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張聊天截圖,是書法家喻小波先生發的。
看里面的意思,好像舉花圈的活還挺搶手,去晚了不一定撈得著。
幫忙辦喪事,哭喪,早已成為一些人掙點生活補貼的一條門路,可像信息中所說,有些以前看來很有實力的人,也放下架子來分一口湯,還是不多見的。
但也有人表示,這說得并不夸張,現在可不就是這樣嗎?有的情況說出來可能沒人信,有的好面子不愿說,其實背地里吃碗面加肉不加肉都盤算半天。
這幾年,看到過或聽到過因種種原因,做營生不景氣的現象,倒閉關門的,老板去開滴滴的,被虧損或債務壓垮的,都有。
大家屬實不容易,為了生活拼得很辛苦,像一臺永動機轉個不停。
工作性質不一,經濟狀況各異,有的確實家境殷實衣食無憂,吃面別說加肉,加海參、鮑魚眼都不眨,但也有一些人一旦失業,馬上會面臨斷糧之困、欠費之虞。
這種情況下,干啥活自然不會太挑,多是活挑人,少有人挑活。
筆者就知道為掙個仨瓜兩棗,節假日期間或地方組織大型活動期間,去當臨時保安的,工錢日結,一天掙個七八十。
因人員供大于求,勞務公司還設置一些門檻,比如年齡45歲以下,身高1米7或1米75以上之類,不符合的想試一下都沒門。
下班后或休息日兼職接零活的也不少,有點兒掙頭就干,不嫌蚊子肉少。
如果經濟寬裕,想來他們也不至于把負荷加得那么滿,把自己搞得像勞務機器。
就連小波先生也感慨,生存大于生活,能掙個三五斗就偷著樂。
不過他終究有技藝傍身,不少人喜歡他的書法,所以再怎么著,也不至于餓肚子。
他是從濟南那位綁腳投河兄弟提起這一茬的,看來那個事,還真是撥動了不少人的心弦。
經濟復蘇有個過程,個人及家庭經濟狀況的改善也需持續打拼,誰都沒有現成的飯可吃,誰也一口吃不成胖子。
有句話講得在理,拼了不一定有好結果,但不拼連希望都沒有。
而且這也是個動態變化的過程,當一個人實現“饅頭自由”的時候,他還會向往“肉包子”自由,總是有更高的目標立在前方。
兄弟姐妹們,加油吧!星光不問趕路人,韶華不負追夢者。
此圖源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