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熱點爆發了一個又一個,中印邊境問題關注的人就少了,但這里并非風平浪靜。就在幾天前,中印兩軍在莫爾多/楚舒勒會晤點印方一側舉行了第二十輪軍長級會談,根據公報,這次會談沒有達成任何實質協議,僅”就盡早以均可接受的方式解決中印邊界西段剩余問題進行了積極、深入和建設性溝通”。
主要原因就是印度又獅子大開口了,最近幾輪會談印度的基本要求,都是想讓我方從阿克賽欽德普桑平原的兩處駐軍點后撤。我們已經將他們基本踢出了德普桑平原,我方當然不可能答應他們的要求,因此就這么僵持著。
當然印度并不甘心,幾年來一直在中印實控線印度一側進行大規模基建,修建了大量的駐軍點,并用公路將它們連接起來。據美國《外交家》網站透露,近期印度正在修建一條難度最大的邊境公路,號稱是“世界上第一條冰川公路”,要將列城和印度在阿克賽欽地區最北的一個駐軍點連接起來,這個駐軍點位于印度稱為DBO的地方(DBO是三個離得很近的地名的首字母縮寫),位置在德普桑平原和喀喇昆侖山口之間。
DBO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附近有兩個重要區域,一個是它西側的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也是中巴經濟走廊的一部分,另一個就是連接克什米爾北部吉爾吉特和中國新疆的喀喇昆侖公路。印度認為只要從DBO展開進攻,就能切斷中巴之間的聯系。
因此印度對DBO非常重視。原本印度已經修了一條公路,稱為DSDBO公路,從列城向東抵達一個首字母為D的城市,然后再向北抵達一個首字母為S的城市,然后貼著中印實控線,先到德普桑平原邊緣,再通往DBO。這就是這條公路的名稱的由來。
但是印度覺得這條路離解放軍控制區太近,在戰時太容易受到攻擊,在德普桑平原上的解放軍一個沖鋒就能占領這條公路,駐扎在DBO的印軍就被斷了后路。這也是我們不會再撤的原因之一,。
因此印度決定修建第二條公路,這就是《外交家》說的“世界上第一條冰川公路”。據印度聲稱這條公路距離解放軍的實控線更遠,因此在戰時更加安全。目前印度“邊境道路組織”投入了大約2000工人修這條130公里長的道路,從努布拉山谷的薩索馬開始,到喀喇昆侖山口附近的DBO結束。
據稱這條新公路已經進入了最具挑戰性的階段,包括穿越極為陡峭的地形,并在危險的石約克河上建造一座345米長、有七個橋墩的大橋。石約克河被印度人稱為“死亡之河”,在夏季和季風期間的大洪水極為危險。但就是這么危險的環境,印度依然在全力推進,預計整個項目將于明年底之前完成。
印度人覺得這條公路會更安全,但是就是離解放軍實控線再遠,也沒遠到哪里去。舉個例子,印度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首府、也是最大的軍事基地、最大的機場所在地列城,距離班公湖我方控制的區域也就100公里左右,我方還是居高臨下,使用遠程火箭炮就能覆蓋列城。
連列城都不安全,那印度修建的通往實控線附近的所有公路,也都在我方遠程火炮的打擊范圍之內,壓根不存在”戰時更加安全“的可能性。
但是印度又有什么辦法呢?只能硬著頭皮上。中國近些年來在中印邊境地區大力修建公路網、鐵路網,并且在西藏修建了600多個邊境小康村,還有幾十處軍用機場正在修建和擴建,前不久更是被印度發現,我方正在阿克賽欽地區的大山之中修建十幾處地下工事,在戰時能夠充分抵御印度的所有火力。
這種基建能力是印度遠遠比不上的,拿《外交家》文章里的話說,中國是”炫耀式“地修建這些設施。所以印度就是傾其所有也要和中國賭口氣。印度政府最近幾年一直在增加”邊境道路組織“的預算,2023-2024年已經增加到500億盧比(約四十幾億人民幣),可謂把棺材本都投進去了。但是在我們壓倒性的國力、軍力的對比下,印度遲早會扛不住。
印度一直以來就是畏威而不懷德,并且機器沒有信用。對付這樣的國家,只有實力才是他們聽得懂的語言。現在的局勢是我方給與的壓力越大,印度就越愿意跟我們談。由此可見,這場邊境地區的基建競賽,我們還要好好進行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