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十年,高校學費又一次迎來上漲。
隨著秋季學期的開始,不少高校正式施行新的學費標準,包括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在內的多所高校,已于早前發布通知表示調整基準收費標準,無論是文科類、理工體還是藝術類專業,均有漲幅。
除了上海外,山東,四川、吉林等地陸續調整公辦高校本專科學費標準,上漲幅度在10%-54%不等。調整后,全國多所公辦高校學費躍升至每學年4000-8000元。
學費標準,“漲”聲一片
1996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收費政策,并建立了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和教育收費決策聽證制度,過去幾十年,學費價格因受政策控價限制(公辦高等學校學費占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始終保持穩定。
而近年規模較大的一次學費漲價,出現在2013年前后。廣東在2016年進行過一次大學學費調整,漲價幅度約為20%。2013年至2022年,全國已先后有天津、浙江、江蘇、河南、遼寧、浙江等21個省市調整了高校學費標準。
這股學費上漲的熱潮,延續到了2023年。
今年1月,四川打響了高校學費調整第一槍,召開了調整公辦高校學費標準聽證會。6月,四川省發改委等部門發布《關于調整我省公辦高等學校學費標準的通知》,從今年秋季學年起,文科類4800元/生·年、理工類5200元/生·年(均提高1100元);醫學類5800元/生·年(原臨床醫學提高800元/生·年、非臨床醫學提高1700元/生·年)。
現行收費標準已執行22年的吉林省于3月官宣,從今年秋季入學起,對公辦普通高校本科學費實施結構性調整,多個學科門類學費上浮較為明顯。
高校云集的上海,在4月組織召開優化公辦高校本專科學費形成機制聽證會,擬從2023年秋季學年起,將公辦高校本專科平均學費標準由5420元/生·學年調整至7215元/生·學年,調幅約33%。調整后,新生學費支出有所增加,每生每學年學費(兩個學期)平均多支出約為1795元。
高考大省山東也于7月底出臺最新政策,理學、工學等部分學科專業的學費小幅上漲。
在政策調控之下,各學校相繼傳來漲學費的消息。
復旦大學2023年本科專業基準學費預收標準從5000-6000元上漲為6500-8140元/學年·人。上海師范大學2023年新生學費標準中,文科類專業為6500元每生/學年,理工體類專業為7000元每生/學年。而2022年,該校一般專業為5000元/學年。
同在上海的華東理工大學,其本科新生學費標準顯示,部分理科、工程和體育專業新生的學費調整為每學年7700元,較上年的每學年5000元提高54%。文科專業學費也較上年提高了30%,漲至每學年6500元。
此外,四川師范大學、西南醫科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延邊大學等高校的本科專業學費,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合理分配,獎助并行
一直以來,高等學校經費在保障高校內涵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細數我國公辦高校經費收入來源,依靠撥款仍是普遍現象。
但據教育部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教育部財政撥款為1354.7億元,比2022年減少24.7億元。高等教育支出類預算數為1025.6億元,比2022年財政撥款執行數減少39.6億元。可見,財政撥款與部門支出均在減少。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也表示,每年各種物價都在變化,高校的支出相應增加,如果支出增加而收入不增加,會導致學校的財政窟窿越來越大,學費不斷上漲的趨勢難以避免。
種種原因之下,大學學費上漲,雖然符合經濟規律,但對一些經濟條件較貧困的家庭來說,這筆開支仍是不小的負擔。因此在學費上漲的同時,也不能完全忽視個人家庭的承受度。構建多元化的資助獎勵體系,是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兜底”保障、積極促進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
目前,各大高校也已基本形成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校內獎助學金、社會獎助學金、新生綠色通道、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等多元化的資助體系。
東南大學、吉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為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開設“綠色通道”幫助新生在緩交學費、住宿費的情況下先辦理報到手續。武漢大學積極健全學生資助體系,籌集社會資金220余萬元,設立“珞珈鵬程校友勵學金”,每年遴選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獎勵。各高校一直在努力踐行著“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承諾。
在高等教育成為大眾教育的背景下,大學生的培養,是國家、高校、家庭三方的合力,學費上漲牽動著各方人的心,因此在適時適當提高學費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完善學生資助體系,改善辦學條件、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高校也要主動接受監督,保障學生家長對財政經費、學費收入等經費使用情況的知情權,保證教育經費從分配、使用到評估都在陽光下運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