分、自己的使命。使命感和理想主義,貫穿了張汝京的一生。

在使命感的催生下,前期,他屢戰屢敗;后期,他屢敗屢戰。看起來,張汝京的前幾次創業都是失敗的,但也是他,把中國落后的半導體產業,生拉硬拽地拽進了最尖端技術的芯片賽道。

可以說,他用一己之力,打拼下了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半壁江山。如今,我們也因為有了中芯國際,才有了不怕美國封殺的底氣。。

一個時代的變遷,需要最敢冒險的一群人推動;一個行業的興起,需要最精英的一批人努力。

張汝京無愧是一名孤勇的先行者。雖然他不一定能得到時代的鮮花與掌聲,但他在前行路上無愧于心的同時,也為后繼者開拓了寬闊的道路。

正如陳奕迅在《孤勇者》唱道:

他們說,要順臺階而上
而代價是低頭
那就讓我,不可,乘風
你一樣驕傲著,那種孤勇
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
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
愛你破爛的衣裳,卻敢堵命運的槍
愛你來自蠻荒,一生不借誰的光
你將造你的城邦,在廢墟之上
去嗎,去啊,以最卑微的夢
戰嗎,戰啊,以最孤高的夢
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是英雄造時勢,更是時勢造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再遭網暴,邱貽可離開國乒?幕后黑手被揪出,并非孫穎莎蒯曼

