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位居住在英國肯特地區的華人媽媽。來英定居前,她曾在云南大學出版社工作,是一位平面設計師。
她的女兒Isabel在中國出生,目前9歲,正在英國讀小學四年級。
Isabel很早就接觸畫畫,起初只是簡單地涂鴉。4歲起,她開始畫比較完整的畫。小小年紀,就展現出一定的繪畫天賦。
之后不久,Isabel就跟隨明明來英國定居。一次機緣巧合下,只有5歲的Isabel就在當時所居住的格雷夫舍姆(Gravesham)舉辦了首個個人畫展,并成為當地藝術組織——Gravesham Arts支持的“最年輕藝術家”。那時,Isabel就已經創作了上千幅畫。
通過畫展,Isabel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她的畫也被更多英國人所認識。Isabel因此成為了首位獲得Tony Larkin Award的兒童。
后來,Isabel的作品多次在皇家藝術學院(RA)展覽,其中在2021年展覽的一幅作品還被做成了日歷。在另一個比賽中,她的畫還被選中,刻在衛星側板上發射到太空。
▲Isabel的畫被RA選中并制作成日歷,在各大畫廊和商店銷售
2021年,Isabel以兒童藝術家的身份參加了英國Channel 5電視臺兒童節目《Meet the Expert》的節目錄制。節目主要展示了Isabel的個人作品和一些繪畫過程。
節目末尾,與英國知名藝術家內森·韋伯恩(Nathan Wyburn)合作創作了一幅巨型三維作品,并得到了對方的稱贊。
▲與內森·韋伯恩合作創作三維畫的Isabel
Isabel作品的最大特色是色彩豐富,充滿了想象力。
目前,Isabel的個人畫展“Isabel’s Imagination Station”作為格雷夫舍姆邊緣藝術節(Gravesham Fringe Festival)的一部分,正在鎮中心展出。
Isabel和兩歲多的弟弟Milo創作的美術作品還同時入選了特納現代美術館(Turner Contemporary)的一項展覽,該展覽旨在為青少年藝術家提供展示平臺。
▲姐弟倆一起創作
明明自稱是“半佛系媽媽”,在她眼里,Isabel“就是個普通孩子”。她并沒有對孩子未來在藝術道路上的發展寄予厚望,她一直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畫畫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對于兒童美術啟蒙和美術教育,明明也有自己的見解。以下為明明的自述。
01
如何培養孩子畫畫的“超能力”?
我在國內的時候,完全是自己一個人帶女兒。孩子放假的時候 ,我就帶她去上班。 我工作很忙,她有時就在旁邊看看動畫片,有時自己玩一會,有時我就給她一點紙和筆,讓她自己畫畫。
我女兒很乖,從來不會上躥下跳,也不會到處吵鬧。我就和她說:“媽媽沒空管你的時候,你就自己畫畫吧。”
我本身是學平面設計的,我自認為色感還是不錯的。那時,我就看得出她對色彩搭配有一種天賦,她搭配的顏色還蠻好看的。但那時我基本也沒什么精力去培養她。
在4歲前,她和普通孩子一樣,就是自己涂鴉。從4歲開始,我要求她畫一些整體的畫。當她開始畫一些完整的畫之后,我就把她的畫寄到北京去參加一個比賽。這是她第一次參賽,就入選了在水立方舉辦的一個畫展。
▲在國內時的Isabel
后來,我就帶她來英國了。剛來的時候,我時間比較寬裕,就經常陪她畫畫,但我和其他沒有什么繪畫基礎的家長差不多,沒給她什么專門的指導,都是她自己琢磨比較多。
偶爾我會給她一些建議,比如平時在讀繪本的時候,我會和她說:“我覺得這個顏色和那個顏色搭配挺好看的,下次你畫畫時可以這樣用。”我有時會這樣自然地引導她,她也能自然地吸收和接受。
我先生的家人都是英國本地人,他們很會吹“彩虹屁”。我女兒隨便畫一點,他們就各種夸;只要我女兒的畫展出,基本上我和我先生,還有家人們會一起去觀展,家人們也會通知他們其他朋友去觀看。這對她是一種鼓勵和支持,小孩子就很有信心,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
此外,她的畫作在不同博物館和畫廊展出,或者受到一些品牌方的邀約和認可,畫作被用來制作成衣服、地毯、公仔和海報等等,這些對于她來說也是莫大的鼓勵。
▲Isabel的作品被制作成地毯
當然,她也有不想畫或者很抵觸的時候。她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沒太大區別,但她只要做一件事,就會很專注。
曾有人在小紅書上問我,我女兒作畫用的是什么紙或者用什么筆,然后就要買一模一樣的。其實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小孩子的想法。只要想法好,給他們一張廢紙,一樣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有時我就給我女兒一些快遞的箱子或者包裝盒,她就直接在上面畫。
02
五歲就創作了上千幅畫,怎么做到的?
