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2月13日,國民黨軍隊在草堰區(現鹽城市大豐區草堰鎮)實行拉網式“掃蕩”,企圖一舉消滅其境內的革命力量。
面對敵眾我寡的不利態勢,草堰區委、區政府隨即決定緊急東撤。
當天下午,區干部、武工隊員們紛紛化裝成村民的模樣,分散于東撤的群眾們當中,大伙兒隨后在敵人行軍的間隙之中,來回穿插,險之又險地跳出對方的包圍圈。
然而,即便如此,眾人眼前的危險卻并未完全解除。
此時,包圍圈附近的道路之上,還有不少前來增援、匯集的敵軍,這些軍隊正沿著大路、田埂處疾行而來。
如果在這個當口,不小心碰到對方的話。一旦開槍,雙方交起火來,眼下眾人周邊都是敵軍,對方聞聲必然會蜂擁而至。
到那個時候的話,大伙兒想要脫身,可就很困難了。
當時,武工隊員朱日升等人便面臨著這種困境,眾人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到了肖家坳附近的一個土溝之內,隨后悄悄隱藏了起來。
這個土溝有一人多高,夏天之時,溝里面都是荒草,人一旦藏進去,外面根本看不見。
而眼下已近隆冬,四野之下,草木凋零,眾人趴在枯黃的草窩子里,心里不禁忐忑起來。
因為,距離這個土溝不遠處,大約四五十米的地方,是通往肖家坳的大路,而就在剛剛之時,便有一支敵軍從旁邊的大路上經過,腳步聲清晰可聞。
朱日升等人伏低身子,看著不遠處路過的敵方部隊,大氣也不敢喘,生怕一不留神,暴露了大伙兒的隱藏地點。
“老朱呀,”敵人走后,一旁的武功隊員王之賢看了眼身旁的朱日升,低聲說道:
“咱們待在這里,其實也不安全。雖說敵人都是往肖家坳那邊趕路的。但保不準萬一有人想拐個彎,或者是走錯了路,一旦對方摸到咱們這邊的話,那后果,可真是不堪設想了呀。”
朱日升點了點頭,剛才經過的那支敵軍隊伍,最近時距離大伙兒藏身的這個土溝處,才不過二十多米。
正像王之賢所擔心的,萬一有哪個敵軍士兵走錯路,陰差陽錯地摸過來了,那藏在這里的眾人們,可就全暴露了。
好容易跳出包圍圈,可千萬不能在陰溝里翻船了。
朱日升皺著眉,心里發著愁,一時間卻也想不出個什么好主意。
看著朱日升那副愁容,旁邊的另外一名武工隊員開玩笑道:
“依我看,這事兒其實也不難。”
朱日升一聽,趕忙扭頭問對方,有什么好辦法?對方笑了笑,開玩笑道:
“咱們既然不想讓對方來咱們這邊,那干脆就派出個人出來,指揮他們走大路,讓他們不要往咱們這邊小路走,這不就結了嘛。”
一旁之人聽罷,無不紛紛搖頭嘆息,這個當口能悄悄躲起來,藏好已經很不容易了,誰還有站出來、硬著頭皮忽悠敵人的勇氣。
朱日升正準備搖頭否認,身旁突然站起了一個人,對方環顧了下四周,隨即輕聲道:
“既然有機會,那為什么不試一試呢!”。
朱日升仔細看去,只見對方是三吳鄉民兵馮寶林,此時的他身著一襲灰色長袍,卷起著寬大的袖口。
因為一路上化裝而行,此時的馮寶林,頭戴一頂禮帽,腰間的布帶上面,還扎著一枚從國民黨軍隊中繳獲的長柄手榴彈。乍一看,還真像是一副活脫脫的,國民黨返鄉團分子的模樣。
馮寶林隨后跑出了土溝,快步走到了不遠處的丁字路口處,沒多久,不遠處便又出現了一支敵軍的隊伍。
“那邊走,這邊的小路走不通!”眼看對方向著自己這邊走來,馮寶林趕緊乍著膽子,十分鎮定地“指揮”著交通情況。
當天傍晚,后續趕來的幾支敵軍,在聽取了馮寶林的“悉心指揮”之后,隨即沿著大路向北面的肖家坳繼續行去......
當晚,草堰區鄉干部、區武工隊最終安全轉移,跳脫了敵人的包圍困境之中。
在那烽火狼煙的歲月里,有無數草根英雄,他們在晦暗之際奮起,卻最終消隱于歷史的長河之中。這些隱匿在歷史長河之中的故事,雖然鮮為人知,卻依然是當年那幅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畫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聊小眾歷史,不一樣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聞錄——第340篇,歡迎大家關注,翻閱下面合集內的往期精彩內容,歡迎評論、轉發,共同弘揚正能量,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大豐文史資料》,陳暉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