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的頻響、失真指標都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但是,音箱還有一項隱性的,不容易被提及的,沒有商家會公布的“參數”--聲場還原。
聽音箱之所以要明顯好過耳機,其中的關鍵是它是可以在聽眾的面前還原自然音場的。好的音箱,不僅能讓人在聲音上身臨其境,更能讓人感覺到歌手或樂隊就在前面的聲場表現。
那么,音箱還原現場的聲場的條件和原理是什么呢?看完本文,相信你應該就知道了。
音箱的聲場還原本質上是個虛擬的聲場(也就是要去騙大腦,這活不好干)。而要想還原好聲場,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音箱相位失真小,二是指向性好,三是房間聲學處理和擺位。
第一、音箱的相位失真
首先,音箱的相位失真必須小。音箱的相位失真小是音箱能得到良好聲場的關鍵之一!如果音箱的三頻尤其是中高頻的相位差過大,會造成音箱聲場不穩(wěn)定甚至混亂。不過,具體要求我沒有查到具體的國際和國家相關標準規(guī)定。咨詢了一下業(yè)內專家和查了一下網上的資料,一般要求是以1000Hz為基準,在中高頻段不高于30度(deg)就是非常好的箱子了。
相位失真大小由兩個因素決定,一是喇叭單元造成的相位差,二是分頻器分頻器造成的相位差。
要想減少喇叭單元的相位差,一是采用全頻或同軸單元,它們天然具有極少的相位差。另一個解決之道是盡量讓單元靠近,尤其是中高音單元,靠得越近,它們的相位差越小。但如果我們聆聽的距離比較遠,那它們的影響就會很小了。因為這個時候聆聽距離遠遠大于單元之間的距離。因此,很多音箱不適合近場聽也是這個原因。
在無源音箱分頻器設計時,相位對齊是基本搞作(但也有些外行設計的音箱只做分頻不管相位對齊的)。但就算這樣仍然是有一些的,因為電子元器材也會造成或多或少的相位失真,這與元件特性相關。低劣的元件,比如普通電容、普通電阻等都會很容易引入相位失真,所以分頻器需要設計得當、元件用料精良。
自然聲NS19單元布局近,并且分頻器設計和用料也很到位,因此它具有良好的相位失真。在300-6000Hz范圍滿足<20度的要求,在200-20000Hz范圍滿足<30度的要求。這是它雖然是對大箱,但很近距離聆聽仍然有良好聲場的原因(之一)。
第二、音箱指向性的好壞
一只普通音箱其高頻特性如下圖所示。當然,這不是實測,而是普通音箱的模擬示意,大致實測也都差不多。其中,球頂高音的指向性相對較好,平板次之,最差的是角號(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角號是最好的,因為它擴散得最窄):
通過這個圖可以得到,在超過90度后,音箱高音擴散會迅速變差,到120度后,基本上就沒有了。這種情況在小書架上會好一些,因為它的箱體本身較小,中高頻也相對更容易衍射到后面去。但對落地來說,它的面板更寬,體積更大,指向性也更差。這也是小書架的聲場常??梢宰龅酶玫脑颍ㄖ唬?。
自然聲NS19通過背向高音的加入,可以非常好模擬中高頻360度擴散的效果,從而大幅度的改善了音箱的指向性。
第三、房間和擺位的原因
為什么說指向性對聲場影響大呢,這就要從聲場寬度和深度的形成說起了。音箱聲場寬度和深度的重點是利用房間的二次反射聲與直達聲的時間差,從而形成相位差,而人耳是依靠相位差判斷聲音的來源的,因此就會(誤)認為有一個虛擬的寬度和深度的聲場。其中中高頻是人耳判斷聲音來源的重點,尤其是高頻的相位是人耳判斷聲音來源的主要因素。低頻由于沒有指向性,則意義不大。
上圖為聲場模擬圖(照片取自《皇帝位》CD唱片說明書,里面比較詳細的例出了音箱應該如何擺位)。總結就是:音箱應該離側墻和后墻一定距離,以形成適當的相位差,具體需要仔細的調整。這樣音箱與側墻的合適反射可以有效的擴寬聲場的表現,也就是聲場的寬度,音箱和后墻的反射則主要決定聲場的深度。
總之,在房間聲學處理時,側墻和后墻要有反射而不是只吸收,尤其是后墻,那點可憐巴巴的反射聲一吸就徹底沒了。這也是很多音箱和房間聲場深度不佳的主要原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