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是河南省十八個地市之一,號稱天中。天下之中。很多城市歷史上都叫天中,比如駐馬店(汝南)、洛陽、登封、寶雞(陳倉)等,這也是個有趣的噴空點,以后我們噴空探討。今天噴空下駐馬店為什么叫駐馬店。噴空,河南方言,閑聊的意思,三人行必有我師。
(駐馬店位置在河南中部偏南)
從河南地圖地形區域看,豫中應該是漯河、許昌區域。駐馬店的天中(天下之中)更多是古代封建國家疆域內的大致中間位置。再加上有周公測影,計算當年周王朝時候的天下之中,留下汝南天中之名。放眼現在全國地圖,駐馬店也是基本在腹地之中的位置。
駐馬店為什么叫駐馬店?
1、歷史上很長時間沒有駐馬店。駐馬店市區多屬于確山縣管轄、汝寧府管轄。
2、駐馬店地名主要來自近代歷史,尤其固定形成清朝以后。乾隆三年的商人來往記錄,就有記載 駐馬店 地名,但只是個“小集市,可住人”。從驛站角度說,駐馬店(鋪、驛)并不是最早的。當地最早的驛站是東漢的征羌驛(在確山縣),宋朝還有有名的華陂驛(現在上蔡縣華陂鎮,古代的苽陂驛站)。
苽,讀音gu(古),就是現在類似茭白之類的水生植物,可食 用。<噴空>公眾號一直愛研究地名,這個古驛站地名,或許能說明 上蔡縣古代的水文,現在上蔡 華陂鎮 古代的地形水勢和地名來歷。有苽(水生)、有陂(水岸的坡),有驛站,估計水面不小,也是交通扼要節點。<噴空>小編沒去過上蔡的華陂鎮,似乎能多少知道點這里的厚重。有上蔡的朋友讀者可以分享一二。
3、明朝萬歷年(公元1573年到1620年間,萬歷是崇禎的爺爺,從萬歷開始明朝開始走向滅亡),《汝南志》記載確山縣有急遞鋪(官方的郵政公文站點)20個,其中就有駐馬鋪(現在的駐馬店市區)。確山北有駐馬鋪、南有駐龍鋪。駐馬店(駐馬鋪)距離確山縣和遂平縣兩個南北大縣站點都有40里,民間也稱呼為四十里鋪。區域內南北居中。
驛站和急遞鋪都是官方編制,但又區別。驛站受經費制約,時建時撤,地方小。而傳遞公文的急遞鋪,受編制穩定,不斷延伸各種配套,成為真正的來往節點。康熙年間,確山縣知縣在駐馬鋪(駐馬店市區)蓋了七八間大房子,方便來往停留。從這以后的“駐馬店”(駐馬鋪)才真正叫 南北驛站,重要來往停歇標志。
(元朝以后才有 驛站 的說法,以前只有 驛 和 站 的單獨使用)
4、元朝時候把急遞鋪(驛站統稱)根據情況美化名稱,駐馬店(駐馬鋪)大約成名于這個時候,到明朝完全固定。
5、駐馬店誕生主要背景是南北陸路交通和驛站文化。目前關于駐馬店為什么叫駐馬店的說法有 A、陸路交通上的節點,歇馬住店 B清朝同治年間碑刻記載的“苧麻”,附近有苧麻 C 皇家驛站,皇家來自明朝封王在汝南。這是明朝成化年間的事,最多可以講作“驛城區”的來歷,而不是駐馬店的來歷。
綜合來看,陸路交通上的節點,明清時候的駐馬鋪最為靠譜。至于現在的皇家驛站,現在搞的旅游景點,有一點附會和旅游概念炒作。文化的東西,沒有真假,只有接受與不接受。
6、不同歷史階段,政治重心不同,陸路交通和駐馬店的作用就不同。夏商周,國家重心在北,沒有大一統,駐馬店屬于道國、江國、蔡國等,驛站遞鋪文化無從說起。秦朝以后,南北來往,尤其偏西北到東南的來往,從洛陽、偃師(轘轅關)、登封、禹州、郾城、 上蔡 、汝南(駐馬店)、真陽(駐馬店正陽)、信陽、湖北(長江沿線),駐馬店市的區域地位越來越明顯。宋金時候,一度成為重要的爭奪區域。金朝末年金國還遷都駐馬店(蔡州),更是加熱了區域。西部有山,北是中原腹地,東部江淮,向南楚越。駐馬店是中原向東向南的重要節點。駐馬、住人、開店是必然的歷史背景。地形、區位、交通和歷史沉淀,是駐馬店的來源根本。
三人行必有我師。噴空,河南方言,隨便閑聊的意思。關注噴空,一起噴空。(鄭州張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