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與劉邦乃是同鄉,乃是劉邦建立西漢的元從功臣,西漢立國后,因功獲封絳侯,位列開國功侯第四位,僅次于酂侯蕭何、平陽侯曹參和宣平侯張敖,官拜太尉,先后輔佐高帝劉邦和高后呂雉。呂后去世后,周勃又與陳平誅滅諸呂,迎立漢文帝劉恒。
然而,戰功赫赫,又擁有從龍之功的周勃,卻兩度被迫辭相,最終成為了漢文帝收回大權的工具人,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漢文帝即位之初,對周勃頗為畏懼
“諸呂之亂”被平定后,漢文帝劉恒雖然被擁立為帝,但早年就封代國,長期遠離京城的他,不僅在朝中毫無根基,甚至連京城到底發生了什么,呂氏眾人和周勃、陳平到底孰忠孰奸都搞不明白,以至于入京即位一路走來,一直都是心驚膽戰。
太尉周勃作為誅滅呂氏的首要功臣,“諸呂之亂”后聲望達到了頂點,而漢文帝又是在他的擁立下才得以入京即位,以至于周勃最初對于漢文帝根本沒有什么敬畏之心。
正因如此,在劉恒自代地入京時,在渭橋迎接漢文帝的周勃,才敢于當著眾多大臣的面,想要將劉恒拉到一旁私下交談,幸好宋昌及時出面,才化解了尷尬局面。
同樣因為如此,在漢文帝自代王府進入未央宮即位時,周勃才敢讓衛氏攔住漢文帝,以證明自己對軍隊的掌控,以至于漢文帝入宮當夜便不得不連忙撤換軍隊將領。
與之相對應的,漢文帝即位之初,由于朝中大權全部掌握在開國功侯手中,在沒有收回朝政大權之前,他不得不對周勃等大臣保持敬畏感。為了表示恭敬,漢文帝在散朝時,通常在目送周勃離開后,自己才起身離開。
相較于周勃,丞相陳平可就狡猾了很多,深知功高蓋主不是什么好現象的他,在漢文帝即位之后,便以生病為由請求致仕,雖然被漢文帝所拒,但他還是以功勞不如周勃為由,讓出了右丞相之位,退為左丞相。
漢文帝即位之初,可以說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君強臣弱”局面。漢文帝明白,這些功勛老臣能夠如此輕易的更換皇帝人選,誰敢保證未來不會將自己換掉,因此他只能處處小心謹慎。
皇權與相權之爭,周勃首次被迫辭官
漢文帝即位之后,一面大肆封賞周勃、陳平、灌嬰、劉章等誅呂功臣,一面對諸侯王們進行拉攏。因為他明白,想要皇位穩固,就必須保證朝中勢力的平衡,只要穩住了諸侯,大臣就不敢輕舉妄動;而穩定住了大臣,諸侯也不敢輕易造次。
最初,群臣的逢迎,漢文帝的敬畏,都讓已經位極人臣的周勃有些飄飄然。后來,中郎袁盎勸諫提醒漢文帝,“如今周勃每每有驕橫欺主之色,而陛下卻謙虛退讓,毫無君臣之禮,臣認為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了。”
經此提醒,漢文帝才不再刻意謙卑,越來越具有帝王威嚴,周勃發覺異常后,派人打聽才知道是袁盎進言。周勃因與袁盎兄長袁噲交好,因此對袁盎多有提拔,卻沒想到袁盎竟然在皇帝面前說出這種話,于是攔住袁盎質問。
袁盎則據理力爭,表示這都是為周勃好,如今周勃日益驕縱,難免日后犯錯,到時恐怕就難以收拾了。回過味來的周勃這才收起驕縱姿態,對漢文帝日益敬畏。
到漢文帝元年(前179年)八月,即位近一年的漢文帝,通過平衡朝中大臣和諸侯王勢力,發布一系列惠民法令等方式,使得皇位日益穩固。至此,漢文帝開始著手解決功勛大臣權勢過大的問題。
一次朝會上,漢文帝突然問右丞相周勃,“全國一年內判決多少案件?”