再遭網暴,邱貽可離開國乒?幕后黑手被揪出,并非孫穎莎蒯曼

懂球社
2025-07-17 12:50:24
2025年高考錄取:這三類高校分數線或將下降,報考的學生有望躺贏

2025年高考錄取:這三類高校分數線或將下降,報考的學生有望躺贏

教育導向分享
2025-07-17 11:31:10
江蘇高二女孩賴床不起,其父掀開被子后發現異狀,竟將殘忍殺害

江蘇高二女孩賴床不起,其父掀開被子后發現異狀,竟將殘忍殺害

第四思維
2025-07-17 13:00:59
美國分析師:楊瀚森首秀頗具轟動,除弗拉格和布朗尼外他最受矚目

美國分析師:楊瀚森首秀頗具轟動,除弗拉格和布朗尼外他最受矚目

雷速體育
2025-07-17 11:46:22
宗慶后私生子升至6人!小三獲家族認可,72歲生子原因令人錯愕

宗慶后私生子升至6人!小三獲家族認可,72歲生子原因令人錯愕

溫柔看世界
2025-07-17 12:06:26
江西富豪遭滅門,侄子裝死幸存,12年后說出真相警方傻眼:咋是他

江西富豪遭滅門,侄子裝死幸存,12年后說出真相警方傻眼:咋是他

罪案洞察者
2025-07-09 11:53:28
桃子的“死對頭”,醫生提醒:二者萬不可同吃,吃桃子禁忌要牢記

桃子的“死對頭”,醫生提醒:二者萬不可同吃,吃桃子禁忌要牢記

阿龍美食記
2025-06-07 10:54:17
斯基拉:利物浦給伊薩克開出5年+1年選擇續約條款的高薪合同

斯基拉:利物浦給伊薩克開出5年+1年選擇續約條款的高薪合同

懂球帝
2025-07-16 15:44:26
央視曝光新毒物!鉛含量超標30倍,致癌率極高,你可能每天不離手

央視曝光新毒物!鉛含量超標30倍,致癌率極高,你可能每天不離手

削桐作琴
2025-07-17 14:16:13
“亂港分子”梁頌恒,拒還93萬港元薪金,逃到美國后下場凄慘

“亂港分子”梁頌恒,拒還93萬港元薪金,逃到美國后下場凄慘

阿傖說事
2025-07-16 08:58:16
手段真高!宗慶后老員工曝更多內情,原來宗馥莉早就掀桌了

手段真高!宗慶后老員工曝更多內情,原來宗馥莉早就掀桌了

派大星紀錄片
2025-07-16 12:05:05
抓馬!老汪喊話侯耀華:你敢刮了老楊家,踩縫紉機的事給你曝出來

抓馬!老汪喊話侯耀華:你敢刮了老楊家,踩縫紉機的事給你曝出來

冷紫葉
2025-07-15 14:01:17
董璇再婚現場照曝光!關悅佟麗婭出席場面樸實,男方黑歷史被扒

董璇再婚現場照曝光!關悅佟麗婭出席場面樸實,男方黑歷史被扒

洲洲影視娛評
2025-07-16 18:24:16
買食用鹽,挑“海鹽”還是“精鹽”?早知早受益,搞懂再買不吃虧

買食用鹽,挑“海鹽”還是“精鹽”?早知早受益,搞懂再買不吃虧

小談食刻美食
2025-07-14 21:05:29
采購吃回扣的腦回路,絕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果然是行行都能出狀元

采購吃回扣的腦回路,絕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果然是行行都能出狀元

明月聊史
2025-05-06 22:12:32
快船搞定比爾后!只剩一位置補強,還剩360萬可用,哈登替補2選1

快船搞定比爾后!只剩一位置補強,還剩360萬可用,哈登替補2選1

小濤叨叨
2025-07-17 09:08:46
GDP萬億城市,迎來新任代市長

GDP萬億城市,迎來新任代市長

極目新聞
2025-07-17 13:04:18
宗馥莉的這段話,狠狠打臉三個美國籍弟妹,父親宗慶后也啞口無言

宗馥莉的這段話,狠狠打臉三個美國籍弟妹,父親宗慶后也啞口無言

探源歷史
2025-07-14 15:49:19
黃一鳴自曝:王思聰每次約她,車費都給10萬,來給5萬,回再給5萬

黃一鳴自曝:王思聰每次約她,車費都給10萬,來給5萬,回再給5萬

漢史趣聞
2025-06-24 10:07:59
杜建英消失、私生子申請DNA比對、員工爆猛料,都是宗馥莉的復仇

杜建英消失、私生子申請DNA比對、員工爆猛料,都是宗馥莉的復仇

吭哧有力
2025-07-16 08:32:16
2025-07-17 15:00:49
故事里的智慧
故事里的智慧
以史為鑒增智慧,奇聞異事開眼界。
186文章數 150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科技要聞

沒有老黃不夸的中國公司了吧??

頭條要聞

女律師在愛康國賓體檢10年沒預警 在國外確診癌癥晚期

頭條要聞

女律師在愛康國賓體檢10年沒預警 在國外確診癌癥晚期

體育要聞

過去一年的頭號贏家,他說偶像永遠是媽媽

娛樂要聞

黃楊鈿甜星途被毀 戴假貨沒人找她代言

財經要聞

宗氏三兄妹在港起訴宗馥莉文書曝光

汽車要聞

8月初上市 長安第三代UNI-V勁擎型嘗鮮價11.49萬

態度原創

家居
教育
本地
公開課
軍事航空

家居要聞

空間分明 時尚風格并存

教育要聞

五年級期末:a×a+a×2=675,求a

本地新聞

換個城市過夏天 | 誰打翻了濰坊的調色盤?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軍事要聞

美考慮援烏射程1000公里的導彈 特朗普:莫斯科不能打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宿迁市| 丰宁| 醴陵市| 加查县| 南宫市| 库伦旗| 泊头市| 望奎县| 获嘉县| 建水县| 长丰县| 峡江县| 嘉兴市| 锡林郭勒盟| 江山市| 嫩江县| 张家港市| 邢台市| 贞丰县| 井研县| 株洲县| 芮城县| 漳州市| 呼图壁县| 德阳市| 德兴市| 鸡泽县| 汶上县| 兴隆县| 武隆县| 岱山县| 江北区| 石台县| 云林县| 蕲春县| 盐山县| 沂源县| 田阳县| 涿鹿县| 丹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