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招快要開始,在前兩年福州不公布升學率數據后,關于每個學校的評判變得沒有太多依據,很容易出現個別所謂的道聽途說的數據,很明顯這樣底氣不足。
與去年一樣,參考頭條用戶《福州錄取數據分析達人》,通過對老八所發布的錄取名單,通過姓名和學籍號,去每個初中的學生名單做匹配,最終得出錄取率。
目前頭部特招的數據基本已經出現,有意向可以關注。
關于各校學生名單,主要來源有幾個方向:定向生名單,其中區屬初中,區屬教育局會統一發布,市屬初中自行發布,除此之外,民辦初中還有搖號錄取名單。
從數據來源來看,區屬初中,除了馬尾發布全部學生名單外,其他各區只發布符合定向生的名單,所以整體樣本有所欠缺,當然倉山區、鼓樓區更進一步,連學校都未公布。
對于市屬初中,大部分也是只發布符合的名單,同時由于在自身官網,很多都訪問不了,能訪問的也都是圖片表格,轉換也是煎熬。
伴隨著這樣的數據來源,雖然無法覆蓋每個學校的情況,不過頭部幾所,從目前來看,基本可以確定出屆時的升學率。
當然面對定向生名單只有符合的情況,此時發現還有一個數據,值得分析,即定向生占比率。
備注:倉山區、鼓樓區的學校歸屬,通過美術、體育特長生名單,匹配出來,市屬、私立,存在表格轉換,只能保證90%正確率。
定向生占比率
關于這個數據,需要提前說明一下,按政策定向生是按照學校的學生人數分配,按照今年的分配比例,老八所比例接近7%,全部定向生接近8.25%。
由于定向生規劃三年需都在一個學校,同時戶籍需要在福州6區,所以也存在不符合的學生。
只不過在盤點數據的時候,發現目前備受關注的定向生,實際符合名單出乎意外。
下面直接按行政區,或者部分板塊來看,大體分成如下:
首先是鼓樓區,福州頭部學區區域,從統計的幾所學校來看,從名單來看,延安、屏東、十九中、楊橋等,符合定向生的比例90%左右。
其中十八中,比例只有72%,屏東屏北分校,只有60%。
由于比例下降,如果按照定向生分配比例,這兩所的實際占比得到提升,達到10%左右。
從情況來看,預計跟當初的隨遷名額有關,比如十八中的達明小,就是隨遷的代表。
接著是臺江區,從占比來看,除了八中外,都在50%-60%,相當于有一半的學校都不符合定向生名單。
最典型的十四中,位于上下杭附近,對口:臺四小、臺一小、臺實小、寧化小學教育集團雙杭校區、(臺六小和臺江區教師進修校附屬第一小學的留城生和隨遷子女)
特別備注兩所小學的留城生和隨遷子女也對口,可以說進一步拉高這個比例。
從鼓樓臺江的分配比例,可以發現對照以往的升學率,升學率越高的,符合定向生的比例越高,相對應的爭奪難度也越大。
當然這樣的數據還不夠刺激。
先跳到民辦的定向生比例,數據的差異性足夠明顯。
作為升學率頭部的華倫,以及中上的馬尾三牧,可以發現民辦校的符合人數依然很高。
作為對比,在私立校里面也存在另類,就是馬尾的陽光實驗,符合定向生的只有69個,比例30%,能夠享受定向生的比例高達22-26%。
對比頭部的華倫等,差了3倍。
從戶籍地分布來看(屏蔽部分只有1個學生的戶籍),可以發現這所民辦校的生源,最大頭來自外省,隨后是連江、長樂、倉山。
整體來說,市區的學生到這所民辦校的情況并不高。
要如何解釋?
同樣位于馬尾的三牧,并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陽光采取小學直升的模式。
這就要求小學就要去讀,很明顯對于市區的家長,完全送到這里寄宿,還是存在一定接受度。
當然最大的困擾還是升學率,雖然民辦校升學率不低,不過這所基本處于尾部。
此時,面對這樣的數據差異,如果是家長,是選擇競爭激烈的華倫,還是定向生占比極高的陽光?
