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留學白熱化,海外名校申請難度一年比一年高,標化學術優秀的同學越來越多,彼此逐漸難以拉開差距,所以通過各類國際競賽、科研項目來豐富背提,逐漸成為申請加分項。
真的要“卷競賽”嗎?不同專業應該如何選擇競賽?參加哪些類型的比賽會更有競爭力?新學期開始,同學們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與希望。面對同學們的疑問,梅爾頓學校升學規劃老師來支招了,一起去了解一下!
競賽看重的不是成績而是能力
現在國際競賽這條賽道上,不僅有海外高校生、國際學校生,甚至是國內不少公立學校的頂尖學生也開始瘋狂地“卷”入競爭。
國際競賽為什么這么火?
對于想要爬藤和沖擊牛劍的學生來說,高中標化課程成績已經無法幫助他們脫穎而出,國際競賽成為最能證明個人專業熱愛度和學術能力標志之一。
為了升學而競賽,其實脫離了教育的本質,也與國際競賽設立的初衷相違背。梅爾頓升學規劃老師表示國際競賽難度大,門檻高,在申請中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然而并不建議同學盲目卷競賽。
目前就讀于劍橋大學的梅爾頓畢業小花也表示,名校招生官非常看重國際競賽。但是國際競賽的得獎率超過50%,相對獎項,招生官對于學生在國際競賽中展現出的學術興趣、學術能力更為看重。
不同競賽都考察什么能力?
在選擇競賽時,并不是參加得越多越好。梅爾頓升學規劃老師通過多年對海外名校錄取邏輯進行研究,發現教授和招生官需要學生首先表現出對專業的興趣,然后進行各類拓展學習,以此來判定學生的專業能力。競賽本質上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在課外拓展自己的機會,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好好利用機會,而不是單純地角逐金銀銅獎牌。
對于目前主流的專項型競賽,梅爾頓升學規劃老師也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商科類比賽:重在考察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競賽模擬真實的商業環境,對英文表達能力、團隊領導及溝通能力、項目完成后向評委推廣自己項目的能力都有考量。
經濟類比賽:經濟類比賽需要花大量時間系統學習硬知識點,經濟類比賽與商業類比賽一樣,都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
文科類比賽:文科類競賽的門檻和難度較低,主要考察的是英文寫作能力。一般文科類競賽偏重興趣,一般低年級開始就可以參加。
工科類比賽:工科是一個很綜合的實用學科,需要學生有一些數物化的基礎知識,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領導力。
好的競賽規劃體現學校實力
都說留學規劃要趁早,其實競賽規劃也要趁早。
剛來梅爾頓時,Tony對于留學國家和專業方向,并沒有頭緒。六年級第一次接觸商業課程,從零基礎到成為國際商賽的冠軍,最終順利被有“小哈佛”之稱的范德堡大學錄取。
“非常感謝學校組織了大量國際賽事和活動,讓我可以盡情學習,大膽嘗試和摸索自己的愛好和方向。” Tony的學習成長經歷是梅爾頓學子的一個縮影。
梅爾頓擁有一支卓越的導師和升學規劃團隊,會為同學N對1定制專屬的動態升學規劃和學習方案,精選適合個人特色的背提活動和賽事,并進行賽前輔導和專業訓練。
新學期新征程,希望同學們能選到自己喜歡的競賽活動,合理安排科學規劃。每個參加競賽的同學,都能夠實現以賽促學,在自己喜歡并熱愛的方向上取得成績,讓競賽成為自己未來申請時的加分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