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四屆上海國際廣告節于8月9日-11日盛大召開,本屆廣告節主題為“集智·極致”,即匯聚行業之力,提升創意水準,促進數字廣告的高質量發展。
8月11日,艾盛集團中國企業業務CEO羅天宇受邀參加本屆廣告節的東西品牌創新論壇-“她力量”專場,與Pom Pêche彭派奇創始人&CEO張婉路以及眾引傳播集團創始人&CEO茹炯一起,圍繞“品牌如何利用社交媒體,拉近與女性消費者的距離”話題進行了圓桌討論。
▲圓桌論壇現場
演講精彩回顧
Q1:一面數據作為一家大數據公司,從數據看社媒上的女性用戶有什么明顯特征?
A:
首先,相對男性來說,女性用戶會有更多的表達欲和分享欲。我們單從7月微博數據來看,用戶數量上,男性用戶和女性用戶數量比例幾乎是對半分,但在發帖數量上,女性用戶發帖數占了總數的75%。
以7月比較火的電影《芭比》為例,電影在7月21日上映,最開始在院線排片并不多,但由于很多女性都非常認同電影所傳達的女性力量的概念,隨之電影的熱度在一周內快速通過社媒上的口碑效應發酵。
從小紅書的數據來看,電影當周的搜索熱度環比增速933%,有大量用戶發布了他們穿著粉色衣服去看電影的照片,相關的討論量、瀏覽量也沖上了熱榜,超過了800多萬。
其次,女性用戶更容易被口碑效應影響,更容易被種草。《芭比》在社媒的熱度也帶動了電商的熱度,當周在主流電商平臺上,芭比相關短語的日均搜索量比前一周增加了760%以上,搜索“芭比風穿搭”的人數激增了1146%,搜索芭比官方聯名品牌產品的人數同期激增超過800%。
可見,女性群體愛分享,通過自我表達來影響他人,也容易被她們所真正認同的概念和人群影響,并且傾向于落實到消費行為中創造價值。
▲艾盛集團中國企業業務CEO羅天宇
Q2:對品牌來說,如何更好地與女性用戶溝通?
A:
我們可以先回到人的需求層次來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有自我實現的需求、自尊自愛的需求,也有審美和生理滿足等功能性的需求。高維的需求是可以推進多個行業改變、穿越周期和代際的。
比如文化自信是一個比較高的需求,它在各個消費品行業上面都有所表現,如國潮服飾、美妝,以及新中式家具、中式點心,還有最近比亞迪很火的中國汽車宣傳,都在說明高層次需求會帶來消費品深層次的變化。
回歸到女性力量,這也是一個高層次的馬斯洛需求。女性力量有很多位面,其體現的消費者新需求能投射到各個品類中,引領品類的革新。
如ubras的無鋼圈舒適內衣,體現了女性悅己的訴求。而女性也有自我表達的訴求,Pom Pêche彭派奇的可外穿內衣則幫助女性展現主體性和主動性,展現女性力量,受到了消費者歡迎。
那么,我們要如何才能發掘女性力量的各個位面都有什么需求?社交媒體就是一個很好的媒介,越來越多的人在社交媒體上自我表達和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
以往品牌推廣通常分兩派,一派是,品牌抓住需求層級中比較高的部分,在情懷與價值觀上引起用戶的深度認同。如電影《芭比》之所以能大火,也是因為女性用戶真正認可了電影的價值觀表達,于是主動成為“自來水”,向大眾安利和推廣。
目前也越來越多品牌會采取這種方式,與女性用戶做這些高維的價值溝通。品牌不講自己的跑鞋性能有多好、手機硬件參數有多厲害,而是用致敬最偉大的運動員、致敬那群改變世界的人來代替,從價值觀的角度引起用戶的共鳴。
另一派則是品牌更注重功能性的表達,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等等。
但社交媒體的優勢就在于,能夠幫助品牌實現價值觀認同+功能性認同的全壘打。
在社媒上,品牌賬號可以講情懷、講認同、講自我實現,也可以找KOL測評分享,進一步具象化產品的功能功效完成轉化。
而這種轉化不僅能滿足已有需求的用戶,提升老客的復購率和忠誠性,暫時沒有需求的潛客在觀看內容后也可能引起購買興趣,實現成單。
可見,社媒為品牌與用戶之間提供了場景化溝通的橋梁,最終拉近二者的距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