周勃不知該如何回答,連忙謝罪。
劉恒又問,“那么全國每年的錢谷收入有多少?”
周勃仍然不知道,只得再次謝罪,緊張和慚愧之下,急得汗流浹背。
劉恒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回答道,“這些事務都有專門負責的主管官員。”
劉恒挑了挑眉頭,又問,“那么主管官員都是誰?”
陳平回答道,“陛下如果問刑獄之事,應該問廷尉;如果要了解錢谷收支,則應該問治粟內史。”
劉恒聽罷,便有些意味深長的說道,“既然各項事務都有主管官員,那么你們丞相又是做什么的呢?”
陳平謝罪道,“宰相一職,對上輔佐天子調理陰陽,順應四時,對下養育萬物適時生長,對外鎮撫四夷和諸侯,對內愛護團結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司其職。”
散朝之后,周勃攔住陳平,責問其為何不教自己該如何作答。陳平卻沒好氣的說道,“您身居相位,難道不知道丞相的職責嗎?如果陛下問起長安城中的盜賊數量,您難道也要一個個去數嗎?”
武將出身的周勃沒有聽出漢文帝的言外之意,陳平卻聽了出來,漢文帝此舉看似是在詢問政務,但何嘗不是對相權過大而不滿。
后來,有人告知周勃,“丞相,您誅滅呂氏,扶立代王為帝,威名震動天下。如今您接受朝廷厚賞,擔任地位尊崇的右相,時間一長,恐怕將要大禍臨頭啊。”周勃這才明白了漢文帝的意思,于是辭去了丞相之位。而看出漢文帝心思的陳平,雖然獨任丞相,但卻不再過問朝政,漢文帝由此收奪了權力。
漢文帝命列侯歸國,周勃二度辭相
周勃辭相之后,閑居長安數月,直到漢文帝二年(前179年)十月,由于丞相陳平去世,漢文帝這才重新起用周勃為丞相。不過,此時的漢文帝劉恒早已大權在握,周勃已經無法再對皇權形成威脅。
西漢立國之后,歷經劉邦、呂雉和劉恒三次加封,漢朝已經冊封了近兩百個列侯。這些列侯雖然各有封地,卻大多留居京城,如此一來便極容易相互勾連、結成同盟,進而對皇權造成威脅。
因此,借著丞相陳平去世的機會,漢文帝采納賈誼的建議,下詔命令列侯們各自返回封地,即便是在朝中任職或詔令準許留京的列侯,也要派太子返回封地。
此時的漢文帝雖然已經收回了朝政大權,但面對這條詔令,除了少部分膽小的列侯之外,大部分列侯都選擇了無視,賴在長安無動于衷。
漢文帝三年(前178年)十月底,在列侯遣歸封國的詔命下達一年以后,隨著漢文帝對朝政的掌控越來越強,再加上屢施仁政,民心越來越穩定,漢文帝才開始強力推行這一詔令。
十一月,劉恒將丞相周勃召入皇宮,有些意味深長的對其說道,“此前我曾詔令列侯各自歸國,但如今還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前往封地。丞相向來為我所敬重,還希望丞相能夠以身作則,率先返回封地。”
周勃聞言,如何還能不知道劉恒的意思。于是,次日上朝,周勃以年老體衰為由主動請辭歸老,并在散朝之后便攜帶家眷返回了封地,有了周勃這個榜樣,其他列侯也不敢再公然違拗,隨后也紛紛返回封地。
如上,漢文帝劉恒雖然早年便就封代國,長期遠離長安這個政治中心,但他政治手腕卻極強,通過打壓周勃的方式,不斷收回朝政大權,在列侯返回封地之后,漢文帝終于完成了對功勛老臣的壓制,徹底收回了朝政大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