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年來,隨著中英兩國交往不斷增加,中國來英留學人數不斷攀升,在英華人數量也越來越多。
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2021年5月發布的數據稱,英國的華僑華人總數約為70萬人,占英國總人口的1%,是繼印巴裔、非洲裔之后的第三大少數族裔。
與此同時,在英華人的職業也越來越多元化。
他們中有自創奶茶品牌的留學生,成為“駕考達人”的帝國理工 在讀博士,以及旅居英國的青年鋼琴演奏家和植物繪畫藝術家(請拉到文末查看)。
UCL畢業生Grace和秋酷創立的COOLER(酷樂)是一家“盲盒線下社交組織”。從剛開始的創業混沌期,到現在舉辦200+場活動,兩人也迅速成長為活動策劃領域的行家。
“玩,誰不會?”然而, Grace和秋酷不想只當單純的活動組織者,他們想 做的更 多。
近日,一場特別的“相親”活動在倫敦展開。
在活動的自我介紹環節,參與的數位男女嘉賓既沒有介紹自己的“硬件條件”,也沒有循規蹈矩地陳述自己的“理想型”。
他們先是拿起了畫筆,在白紙上畫下了自畫像,接著,又寫下了符合當下心境的單詞和詩句。
▲COOLER組織的活動
有人當場設計出了折疊書,翻開可見彩虹;有人把自己畫成了某種可愛的動物;有人則發揮創意寫起了打油詩……
這是活動主辦方COOLER(酷樂)特別設置的環節。
“我們希望借助這種不尷尬的方式,男女嘉賓可以更好地走進彼此的內心。”Grace解釋道。她是COOLER的聯合創始人之一。 “一個人在尋找合適的伴侶前,可能更 需要看清楚自己。 如果他們都不了解自己,怎么會知道什么樣的人適合自己呢? ”
“這也正是COOLER一直倡導的‘價值觀交友’。”秋酷補充道,他是 COOLER 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用心——不止是我們做活動的方式,也是盲盒社交中的男女彼此認識的方式。”
2021年12月,正在UCL讀碩的Grace和校友秋酷一起,在倫敦創立了COOLER。
▲COOLER創始人秋酷(左)和Grace(右)
創辦至今,COOLER已經組織了大大小小超過200場活動。從幾百人參加的KPOP船趴,到每個月推出的十余場各種小型社交活動,參與人次達到了數千人。
然而,Grace和秋酷不僅僅只是想把COOLER打造成一個線下活動社交平臺,他們的“野心”更大:“就像我們最新設計的Logo——一個藥丸的形狀,希望成為‘你在英國無聊生活的一劑良藥’。”
01
找合伙人就像找對象,得靠緣分
剛來英國讀研究生時秋酷就發現,無論是在英留學的中國學生,還是留英工作的華人,他們的社交模式都比較單一,“無非就是喝酒、蹦迪和唱KTV”。
作為一位斜杠青年,秋酷身上有著眾多標簽:前清華大 學助理研究員、 兩家劇本殺店老板以及喜劇演員。
在遇到Grace之前,他就已和兩位創業合伙人合作過,也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創業項目。“既然學術研究不下去了,就研究人吧!”他萌生 了新的創業念頭,一個改變英國華人社交方式的嘗試也就此拉開序幕。
2021年末,新冠疫情的陰霾逐漸消散,在UCL的一場活動中,秋酷認識了正在UCL攻讀創業學碩士的Grace。
▲Grace和秋酷第一次見面就相談甚歡
Grace曾在寧波諾丁漢大學讀的大學本科。上大學時,她每周都會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新奇有趣的活動,并享受其中。
但來到英國后,Grace卻發現學校里的活動沒有大學時那么豐富多彩了。“既然自己這么喜歡玩,又有能力帶大家一起玩,還不如創辦這樣一個組織,帶著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玩。”
她和秋酷一拍即合,決定創辦一個線下社交活動平臺,于是就有了COOLER。
▲Grace說找合伙人就像找對象
如何找到合適的創業伙伴?