我記得當時Isabel五歲第一次辦畫展的時候,畫廊的負責人親自去數了一遍她的畫之后,告訴我,她的畫已經有上千幅了。Isabel畫的畫絕大部分我都一直收藏著。
其實很多時候,小孩都會隨手畫幾幅畫,他們的創作都是無意識的,這時,只有靠大人把這些畫積累起來。
我總結下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她有我這樣一位宇宙超級無敵忠實的粉絲(笑),因為我會用心收集她的各種畫。不管是完整的,還是未完成的,精細的還是粗糙的,不管她怎么畫,我都可以看到其中的優點或有趣的地方。
我讓Isabel畫畫,是因為她有一定繪畫的天賦,但我并沒把畫畫當作她未來的職業去培養,我希望她認識到藝術在各個學科中的潛能,認識到藝術對她保持身心健康的好處,認識到藝術的力量與強大。
在藝術的世界里,你可以很好地利用自己的情感與美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去高效地學習與生活,去敬畏藝術,而不是把藝術當作負擔。
她的畫我一般會用文件夾或信封來分類,分為完成的、未完成的還有一些看起來像草稿的畫。
此外,孩子的畫最好讓他們標注上時間,再寫上簡單的描述。這樣,在畫畫的同時還鍛煉了寫作和表達能力。
▲Isabel用繪畫軟件Procreate畫的畫
對于那些已經完成的畫,很簡單,我會收集整理在一起,以便日后參展或者辦展,也可以用相框裝裱了掛墻上。
對于那些沒時間、沒靈感或者沒耐心完成的,有一些在之后我會拿出來,讓她再加工。即便有些地方畫得很潦草的畫也都留下來。這些凌亂潦草的畫,也會變成很棒的完整作品。
我會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創作。如果孩子五花八門什么都學,又想讓孩子畫出幾千張畫,這完全是強人所難。
▲Isabel的畫在RA展出,她站在自己的畫前
我并沒有要求她每天必須畫幾個小時或畫幾張畫,也沒期待她的學習成績多出類拔萃,或者掌握多方面的技能,而且目前她學校布置的作業少得可憐,所以她有比較多的時間看書和畫畫。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涂色書,成人或可用來打發時間做消遣用,但對于孩子,我個人是不建議用的,讓孩子耐著性子涂半天,再好看也不是自己原創的作品。
另外,各種黑板和白板用來做題還不錯,但我一般不鼓勵她在上面畫,畫了擦了就沒了。我鼓勵她在紙、iPad 、油畫框以及各種物品,比如餐具、家具、衣服、包包和鞋子上畫,這樣基本都可以把畫作保留下來。我也挺佩服自己把這些作品都收集起來的(笑)。
我記得有一次我帶著弟弟和她去Asda超市買東西,我在買東西,她幫我推著弟弟。 回到家,她就和我說: “媽媽,我要畫一幅畫。 剛剛在超市里有個小女生對著弟弟做鬼臉,我覺得她很Rude,我要把這個場景畫下來。 ”
之后,她就把超市的場景畫下來,比如超市里不同的人,賣的東西……她特別喜歡在畫好之后和你分享這些故事,我就會耐心地聽她講。
如果你認真看她的畫就會發現,她的畫有很多細節,每個人服飾、發型甚至是穿的鞋子都不一樣,有時會有一模一樣的兩個人,因為這兩個人是雙胞胎。
我女兒在畫畫前不一定會詢問我的看法,甚至不用打草稿,我覺得那些畫面就在她的腦子里。
有時我也會和她討論她想畫的主題,我的經驗是一定要從孩子最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比如Isabel喜歡畫人物,我就把主題定為人物,要求每個人物都是不同的,而且人物背景也不同。
也可以是較具象的事物,如玩具、機器、動植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如只是畫一些點線面的結合和應用。男孩和女孩喜歡畫的主題差別比較大,可以根據他們自己的愛好來畫。
家長可以給孩子進行適當的分析和引導。比如在Isabel 四五歲的時候,我會和Isabel聊聊,她可以通過哪些方面讓人物區分開來,如五官、發型、服飾等,要把畫畫相連的方格區別開來,主要是顏色和裝飾要有所區別,這樣畫出來以后,畫面既有變化又有統一。
▲Isabel在肯特St George’s Art Centre舉辦的個人畫展上
對于畫畫,父母不要急于求成,千萬不要去要求孩子一定要畫得像,或畫出你所認為的畫面,孩子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視角。我從來不會對Isabel說她畫得不像,她怎么想就怎么畫。
孩子畫得不理想也要記得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只看結果。要讓孩子開心作畫,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畫畫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孩子畫畫沒靈感,我 就把她丟到大自然里去。 比如,在美好的夏日陽光里,泡上一壺清涼的薄荷水, 擺上剛洗干凈的水果,懶洋洋地在花園里坐著,看看天空,聽聽播放器隨意播放的歌曲,數數從春天開到夏天的花朵……
