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一個威士忌品牌在美國和日本市場大行其道,在當時很多影視劇作品中頻頻出現。
這就是白馬(White Horse)調和威士忌。
它出現在牛仔褲的口袋里、無限暢飲的酒吧里、密謀案件的現場……
“你可以把一匹白馬帶到任何地方!”這就是當時的廣告語。
如今是單一麥芽的時代,就如同白酒中的醬香,而價格相對低廉的調和威士忌,似乎不登大雅之堂。
早期威士忌其實都是單一麥芽威士忌,但是因為制作工藝落后,酒的品質非常不穩定,直到調和威士忌出現,威士忌才開始大規模走向市場。從19世紀中期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100多年時間里,一直是調和威士忌的天下。
在調和威士忌中,白馬(White Horse)威士忌一直是品質的代名詞,到今天依然在威士忌世界保有一席之地,在威士忌老饕口中低調相傳。
出生于1855年的Peter Mackie是威士忌歷史上一個重要人物。
Peter Mackie
其家族經營的威士忌公司曾經是樂加維林(Lagavulin)酒廠的獨家銷售代理,并持有一定股權。而Mackie一開始在拉加維林當學徒,后來成為蒸餾廠的實際管理者。
而在此期間,有著遠見卓識和商業頭腦的Mackie使用自己家族一家旅館的名字(白馬酒窖旅館(the white horse cellar inn))注冊了White Horse商標,使用的都是樂加維林的原酒。這一年是1891年,也是白馬威士忌起始之年。
Mackie家族獨家代理銷售拉加維林持續到1908年,與酒廠的大股東Johnston家族因為利益不合,最終終止了代理權。
Mackie一氣之下,從樂加維林挖來技術人員,創建了Malt Mill酒廠,為白馬威士忌提供基酒。
神奇的是Malt Mill酒廠竟然就建立在樂加維林酒廠內部,雙方甚至共享一個糖化槽。
“走對方的路,讓對方無路可走。”
可惜由于多種原因,Malt Mill在1962年就關停了,也沒有任何存世的作品。1923年的一份貿易雜志寫道:“Malt Mill是如此徹底地模仿古代生產,具有一種真正的古代氣息。”
1962年最后一次灌裝的Malt Mill樣品,如今在樂加維林酒廠展出
Mackie被人稱為“三分之一是天才,三分之一是自大狂,還有三分之一是怪人。”他對威士忌質量有著近乎苛刻的追求,“在威士忌這件事上,如果我們買不起最好的,那我們最好省下錢壓根不要喝。”Mackie還建立了威士忌歷史上第一個品質控制實驗室。
第一次世界大戰,Mackie的兒子和所有的潛在繼承人全都死在戰場上。1924年Mackie離開了人世,在此之前,賣掉了公司。1927年,白馬公司與樂加維林都并入帝亞吉歐前身Distillers Company Ltd,白馬威士忌也成了旗下諸多調和威士忌品牌中的一員。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樂加維林酒廠的頂棚上都有一個巨大的白馬圖案。
如今在拍賣市場上較為活躍的“老白馬”,多是1960年前的出品,備受當今老酒愛好者們的追捧,以期感受舊時代蘇格蘭威士忌的風味。因為人們認為其中有舊時代樂加維林,甚至含有一部分Malt Mill的威士忌。
幾年前,一些半老不老的白馬威士忌也被酒商弄到國內來銷售,價格一度炒得離譜。值得花高價買的是那些60年代早期和之前的白馬威士忌,這點作為新手還是需要擦亮眼睛。
2016年之后,白馬威士忌從圓瓶改成了現在的細長瓶。
在某東上,價錢也只有60元,百元以內的調和威士忌里面,白馬肯定屬于佼佼者。
喝白馬,其實不僅僅是喝一個威士忌品牌,更多是一種懷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