繼續回到行政區,看看晉安區的情況,從比例來看,這里的初中有一半學校,符合定向生的人數低于50%。
其中鼓山中學、二十中,這兩所東區的初中,比例只有27%左右。
比上面民辦的陽光還低。
從情況來看,也相對簡單,這兩所對口的小學,基本以隨遷校為主。
其中鼓山中學對口的小學,更是以周邊務工人員子女為主。
正是由于這個情況存在,在這里就讀的學生,享受定向生的機會大增,基本是三選一。
對于晉安區,最受關注的就是東二環的晉三中,作為市屬初中,手動轉換了表格,雖然沒有隨遷生源,但是從比例來看,依然有40%學生不符合。
從學生的戶籍來看,除了晉安區的學生外,外省戶籍達到118人,正是由于這個情況存在,導致不符合的生源也不少。
至于為何如此多,個人能想到的原因:周邊的人才公寓、臺胞公寓。
接著是倉山區,由于區屬名單沒有學校,只能個人匹配,可能會存在出入。
從數據來看,超一半的初中符合政策人數低于50%,其中升學率墊底的城南等校,比例更是低到25%左右。
從而出現的情況就是這些學校的學生,只要符合政策,基本三選一享受定向生。
這里面的情況,也基本跟上面差不多,隨遷子女存在,周邊多以務工人員為主,基本不符合定向生政策。
此時不知道,周邊的樓盤,比如城南的榕耀之城,是否打算打出一個標語:買榕耀之城,中考直降40分。
最后就是馬尾區,也是公布名單最全面的一個區域,這里把符合、不符合的全部公布。
從情況來看,瑯岐、亭江都是遠郊區域,但是從符合情況來看,天差地別。
瑯岐的學生基本都符合政策,對于升學率末尾的學校,為何如此?
只能說這個可能不是什么好信號,本來就缺少人口,還大面積符合,只能說瑯岐留不住本地人之后,連外地務工人員都吸引不到。
作為對比,亭江依靠幾大工業園區,吸引了不少務工人員,從而導致符合名單的學生非常少。
其中閩安中學,32個學生,只有5個符合,最終導致這個學校,享受定向生的比例達到47%,統計的學校里面,最高。
相當于接近2選1享受。
政策思考
通過上面的盤點,可以發現定向生的政策雖然持續增加,看上去要解決教育的公平性。
不過從最終名單來看,升學率越低,隨遷子女越多的學校,最終享受定向生的機率都非常高。
這里面大部分學校最終的情況,可能是即便機率很高,但是也難有使用的生源。
從政策的目的出發,教育均衡化,但是在政策上除了對三年就讀外,還對戶籍做了限定。
最終導致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基本都享受不到這個政策。
不知道未來是否會做出調整,以此保障真正薄弱的生源。
否則最終定向生假如達到100%,導致的情況就是務工子女,跟頭部學校從此無緣。
盤點總結
這幾年伴隨著定向生政策,很多人都對學區房有了新的認知,可能很多人都在關注頭部高中的錄取率,不過在做數據整合的時候,其實很多印象更加深入。
這幾年閩侯普高率偏低,帶起一波熱度,之前也分析過,福州其實很多區域更慘。
在對倉山區學校做匹配的時候,發現一個可怕的印象。
在特長生的名單里面,會發現大部分學生依然來自頭部、或者中上的初中。
其中比較典型,城南的初中:紅山中學、二十一中、盤嶼中學等,這些學校學生人數也在200人左右,但是在名單里面都找不到一個,比馬尾亭江、瑯岐的中學還慘。
盤嶼中學,通過初三五班,黃*琦,一次獲獎的報道匹配出來,剩余兩所加上螺洲中學,只能通過人數大體匹配。
這里面除了透露匹配難度外,更明顯的在于這些學校的升學率,可能低的驚人。
定向生政策在這些學校,能夠享受到機率基本都達到40%以上,比頭部學校多了4倍。
未來如果進一步提高比例,這些學校可能會達到50%以上。
當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后續提高比例,對于末尾的學校來說,其實影響已經不大。
此時回到教育選擇的主題,面對高出4倍的定向生占比率。
更愿意去升學率高,占比率低?還是去升學率低,占比率高?
只能說看完一些學校的數據,心里的方向會更加清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