“隨緣!”Grace和秋酷不約而同地用了同一個詞來形容。
“就像找男朋友。”Grace笑說,“不能說要找什么樣的男朋友,只有遇到了,彼此覺得磁場還蠻合的,才知道找到對的人。”
秋酷和Grace的做事風格大相徑庭,他喜歡把控細節,所以工作風格穩扎穩打、步步為營。Grace卻恰恰相反,她的想法天馬行空,執行力很強。
如果說Grace的角色是負責在前面沖鋒陷陣,那么秋酷就是“那個給她遞降落傘的人”,兩人正好形成了互補。
▲當細節控的秋酷遇上天馬行空的Grace
COOLER的定位是“盲盒線下社交組織”,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想讓參與者在參加活動時有像開盲盒一樣的驚喜,另一個原因卻頗為現實。
和一些創業者類似,在COOLER創立之初,也經歷了一段混沌期。用Grace的話來說“就像無頭蒼蠅一樣”。“這個周末的活動辦完了,都不知道下個周末要辦什么樣的活動。”
但是隨著活動經驗的累計,COOLER 的活動流程不斷改進,曾經的混沌也逐漸“云開日現”。“后來我們發現——活動不是目的,相遇才有意義。原來我們 COOLER 真正的‘盲盒’是人。”他倆如是說。“良好的社群運營成為了 COOLER 成功走下去的關鍵。”
▲COOLER組織的戶外棍網球活動
02
“小范圍,強社交”
無論舉辦什么樣的活動,Grace和秋酷都堅持一個原則——“小范圍,強社交”。
“我們為什么一直在強調‘強社交’這個屬性?其實這和人本身深層次的需求有關。人是感情的動物,是需要情感寄托的。無論是交友聊天,還是聚會玩游戲,我們始終相信:線上社交始終無法替代線下交流的感覺,而這些線下交流都是為了滿足人們某種的情感寄托。”
在這一理念下,COOLER創辦了一系列注重“強社交”的活動,比如新型相親類的“心動的開飯鈴”,給寂寞心靈提供給心理疏導和慰藉的“頌缽冥想”和“塔羅小酒館”,以及幫助新職場人避雷的“職場眾生相”等等。
▲燭光音樂會
其中,談話類的“陌生人夜談”是COOLER的品牌項目之一。每場活動的參與者大約有10-12個人,素不相識的人戴著面具,圍坐在一起,就某一個話題敞開心扉地進行討論。現場有一到兩位主持人或話題發起人,引導大家輪流發言。
為了讓這些陌生人暢所欲言,活動往往選擇在比較隱蔽和安靜的場所進行。“一般來說,情感類的大家會聊得比較開心。”在幽暗的燈光下,參與者小酌一杯,在主持人和話題人的“拋磚引玉”下,就此打開話匣子。
▲“陌生人夜談”是COOLER的招牌項目之一
不久前,COOLER舉辦了一場主題為 “孤獨的社交”的夜談,這次活動令秋酷和Grace印象深刻。“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大家持續不斷地去參加社交活動,出去約會、交友,但還是有空虛寂寞的感覺?”就此話題,他們組織了這場夜談。
令人意外的是,當晚的活動來了19個人,大大超出了往常的報名人數。
盡管參與人數眾多,但根據現場觀察,參加者大多是人格MBTI測試中的I類型人格,即內向型人格者居多。“大家都不主動說話,可能都是想來聽聽別人的想法。”
現場有三位主持人,其中一位還“挺話癆”的,“但一開始,還是帶動不起氣氛”。
于是在場的主持人小鼠和話題發起人就持續不斷地分享自己的經歷,引起其他參與者的共鳴,引導他們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終于在不斷“輸出”之后,來賓陸續參與了討論。本來只有兩個小時的活動,延長到了三個小時。
▲藝術工坊-琺瑯制作
活動最后一個環節,是他們額外設置的提問環節:每個人都可以寫一張小紙條向其他人提問。
其中一個參與者抽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紅頭發那位女生,你坐在那個角落一直沒有說話,你不想說些什么嗎?”
