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這兩本書里的內容與影視劇的情節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其中有一段是關于改稻為桑的情節。
在這個情節里影視劇的主要表達內容就是民間的疾苦,官場的斗爭以及當時戰斗形式的(對倭寇的戰斗)的艱難。
可是終究是化為一條:國庫空虛,需要大量的白銀。
為什么不是黃金?而是白銀,黃金也可以充國庫啊!黃金產量極少,這個原因大家都知道,產量少就意味著不方便流通。
為什么改稻為桑,書中交代的是能換回大量的白銀,也就是能與世界上其他的國家貿易時換回白銀。難道不能換回黃金嗎?為什么不能呢?
首先,那個時候的中國并不是白銀的盛產地,當時南美、非洲甚至是日本都是白銀的主要產區。隨著馬六甲海峽的開發,好望角的發展世界貿易格局已經被極大地打開了,來自世界的各種各樣物品都會涌入中國,帶來黃金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物品。那個時候貿易商們會將白銀換成黃金,與中國的茶葉,絲綢等一起帶走。
他們并不是慈善家,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得利潤,因為金銀兌換的比例在中國和在歐洲是不一樣的,差距之大,足以讓全世界的貿易商們蜂蛹而至中國,發黃金財。
所以那時候的明朝官員們才會想出這種改稻為桑的方法,即使他們知道這對老百姓是有害的。
嘉靖皇帝不愧是大明朝的戶部掌門。
(不足之處,請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