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的首要任務”。而“發展的目的,在于讓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那該如何定義幸福感呢?我們每個人所在的城市,帶給我們的幸福感又怎么樣?
1
9月份,任澤平團隊出品的《2023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TOP50》新鮮出爐。由于本能的驅使,我急切地從中尋找自己所在城市的名字。
看到自己第二家鄉的名次時,多少有點失望:這排名配得上我所熱愛的城市嗎?
記得之前問GPT時,它給出的結論可是:在十大幸福之城中,她可是榜上有名的。
兩個結論的差別在于,圖表中的排名是任澤平團隊基于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去量化的。目的在于為政府、企業、居民等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而在這三個細分維度中,前十里均無她的名字。
不過,作為市民,我們更關心城市帶給自己的感受。
幸福感不在于財經專版上的數據統計,也不在于新聞頭條上的飛速發展,而是身處其中的人們,從接地氣的現實中,感受到那最真切的幸福感。
幸福感是什么,沒有標準答案;我們所的城市的幸福感如何,也沒有統一答案。但有些因素,能夠成為主觀評判的共同依據。
因此,這里不借助過于理性的數據去分析,不與別的城市對比,只貼近普通市民的生活,說真實感受。
2
之前看到過一段很暖心的話:
一座城市好不好,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樓大廈、名勝古跡,而在于住在城里的人們,出行有多方便、閑時有多舒心,以及遇到問題時,能碰到熱心腸的幫助;或者在各個窗口辦個人業務時,能有多順心。
對市民來說,駕車出行恰好遇上綠波帶、騎行上班有專用車道、公交出行暢通舒適,那就是幸福;
戶外游玩時有公園、踢球時有綠茵場、看書時有圖書館,這也是幸福;就醫時價格低效率高、對公業務辦理快、個人建議被及時回復、遇到問題會有“接到辦”,那更是幸福。
對企業而言,良好的營商環境、利好的招商政策、便捷的辦事程序、及時的資金支持、熱愛工作的市民職員,那就是幸福到家啦~
以上這些,相信全國大部分城市都為市民朋友帶去了足夠強的幸福感。
而對幸福感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隨著時代發展,城里的房價和就業,已經成為影響幸福感的兩大重要因素。
3
記得語文老師教導過:寫作文要聯系實際多舉例,那就舉幾個「栗子」。
關于住房,剛工作那會對買房是完全沒想過,看著房價不斷往上竄,最后高位上車真是憋屈。
上個月對存量房貸下調利率還抱挺大希望的,誰知道25號的短信顯示沒有任何變動——或許,本身的利率就不高吧,只能這么想了!
背上每月按時償還的負債后,就要努力“耕田”討生活了,這負擔與工作一起,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凡事都有兩面性:這里的眾多高校,緩解了本省學生的求學壓力,同時又加劇了求職的競爭程度。
除了工作不好找,工資也上不去。關于就業,有句玩笑話說:在這座城市,混不下去了就只能自己干。
本地人都知道,這意思是說確實找不到工作了,被逼無奈只能自己搞點事做;若是換成別的城市,那是說當下的工作已經限制了自己,不得不自己干來大展身手。
4
當然,面對困難抱怨并無益處。凡事要往好處想,身處這座軟硬實力兼具的城市,我幸福感滿滿。
但這種感受是外界給予的,最穩妥的,應該源于自己。因此要繼續努力——因為愛這里的一切,也該讓自己配得上這里給予我的一切!
這才是與一座城市的雙向奔赴。
《武狀元蘇乞兒》有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臺詞:丐幫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決定,而是由你決定,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國泰民安,鬼才愿意當乞丐…
就套用這段話收尾吧:城市的幸福感排名不是由一份調查或者GPT決定,而是自己決定。如果能在享受利好的同時,突破個人的枷鎖,使得個人的歸屬感和幸福感蹭蹭往上,誰還關心它在榜單上的排名呢?
與君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