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沖浪的時候有沒有刷到這張圖:
網傳這是杜蕾斯和茅臺的聯(lián)名,這做得有模有樣的。
我都快信了,網友也紛紛表示新鮮,還連廣告詞都給人想好了。
不過,沒多久杜蕾斯和茅臺聯(lián)名的消息就被杜蕾斯辟謠了。
最近,茅臺的熱度真的很大,從瑞幸的“醬香拿鐵”到德芙的酒心巧克力。
茅臺接二連三的營銷策略,成為了近期互聯(lián)網的熱點中心。
但也有網友不認同茅臺這幾次聯(lián)名營銷,覺得茅臺的品牌形象不再高端了。
而前兩天,茅臺集團在酒心巧克力的發(fā)布會上宣布,將停止“+茅臺”周邊產品的開發(fā)。
這又是什么意思呢?
茅臺集團董事長表示,茅臺集團與各行業(yè)合作完成了“喝、吃、品、飲、帶”的產品矩陣生態(tài)布局,即提供茅臺酒、茅臺宴、茅臺冰淇淋、醬香拿鐵和酒心巧克力等產品。
“+茅臺”周邊產品的開發(fā)結束意味著茅臺集團將不再推出新的“+茅臺”周邊產品。
所以短期內,我們之后看不到茅臺的聯(lián)名產品,或者是茅臺推出的周邊產品了。
至于茅臺集團停止開發(fā)的營銷策略,圈主分析有兩點:
其一,聯(lián)名營銷達到了預期的形象轉化
作為酒企的龍頭品牌,茅臺為了打破單一刻板的酒桌文化印象,選擇擁抱年輕市場,并且與年輕消費群體最愛的咖啡零食賽道合作,且合作的品牌,不管是瑞幸還是德芙,都是各行業(yè)的頭部品牌。
雙方的合作做到了互相輻射圈層,很好的流量轉化。
其二,熱度過高,影響品牌形象
醬香拿鐵上架首日便突破542萬杯,銷售額破1億。
各平臺的熱度話題遠超兩個品牌的預期,不少品牌和商家也紛紛“蹭熱度”。
有個咖啡店在醬香拿鐵上架的第二天,也推出了一款添加茅臺酒的濃縮咖啡飲品,還售價不低。
對此,茅臺方也進行了維權,諸如此類的蹭熱度維權事件特別多。
咖啡+酒的做法不侵權,重點在于利用“茅臺”二次進行宣傳,就屬于侵權范圍了。
擦邊球的侵權多,且短期內的連續(xù)曝光都讓茅臺選擇暫停周邊研發(fā)的熱度,回歸做“酒”。
至于之后茅臺會不會突然又來個刷屏的新周邊產品,精選君也挺期待的。
最后,大家怎么看茅臺停止開發(fā)周邊產品的做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