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樓市也是如此!
站在今天的樓市,復盤2008至2023年樓市的周期,你或許可以更加清晰認識到房價的預期。
那么,一起來復盤過去15年的國內房地產周期史。
2008年至2009年樓市周期
2023年的樓市是否會在政策大放松之下,迎來大回暖呢?
憑借著市場的記憶,過去的2009年和2014年是樓市低迷期周期,這兩輪樓市周期低迷可謂是一場“財富倍增計劃”。
時代芳華效果圖
先從2008年和2009年這次樓市低迷期的說起,2008年剛好發生了“全球金融危機”,而2007年國內樓市表現出異常火爆,多地爆出新盤推出就售罄的頭條新聞。
2007年底,珠三角的代表城市,深圳樓市在政策調控下,開始逐漸轉入平靜期;同時進入2008年下半年,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外貿壓力陡增,各地樓市陸續進入低迷的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底,多地開始救市措施,大家熟悉的“4萬億”刺激計劃也亮相了。
此時,國內的樓市呈現為救市和打折促銷共存的現象,與今天2023年的樓市現象有相同之處。
進入到2009年的樓市小陽春,多地樓市開始回暖,一輪樓市狂飆的周期開啟了。
在2009年,多地爆出年初買房,年底房價翻倍的現象;回顧2008年和2009年的樓市周期,在政策刺激下,表現為市場快速復蘇的現象。
這一輪樓市周期的快速復蘇是建立在大部分行業處于擴張周期,市場增量空間大,同時沒有持續大面積出現降薪或裁員的氛圍。
經過2009年的樓市爆發期后,2010年至2013年發生了房企開始激進拿地、調控政策又陸續出臺、出現房企暴雷和購房者維權等事件。
本輪樓市周期重點是“半年蕭條,半年狂飆”;綜合表現為快速復蘇,震蕩行情。
2014年至2016年樓市周期
從2008年至2013年樓市周期發生的標志性事件來看,樓市的造富神話并沒有結束。
站在2023年的今天,樓市的低迷期已經快兩年,回顧樓市聚焦的關鍵因素在于眾多人吃到了2014至2016年的樓市紅利。
2014年的樓市行情可以對比2023年今天的樓市,市場同樣處于低迷狀態。
保利首鑄鷺灣效果圖
2014年的樓市行情低迷狀態是基于2009年樓市爆發周期的“后遺癥”,多地出現降價促銷,并且還缺乏購房者的現象,觀望情緒達到高峰。
2014年的樓市有一個特點就是“虧本賣房”,與今天樓市現象也是類似;但是,進入2014年的下半年,樓市開始有回暖跡象了。
2014年下半年開始,樓市的量價開始復蘇,市場經過成交量的累積效應,2016年上半年房價又開始向上異動了。
本輪樓市周期重點是“半年蕭條,兩年平穩復蘇”;綜合表現為平穩發展的狀態,這是基于政策和市場共同作用下的結果現象。
另外,本輪樓市周期還是建立在經濟擴張周期;與今天的經濟環境有本質的區別。
房企開始意識到回歸一二線城市的重要性,開始在一二線城市瘋狂拿地,不斷擴張,沖刺千億規模。
值得關注的是“棚改貨幣化”工具的出臺,投資需求開始爆發了,樓市將要進入又一輪的狂飆期。
2016年又是一個房價的狂飆年,翻倍的行情在多地出現,與2009年的現象類似,調控政策又加碼。
2017年至2023年樓市周期
進入2017年的樓市,全國樓市繼續狂飆,土地市場一片火熱。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首次提出了“房住不炒”的宗旨,并在2017年下半年樓市有了分化現象。
緊接著的2018年和2019年樓市表現為更短的周期現象,上半年市場行情好,下半年市場行情略差。
華僑城云瑞府沙盤圖
整體的樓市表現為震蕩向上和分化的現象,城市之間房價徹底分化,城市內部之間同樣房價分化。
后續進入了“三年小新階段”,2020年下半年開始核心城市的房價又開始狂飆,投資需求全面爆發,隱藏的問題開始有端倪了。
眾多房企在2016年至2021年完成了千億規模的沖刺目標,房企高債務的問題引起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底出臺了“三條紅線”的調控等,房企債務端的風險開始管控,部分房企在“三條紅線”調控下,出現暴雷事件。
這一輪樓市狂飆行情在2021年下半年宣告結束了。
尤其值得深思的是一二手倒掛現象,房價只漲不跌的幻覺,進而引發了市場不理性的行為,后續2022年和2023年的樓市行情又讓市場回到原點了。
從2018年開始,經濟環境開始切換,狂飆了15年的樓市行情在此要畫上階段性的“句號”?
進入2023年的樓市有一小股小陽春的現象,持續時間短暫;現在市場渴望有史詩級的救市措施出臺,扭轉樓市預期。
降息,房價會漲嗎?
6月20日,央行公布了最新LPR,一年期為3.55%,五年期以上為4.2%;下調了10個基點,降息空間打開了。
政策的呵護有滯后性,降息本質是撒錢,激發相關市場的活躍度;回顧2008年至2023年的樓市周期,每一輪樓市周期都會有你想要的結果。
雖然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各種的觀點情緒,例如出生率低和人口老齡化等問題;但是,今年高考報名人數約1291萬人,畢業生人數約1158萬人,這就是意味著未來幾年年輕人還是在增長,只是這些年輕人會去哪里的問題了。
注:“漂亮國”的動作,也要作為重要參考因素。
同時,國內很多行業進入存量市場,開拓國外增量市場是關鍵。
另外,國內的城市化率約65%,城市化并沒有結束,預計還有15年左右的增長空間,最高可能達到80%,對標發達國家的水平。
例如,東莞推進的“三年深度城市化的計劃”和“建設現代化產業園的舉措”,無疑傳遞著未來樓市新增量的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