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佳
施丹萍,是周幼海的妻子;而周幼海,可是周佛海的兒子。周佛海,作為汪偽政府的三號人物(名列汪精衛、陳公博之后),1948年2月28日病逝于南京老虎橋監獄。妻子楊淑慧痛哭之后,當即對著周幼海與其女友施丹萍直言:“你們的婚事,要么在靈堂前披麻戴孝時舉辦,要么等到三年孝滿之后舉辦,究竟什么時間,你們自己決定!”
經過反復商議,周幼海與施丹萍決定靈堂成親。可見施丹萍女士絕對是個狠人,不僅敢嫁給大漢奸之子,而且還肯在靈堂前成親……
01
施丹萍,1922年出生于常州一商人家庭,與周幼海同歲。正常情況下,知書達理的她可以走名媛路線。但無奈老爸施嘉謨染上了毒品,想把女兒嫁與一老翁。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施丹萍逃離了家庭,向往自由的她前往上海,后成為赫赫有名的交際花。
施丹萍與周幼海,1944年相識于十里洋場。那時的周幼海,頂著“漢奸公子”的名頭,備受煎熬。
七七事變后,周幼海曾被父親送往老家沅陵,后轉到香港嶺南中學就讀。在學校,有人毫無顧忌地在周幼海的課桌上標注“小漢奸”。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但周幼海堅持“我是我,父親是父親,我們有著不同的人生”。
17歲那年,周幼海前往日本留學,有人說是“充當人質”。但那時的周幼海,讀到了很多革命書籍,如斯諾的《西行漫記》。從書中,周幼海知道了一個神圣的名字:延安。
回國后,周幼海一直設法前往解放區,但每每都被老爸先發制人,抓回上海。為了排解心中的郁悶,周幼海開始表現得玩世不恭,今朝有酒今朝醉。
交際場所,諸多高官都對周幼海周公子敬重有加,無非其身后的大樹根深葉茂。至于施丹萍,在周幼海眼中無非就是一容貌出眾的舞女,哥有錢,價碼你出,咱們共渡良宵。
可施丹萍并不認可周幼海,別人捧你周公子的場,但本姑娘偏偏不理這碴兒,她躲到衛生間,鎖緊門,就是不出來。氣急敗壞的周幼海,將桌子上的所有化妝品全部摔落在地,轉身離去。
02
1945年,因戴笠施計,周幼海前往重慶看望生病的父親,從而被軟禁在白公館失去自由七個月。直到戴笠飛機失事后,掌管軍統的毛人鳳才將周幼海放了出來。
就是這七個月,令周幼海看透了戴笠的虛偽本質。虎毒不食子,周佛海苦口勸說兒子前往美國讀書,并一再表示他曾為其存了十萬美金。但周幼海堅持:我要走自己的路。
1946年6月,經朋友引薦,周幼海前往蘇北淮陰,得到了時任華中局聯絡部部長楊帆的接待。1946年8月,周幼海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他回到上海,在中央商場租了一個寫字間,明面上從事投機生意,暗里卻在收集情報。
等到施丹萍與周幼海再次相見時,已是1947年了。此時的周幼海已不再具備此前的紈绔勁兒,他誠心誠意地對待施丹萍,那個令他心動的姑娘。
都說在名利場上混得風生水起的女性,走鋼絲的水平絕對一流。施丹萍也不例外,混跡江湖多年,她識人無數,面對周幼海的真情,她義無反顧地接受了。
當周幼海帶著施丹萍來到老虎橋監獄時,周佛海的開心溢于言表。肯在這個時候,選擇當自己的兒媳婦,實在另類,千言萬語化成一句:”丹萍,幼海今后就交給你了!“
漸漸地,施丹萍看出周幼海的地下工作性質。既然選擇了遠方,又何畏風雨?于是周幼海不好出面的事情,就由施丹萍來擺平。施丹萍利用自己的朋友圈,為組織買了50支短槍,解決了隊伍裝備不足的燃眉之急。
孤島時期,周母楊淑慧是個”理財高手“,攢下了萬貫家財。而如今,周幼海為了革命需要,成了散財高手。據施丹萍回憶:周幼海提供的經費,黃金有200兩,港幣三萬多元,美金5000元,翡翠六塊,紅藍寶石鉆戒兩枚,價值6000美元,還有2000美元的黨費。