Isabel 曾畫了一幅滿是花朵的畫,其實我并沒有要求她以花朵為主題,只是把她放到這夏日暖暖的陽光里便好。很多時候,孩子喜歡去描繪的事物,是自然而然的,是生活原本的模樣。
Isabel特別喜歡看書,她看了很多很多的書。閱讀也是一個很好的習慣,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03
畫畫時你開心最重要
有人問我,在對女兒進行藝術啟蒙過程中還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老實說,我并 不是專家,只能分享一些我的個人經驗。
利用好碎片時間。其實孩子的時間都是挺零碎的,一會兒她想玩玩具,一會兒要看書啥的,所以我當時規定Isabel 每天放學回家至少完成五個人物,無上限。
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物和背景也就幾厘米的大小,所以她覺得毫無壓力,就會很開心地去畫。有時候看她興趣正濃,我就夸贊她一番,讓她多畫幾個。這樣其實我自己也輕松了。
作為家長,記住要從孩子畫出來的細節去夸。比如我會說:“你畫這個小女孩的發型好時尚,我都想把自己的頭發剪成這樣的了!”“她嘴巴真好看,你給她涂了口紅嗎?”“你把藍色和粉色搭配起來真特別!”“她需不需要發飾、項鏈或者圍巾?”等等。
我覺得無論有無繪畫基礎和能力,我們對于看到的作品,都總有一套自己的衡量標準。對于自己孩子的畫作也一樣,總有喜歡和不喜歡的。
我幾乎喜歡Isabel 每一幅畫。有的是超級喜歡,有的是一般喜歡,當然也有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是無感的,但我基本都保持鼓勵、尊重、包容和支持的態度。我的衡量標準就是沒有太多標準。
關于對畫作好壞的衡量,我個人覺得要抱著開放的態度,因為畫作好壞真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Isabel的畫在Maidstone Museum展出, 她獲得了Maidstone Young Artist Award第一名,并由薩克維爾七世公爵(Robert Sackville-West, 7th Baron Sackville)給她頒獎(右下圖)
比如Isabel 第一次畫展中展出的一幅畫,我個人感覺畫得并不完整,也不是我特別特別喜歡的,我甚至沒打算把這幅畫展出。
后來在布展的忙亂中,被我先生貼到了墻上,結果這幅畫卻是最多人欣賞和喜愛的一張。
還有在上次舉辦的一個畫展里展出的一幅作品也是,我和先生都覺得這是她所有畫作里很普通的一幅。然而,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在畫展上,這是觀看人數最多的一幅。
其中有一位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的學生還在Ins上聯系了我,她后來又給我發了郵件,說她去參觀這個畫展兩次,特別喜歡Isabel 的作品。 她不僅用心觀察了Isabel 的畫,還把這幅畫作為學校的課題,寫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我和先生都覺得“很普通”的一幅畫,卻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的一個學生當成課題進行了分析
也許有不少人覺得,Isabel的作品并沒有多出色,但我相信也有人看到了它特別的部分。就如那個學生寫的:看到這幅畫,她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想起了她小時候對畫畫的熱愛。
當我靜下心來,再次細細欣賞這幅畫的內容時,也對它的喜愛度有了提升。所以對孩子作品的喜愛度和理解度,和家長自身的心情有很大關系。
如果你本身抑郁不安又內耗嚴重,又如何能心平氣和地體會孩子作畫的心情呢?家長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做情緒穩定的欣賞者,做謙遜的聆聽者,這也是個小技巧。
因為有時候在你看來亂成一團什么也不是的畫面里,藏滿了孩子別出心裁的小故事。當你看不明白的時候,可以充滿期待地請孩子講解。
此外,我常常根據她畫畫投入的熱情、信心、時間、精力、耐心、畫幅、用色和創意度,作為衡量的一部分。
但幾乎Isabel所有作品,我更加重視的,是她自己的心情。我喜歡問她:“你喜歡這幅畫嗎?你畫的時候開心嗎?畫完了你有成就感嗎?”她常常會回答:“我很開心,我很喜歡。”
我會說:“你開心是最重要的,你的畫能讓你自己開心的話,肯定也能讓別人開心;如果你喜歡它的話,我相信會有更多人也會喜歡的。”
- The End -
采訪成文 林卉卉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內容合作或商務合作,請發郵件至:editor@thechineseweekly.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