霎那間,大家的視線齊刷刷地轉向了那個女生。“一開始,她可能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似乎在想‘為什么會有人關注我?”Grace也注意到了她的表情。
▲Grace和秋酷身邊的朋友見證了他們的創業歷程
猶豫許久,女生一直支支吾吾地,大家就默默地等著她。最后,她終于開口了,談了自己為什么要來參加這個活動,以及聽了別人的故事之后的一些感受。
“這個女生的經歷很讓人心疼,但她居然當著20個陌生人的面講出來,她一邊講一邊流鼻涕、流眼淚。”Grace回憶道,“后來不少人都過去擁抱她,給她遞餐巾紙。無論是在場的男生還是女生,都挺感同身受的。”
他們還組織過一場關于“死亡”主題的夜談。話題的發起人剛剛經歷了喪父之痛,他講述了自己在面對至親去世時的經歷和感觸,主持人接過話題發起人的話茬,依次詢問在座的參與者,讓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
“曾有人問我們,COOLER和其他活動主辦方有什么不同,我們覺得最大的不同就是‘用心’。”秋酷解釋道,“不是用多Fancy的形式,不是在多高大上的場地搞活動,也沒有請什么重量級的嘉賓或者大佬。來參加活動的都是普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可以是分享者。”
03
從0到200+活動
今年5月,COOLER攜手朋友的倫敦舞室,以KPOP為主題,在倫敦泰晤士河的一條游船上,舉行了一場熱鬧的船趴。
COOLER提供的300多張門票銷售一空,在活動開始前,甚至還出現了倒賣門票的“黃牛”。
但誰能想到,僅僅在船趴舉辦前一周,還有一半門票沒賣出去。
“當時壓力好大呀。”更令Grace和秋酷始料未及的是,在船趴舉辦的同一天,有三個不同主辦方都在辦KPOP主題的活動。
▲游輪派對
在前期活動宣傳時,COOLER提供了一部分的免費門票邀請一些博主和素人參加。“本來希望他們能吸引和帶動更多身邊人來買票參與活動,但后來發現,聯動效應并不大。”
好在后來通過修改宣傳策略和活動環節:邀請一些與韓流文化關聯度更高的KOL和舞蹈社團,并在活動推文里設置投票PK環節以鼓勵大家轉發,都將 KPOP 船趴的銷售爆點徹底引燃。
“這些社團本來就有自己粉絲群,再加上學聯的宣傳,以及周邊親朋好友的捧場,一下就把局面打開了。”
▲COOLER組織的船趴
COOLER現在每個月都會組織十多場活動。除了一些大型活動或者剛開始舉辦的活動Grace和秋酷會親自“抓”之外,其他活動他們都“放手“交由項目領隊來執行。
在Grace和秋酷看來,與兼職領隊合作就是一個“孵化項目”的過程。“這些領隊主要是一些兼職的學生或者工作黨,他們本身就是各自項目的資深玩家,抱著一顆把自己的愛好在英國‘發揚光大’的良好愿望。但單靠他們自己的力量,往往很難去運作一個項目。”
COOLER和領隊的合作模式就是,由領隊提供想法和參與項目的經驗,COOLER提供舉辦活動的經驗、資源以及場地等等。“大家一起合作,把這個項目落地。”
▲COOLER團隊成員
在COOLER的領隊中,不乏一些藏龍臥虎的職場精英,跑團(一種桌上角色扮演游戲)的領隊小T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和小T接觸前,秋酷和Grace甚至都沒有聽過這個游戲。“其實在美劇《生活大爆炸》里,那幾個宅男經常玩。”秋酷說愛玩這個游戲的人,智商都不低,“因為需要一些邏輯性和想象力” 。
▲秋酷和Grace第一次辦船趴是以“六·一”為主題
小T的主業是個網絡工程師,秋酷打趣說是 “團隊里年薪最高的”。“顯然,他來我們這里兼職并不是為了錢。他很喜歡玩跑團,但自己玩還不過癮,還想讓更多的人體驗到這個游戲的魅力。”
據Grace所知,在倫敦,他們是第一個把‘跑團’這個游戲商業化的公司。“加入我們‘跑團群’的群友差不多有200人了,現在還在不斷壯大。”
在經歷了創業最初的混亂期之后,秋酷和Grace一直在不斷思考和探索,哪些活動既能保持“強社交”的基本性質,又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桌游
他們把目前保留下來的活動分為了九大類。“一開始,我們在對項目進行具體描述時也會擔心,怕被別人模仿。后來想:抄也沒關系,我們一直有新點子。”Grace和秋酷在活動領域上的不斷深耕,也讓他們在組織活動時越來越有底氣。
“我們真的是把COOLER當成一個事業來做,不是玩玩而已。” 秋酷不斷強調。
“玩,誰不會?” Grace接著說,“但組織活動不是我們的唯一目的,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以及優秀的學長學姐一起收獲快樂、知識、友誼甚至愛情,才是我們持續不斷的動力。”
▲戶外水槍大戰
談到下一步計劃,秋酷和Grace希望把COOLER打造成一個會員制的社區。“現在大家來參加我們的活動,更多是參與某一項活動。在實施會員制之后,大家可以免費加入各種活動。”對未來,他們也有了更清晰的目標:“我們想把更多華人凝聚在一起,在我們的社群里打破圈層,你既可以認識在這里生活很久的‘地頭蛇’,也會認識一些初來乍到的留學生,沒有局限。”
- The End -
文 林卉卉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內容合作或商務合作,請發郵件至:editor@thechineseweekly.com。
更多相關文章請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