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王萍)近日,“海底撈服務員胸前戴打賞二維碼”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并登上微博熱搜。7月9日,新京報記者致電海底撈客服,對方表示,目前沒有查詢到此類信息,可以幫忙登記反饋,具體以海底撈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和官方網站發布的相關信息為準。
網友發帖顯示,在海底撈部分門店,有服務員胸前戴了一個有“二維碼”的胸牌,上面寫著“如果服務滿意,請打賞¥3.99”。掃描二維碼后發現,手機會直接跳轉到個人的微信付款頁面。據媒體報道,涉事門店回應稱,店內服務員確實佩戴有打賞二維碼的胸牌。“胸牌是一直有的,是看顧客心情打賞的,不給也沒關系,胸前的名牌是實名制的。”
一位博主在小紅書發帖稱已“親測體驗了打賞后的變化”:“服務員明顯更熱情了,主動送果盤+陪聊,還偷偷說‘打賞全歸我們,月底沖榜能多賺1K+!’”還有博主總結了“可打賞場景”,包括“幫忙哄娃、慶生、送驚喜”,同時提示,如果是基礎服務(倒水、上菜)以及暗示打賞等行為就“別慣著”。
對于海底撈刮起“打賞風”,網友意見不一。有網友認為,這發生在“喜歡玩創新”的海底撈并不新奇。“其實也不是什么創新了,你叫個外賣、網約車,下面不也都有‘打賞’選項嘛。這個純屬個人意愿,只要不是強制、不影響正常服務就好。”也有網友持不同意見,對一貫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引導顧客“打賞”做出質疑。“不打賞就沒有好服務嗎?‘服務’已經成了應該單獨付費的選項嗎?”還有網友認為,3.99元不多,但“有可能讓顧客和服務員雙方都不舒服”。“比如消費者會不會說‘我讓你加杯水,怎么這么慢,是不是因為我沒打賞?’‘不就是3.99元嘛,我又不是給不起。’其實這讓雙方都不痛快。”
很多網友表示,顧客更希望海底撈把“鼓勵更好服務”的心思直接變成給服務員的福利和激勵,而不是“讓顧客買單”。
一位從事餐飲業多年的內部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其實早在2017年前后,“打賞”就在多個大型頭部餐飲企業中出現過。“當時有一個行業機構在給餐飲企業做輔導的時候提出,可以用給服務員‘打賞’的機制,提高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顧客對其細致服務的小獎勵,形成正反饋。”該機構還開發了一系列的后臺系統,比如顧客打賞給服務員的費用先進入系統內的個人賬戶,同時在后臺登記,最后匯總后,按比例分給個人以及所在的小團隊等。
該內部人士說,后來之所以這樣的“打賞”機制沒有繼續推行,是有的企業在實踐過程中發現,雖然設計者是從激發服務主動性的角度出發,但是很難不陷入“考核”的狀態:“一旦出現‘考核’,就出現了服務員主動示意顧客‘打賞’的行為,甚至索要‘打賞’。這個不但無法形成正反饋,反而讓顧客感到很反感。”
新京報記者也注意到,除了海底撈,也有餐飲企業以不同方式設置了“打賞”。例如一家高檔餐館在其點餐小程序的最下方設置了“打賞服務員”,里面包括“送工作人員小米SU7 2.99元/輛、送工作人員大游艇 5.99元/艘、送工作人員大火箭 8.99元/發”的選項。該餐館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這個選項是在直播剛剛興起的時候跟風設置的。“放在點餐小程序最下面,可能到現在都沒有顧客點過,可以說是小程序里的‘歷史遺留物’了。”
編輯 王琳
校對 翟永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