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耗材醫保支付,開始重大變革!
全國首次!醫保通用名制度開始落地
近日,江西省醫保局發布了《江西省醫保醫用耗材支付管理目錄(2023年)》(以下簡稱《23版目錄》),明確自2023年9月30日零時起正式執行。
這是江西省首個全省統一執行的醫保醫用耗材目錄,共計3565個醫用耗材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其中甲類223個,乙類3342個,共計17個一級分類,144個二級分類,776個三級分類。
值得注意的是,《23版目錄》是根據《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做好基本醫療保險醫用耗材支付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醫保發〔2023〕23號)最新要求進行確定。因此相比較此前目錄有三大變化:
其中最大的變化是:江西省此次《23版目錄》,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的3565個醫用耗材,均按“醫保通用名”設定目錄內所有醫用耗材的醫保支付標準。
早在今年5月,國家醫保局官網發布《關于做好基本醫療保險醫用耗材支付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國家醫保局將研究建立醫保醫用耗材通用名管理制度。
要求各省“十四五”期間建立全省統一的醫保醫用耗材目錄。對于通用名管理較為成熟的耗材類別,國家將逐步制定全國統一的醫保目錄,并逐步擴大國家目錄涵蓋的耗材類別范圍。
這意味著,醫保通用名制度,首次開始在省級耗材醫保支付中落地實施!
確認!全國醫院耗材支付方式將統一
早在去年11月,國家醫保局發布“《基本醫療保險醫用耗材支付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和《醫保醫用耗材“醫保通用名”命名規范(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明確依據功能和效果相近、支付標準管理趨同的原則,將具有醫保耗材編碼的耗材進行分類合并,形成醫保通用名。
實施通用名管理制度的前提,就是要“推進醫用耗材分類和代碼統一”,目前來看全國范圍內基本上已經實現了醫保耗材編碼統一,接下來從江西省開始,將實現醫保通用名制度的全國覆蓋!
醫保通用名管理制度鋪開后,耗材市場流通的各個環節,包括遴選、采購、配備、使用、支付、結算管理將實現職能通用,多部門共享,這意味著各個環節的監管也將更加透明化、精細化。
尤其是耗材準入和支付環節,一旦耗材實施通用名管理和支付之后,耗材的目錄準入和支付的空間就被大幅壓縮了。
一個新上市耗材,如果可以與當下已上市的耗材功能和效果類似,就直接比照已有產品定價,不再具備重新定價的可能。
而如果無法與現有產品對照,新上市的耗材則需要申請新的編碼,這就需要根據創新、療效和改善適用患者人數等多個方面來評定,新產品往往是通過談判來確定價格,通用名準入管理也為未來耗材價格談判奠定了基礎。
全國統一!院內耗材營銷模式徹底改變
除此之外,在醫保通用名制度下,醫用耗材在各個環節上管理的精細化、透明化,也將會給醫院帶來5大變化:醫用耗材目錄管理“規范化”、醫用耗材采購“集約化”、醫院耗材使用“規范化”、耗占比考核“精細化”、倒逼績效激勵“補償化”。
雖然這項支付方式的改革雖然表面上沒有干涉耗材的價格,但從源頭上改變了醫院的成本控制邏輯:醫療機構出于成本考量、政策監管,可能會嚴格控制耗材的使用。
尤其對于一些??漆t院來講,耗占比非常大。而實施新的付費制度后,將倒逼醫院對采購、使用、儲存等環節都進行精細化管理,促使耗材必須合理使用,不讓耗材成為成本的絆腳石。
因此,醫院經營模式的轉變,勢必會對院內耗材營銷模式帶來巨大影響。
對于經銷商來說,在醫保倒逼醫院降低成本的同時,將會推動醫院對經銷商進行新一輪嚴格的篩選,能否提供高性價比產品為醫院進行“省錢”,是醫院選擇經銷商時的重要標準。
非臨床必需的、可用可不用的、相對競品性價比不高的耗材,首當其沖成為了醫院率先“舍棄”的耗材。
當單個產品產出的微薄利潤不足以支撐龐大的投入支出時,因此必然需要更多產品來共同貢獻利潤,分擔投入成本。
對于經銷商來說,營銷方式或許也要從單個產品銷售,轉變為組合產品銷售。
同時,隨著醫保信息化監管不斷完善,產品信息也全面暴露在醫保系統大數據之下。過去依靠回扣和費用營銷堆砌的市場,也將隨著行業轉型、合規趨嚴而逐步失去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