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害我暗生情愫?
是誰,害我久久心儀?
那小橋流水,那如煙柳色,那白墻黛瓦……
那可人的影兒,怎么老是揮之不去呀!
惶惶南下,閱城多矣,倘問我最鐘情哪個地方,我想,那一定是紹興吧。
風(fēng)靜靜地吹著,櫓慢慢地?fù)u著,一頂烏篷船,就這樣把我搖進(jìn)了紹興城,搖進(jìn)了翰墨飄香的中國畫。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好像在為船家引路。生在江南的徐志摩,用他天然的靈性,暖出了那么好的詩,那首《再別康橋》,誰說不是遙寄家鄉(xiāng)的呢!
“那岸邊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在一脈悠長的碧綠中,洗盡鉛華的亭臺樓榭,從兩旁迤邐而去,迎面而來的畫船舟楫,依舊唱著千年不變的歌謠。真的很羨慕那些環(huán)著水、枕著綠的靜謐人家,一定能產(chǎn)生好美好美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搠,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這就是紹興,一首韻味高古的詩,一幅墨香猶存的畫,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是她,讓我戀人般地如此愛慕,愛得細(xì)密、深沉、綿厚,濃得化不開。
在我的詞典里,紹興,是江南之魂。
紹興有最具江南特色的水鄉(xiāng)。
河道縱橫交錯,滿城皆水、皆橋。一頂烏篷船,幾乎可以載你到城的任何角落。紹興的橋,有的輕盈靈巧,仿佛展翅欲飛;有的樸拙厚重,已然落地生根;有的相依相戀,似在講述纏綿悱惻的故事,“春水碧于天,畫舫聽雨眠”。那是一個什么故事呢?
周莊、烏鎮(zhèn)那些地方,雖然有名,但僅僅是一個市鎮(zhèn),“風(fēng)煙三五里”,局局促促,遠(yuǎn)不比紹興城這般曠大舒展。杭州,“左瞰西湖右看江”,更兼運(yùn)河悠悠,水是不缺的,但那水過于集中,哪像紹興這樣散漫全城?蘇州園林,是衣錦還鄉(xiāng)的官賈們著意揮灑的作品,但窮個人之力,怎比得了紹興城幾千年的積淀呢!
紹興有最具江南特色的歷史。
相傳,“禹東巡狩至于會稽而崩”,葬于紹興東南的會稽山。明嘉靖間考定墓址,由紹興知府南大吉立碑,書刻“大禹陵”三字于其上,覆以亭。
我去拜謁的時候,只見陵碑高峨威聳,仿佛可直通天籟,引領(lǐng)你去傾聽五千年前的生命之歌。在蒼茫古意中,覺得自己就是塵埃粒子,飄浮而渺小。
紹興建城史至少有2500多年。“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更名山陰,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避金兵駐越州。次年改年號紹興,名始此”。這座城市因大禹治水,分功諸侯而名傳于世。眾人初識紹興,莫過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隨著東晉士族衣冠南渡,中原文化在此落地生根,手執(zhí)筆墨的王羲之,不僅帶來了書法,還以王右軍之名,為紹興帶來了魏晉風(fēng)骨。如今的蘭亭鵝池,是紹興人對王羲之最好的念想。
大部分水鄉(xiāng)有著柔弱無骨,小家碧玉般的溫婉,唯有紹興,繼承著擲地有聲的魏晉風(fēng)骨,獨(dú)守著一方水墨色的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