為此,楊淑慧也勸過周幼海,”別一下花光,也給自己留個后手,萬一有個風吹草動,也有回旋的余地“。但周幼海想過,“千金散盡還復來,為了組織,這才是資金的最好用途。”
施丹萍(右三)周幼海(右二)
03
上海解放后,楊帆擔任公安局副局長,周幼海改名周之友,在楊帆手下擔任社會處二室股長。而施丹萍開辦了公安局托兒所,有天陳毅市長來參觀,還特意表揚了施丹萍。
生活漸漸安穩,但施丹萍一直未能懷孕,這讓婆婆楊淑慧頗有微詞。再加上1954年,在施丹萍住院期間,周幼海為了能有個一男半女,與租住的房客有了私情。婚姻需要忠誠,而底線的突破讓施丹萍忍無可忍。盡管周幼海再三挽留,施丹萍還是決意離婚,分手成為必然。
命運的大潮,風起云涌。1955年,由于受潘漢年、楊帆案件的影響,周幼海也被送入監獄。這一去,就是十年。
盡管施丹萍已與周幼海離婚,但身為前妻,也跑不了被牽連的命運。她與前婆婆楊淑慧都被抓入獄,直到1957年才被釋放。從此,楊淑慧變得沉默不語,風蝕殘年的她,在下樓時摔傷了腿,1962年去世。
1965年9月,周幼海被釋放,但在獄中中過風的他,身體已經垮了,但仍以“反革命罪 ”被判處管制三年。哪知文革爆發,周幼海又被關進秦城監獄,那是1967年。這一去,又是八年。
盡管施丹萍未再入獄,但頭上的那頂“大漢奸兒媳婦”的帽子,令她有口難言。整天躲在出租屋里,戰戰兢兢,不敢出門。
1975年9月,周幼海再度被釋放。雖已幾次中風,但他神智清醒,第一時間便打聽施丹萍的下落。
在與施丹萍重逢的那一天,周幼海特意拿出5元錢作為菜金,款待前妻。要知道,這5元錢是周幼海每月生活費的四分之一。
二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周幼海感慨:還能見到你,真的好啊!施丹萍也流淚道:好,你要好好地活下去!
從此,每過兩天,施丹萍就燒好可口的菜肴去看周幼海。周幼海自認為”我是被這個世界遺忘的人“,每當這時,施丹萍就安慰道:我不是來看你了嗎?
隨著兩人感情的回暖,周幼海向施丹萍提出復婚:我只有你一個親人了,我們在一起吧!
施丹萍當然愿意,只是現實很骨感,周幼海連最起碼的房子都沒有。他幾次三番找到領導,只希望能分到一間房子,但都是失望而歸。
無奈之下,周幼海對施丹萍建議:丹萍,找個有條件的人嫁吧!我希望能看到你的幸福……
施丹萍與楊淑慧
04
施丹萍最終嫁給了一位董姓工程師,條件很簡單:每月給她一些錢,讓她常去看望一位故人。董工很愿意,風姿猶存的施丹萍肯嫁給他,已是一件美事,至于條件,小菜一碟。
于是,施丹萍再婚后,就有條件常去看望周幼海,為他拆拆洗洗。至于別人的非議,已是知命之年的施丹萍早已看開:只要能照顧周幼海,他人說什么無所謂。
周幼海終于迎來了一紙文件,恢復黨籍,恢復級別,恢復工資,也有了一處房子。一切在于時機,當他想與心愛的人再度牽手時,沒有條件;如今萬事俱備,但她已是“他人婦”。
好在施丹萍常來看望周幼海,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一點兒亮色。在施丹萍的幫助下,周幼海完成了《周佛海日記》、《周佛海浮沉錄》等作品。
1985年7月24日,周幼海心力衰竭并發肺炎辭世,年僅63歲。對此,施丹萍表示:周佛海活到51歲,周幼海活到63歲,父子二人都不算高壽。
已過花甲之年的施丹萍,最感欣慰的是:在周幼海的最后二十年,她一直陪在他左右。命運的翻云覆雨手,她無力阻擋,只能順應命運的安排,活出自己的心安。轉身再望來時路,蒼茫的月色中,那個曾經玉樹臨風的周公子,與她已陰陽兩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