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對于廣大民營醫療機構而言,堪稱警鐘的敲響。
《意見》明確提出,要堅持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并且要大力投入建設基層醫療體系,同時要求規范社會辦醫發展。一直以來,民營醫療的定位就是“補充公立醫療的空白”,現如今國家“強基層”大力投入兜底,那么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空間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擠壓,尤其是基層的民營醫療機構面臨的挑戰更是難度加倍。
那么,廣大的基層醫療機構該如何在行業大洗牌的浪潮中立足前行?
左有內卷右有偏見,民營醫療機構的生存困境
民營醫療機構,可以說是占據著我國當下醫療體系的半壁江山。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民營醫療行業市場現狀調查研究與發展戰略預測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末,全國民營醫院發展到23524所。2023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2022年末全國共有民營醫院2.5萬個。
但在硬幣的另一面,是民營醫療機構的診療人次數并不理想。根據2022年衛健委發布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在2021年的總入院人數中,公立醫院入院人次為16404萬,占醫院總入院人次的81.4%;民營醫院入院人次為3745萬,占醫院總入院人次的18.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其他機構的占比為14.5%和4.0%。不難看出,即便民營醫療的發展已經相當之快,但公眾的看病第一選擇,仍然是公立三甲的大醫院為主,對民營醫療的信任度并不高。
而且在實際的經營中,民營醫療機構的生存困境更遠不止于公眾的信任度不高。
首先是市場上的同業競爭。民營醫療機構因為不敵公立醫院有天然的信任背書,所以只能在營銷中互相內卷,營銷投放的成本堪稱“互相攀比”只為爭奪更多市場。
其次,不少民營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工作時間普遍偏長,負擔和壓力大,同時能獲得技能晉升的渠道又少之又少。機構無論是為了招攬更多的人才,還是要另請業內專家進行培訓學習等,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而且,現在的公立醫院也開始向民營醫療機構“學習”。不僅在科室建設上開展了醫美、視光等專門的科室,在環境建設和服務態度上也有了很大的轉變。
如此,廣大民營醫療機構不僅要面對同行競爭,還要應對公立醫療的“挑戰”,經營成本直線上升。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副會長余小寶曾表示,自疫情以來,已經有2000多家民營醫院破產倒閉。
政策鼓勵做保障,民營醫療的機會猶在
民營醫院的出現始于20世紀80年代,直到2001年9月中國開放醫療市場,民營醫院終于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所以,即便現在國家要求社會辦醫要向規范方向發展,行業自身的競爭也十分激烈焦灼,但從整體的政策層面看,民營醫療的發展仍有很大空間和機會。
“十三五規劃”中曾指出,要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同時強調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所以民營醫療機構需要充分理解所在地區的相關政策,利用好國家政策的扶植力量,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生存支持。
此外,民營機構要清晰自身的定位,選好賽道做好專長。目前,民營機構的整體定位是“補充公立醫院,補充市場不足”。所以民營醫療機構的生存基礎則是填補空白,強化弱勢,與公立醫院錯位發展。地方的公共醫療服務有空白和不足之處,就是民營醫療發展的機會和空間。
同時,民營醫療機構相比公立醫院有更為靈活的運營模式。比如對外合作限制少、人力資源體系可市場化、營利性醫院擁有自主定價權等政策,對于民營醫療機構而言都是不小的優勢。若能在經營管理上做到提升,并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必然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
醫養結合、婦兒、醫美,也是基層醫療的新方向
也許上述的政策和優勢對于廣大的基層醫療機構而言,可落實執行的空間并不大,但是在整體的政策大方向上,機構不論大小,都有同等的權利。
三年疫情讓國民大眾對自身的健康重視程度極大提升,加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大健康產業中的養老健康中心、養生館、雙美店、健康管理中心、營養中心等機構趁勢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作為大眾最容易也最直接可接觸到的醫療系統,基層醫療機構也可以考慮向這些方向發展,增加相關業務。現在,國內已經有部分頭部全科醫療機構和民營社區醫院開始嘗試開展居家醫療、居家護理等業務。
此外,婦兒健康相關的醫療服務也是一大風口。目前兒科醫療資源極度匱乏,婦女健康相關的醫療服務在公立醫療機構也無法得到充分的滿足,所以對于廣大基層醫療機構而言,這些需求強大但是市場服務尚存空白的領域,不妨成為嘗試的選擇。
同時,醫美相關的服務也值得考慮。相比美容院、養生館等機構,基層醫療服務機構更具有醫學專業性,開設成本較低,但是需求較大的醫美服務項目不失為一個好的開始。
條條大路通羅馬,也許眼下的民營醫療市場,尤其是數量龐大的基層醫療機構,正飽受煎熬,苦苦掙扎的醫生和經營者更是不在少數。但是只要心存希望,肯低頭苦干,找到新方向后,或許就能收獲新的成果。
此文由醫家頭條撰寫
未經授權,不得私自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