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天
周天財經 原創出品
就在 11 月 16 日晚間,阿里公布 2024 年財年二季度(自然年 Q3)業績。
數據顯示,FY24Q2,阿里巴巴集團實現營收 2247.9 億元,同比增長 9%;同期,經調整的 EBITDA 為 492.4 億元,同比增長 14%,EBITDA 利潤率為 22%;Non-GAAP 口徑凈利潤為 401.9 億元,同比增長 19%。
整體業績超出預期,其中最核心的壓艙石是淘天集團,有幾個來自淘天的核心指標值得關注,其中,客戶管理收入(CMR)、經調整 EBITA、日活躍用戶數(DAU)、成交用戶數、訂單量等核心業績在指標持續增長,88VIP 會員同比也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凸顯出淘寶規模優勢進一步擴大。
01 戰略開始見效,價格力與內容拉升 DAU
相對于短期業績和股價波動,其實更值得注意的是長期戰略是否處在正確軌道上,淘天在今年明顯想清楚了,就是戰略上足夠聚焦,不再把 GMV 當做頭等大事,更注重用戶黏性和用戶滿足感,注重用戶的停留與購買頻次,并促進商家生態的長期建設,而將 GMV 放在最后,視為用戶與商家更緊密良性互動順其自然的結果,這要追溯今年 5 月,淘天 CEO 戴珊公布了淘天集團三大戰略:用戶為先、生態繁榮、科技驅動。
關于三大戰略,我的理解是,核心要義是增加用戶的滿足感、增加商家的滿足感,如何增加,則依賴科技的工具。后續的一系列舉措,都在圍繞這樣的戰略,鼓勵商家構建自己的直播和會員體系,推動商家建設自己的內容能力,力推店號一體,以及給忠實老粉提供差異化的定價等。
戰略明確之后,效果開始顯現,高盛中國在上個月的互聯網月度報告中,特別提到,「淘寶日活躍用戶數(DAU)以 6% 的同比速度健康成長,表明淘寶對 DAU 和內容化的關注取得成效」。事實上,淘寶 APP 的 DAU 已經連續增長了八個月。
因此,我們能看到的是上周六,2023 年天貓雙 11 收官,不僅成交額(GMV)再創新高,用戶規模、訂單數、商家規模同時全面增長。在邏輯關系上,是用戶規模、訂單數、商家規模同時全面增長帶動了 GMV 的自然增長。
淘天集團相關數據
圖源:阿里巴巴官網
這其實是一條「用戶增長→商家增長→生意增長→收入增長」的正向循環和邏輯鏈路,這也在淘天內部成為一種共識。
這其中的關鍵訣竅在于:化繁為簡,戰略足夠聚焦,盡一切努力擴大用戶規模,提升活躍度與粘性。
首先是淘寶提出的「價格力」。淘寶從今年 2 月「五大戰役」時公開對價格機制調整進行的布局,至今已過去三個季度。本次財報問答環節,戴珊指出:「性價比是決策的第一因子,這也是我們堅定投入到價格力戰役的根本原因。」她進一步提出,價格力不等于只做廉價商品,更不能只靠平臺補貼。淘寶天貓對價格力的投入不是消耗現有的存量,而是和商家聯合共振,帶來新的增量流量。
對價格力的重視也貫穿了整個雙 11。對于此前過度復雜的規則,淘寶今年明顯在做減法,除了官方 「百億補貼」買貴必賠、「跨店滿減」,還有無需湊單的 「官方立減」,也都是讓購物的體驗變得更好。
今年雙 11 的一個不同是提供了比價工具,價格波動一目了然,到沒到歷史最低價,用戶會更加清楚,避免了過往有商家臨時先加價再降價,營造出大促假象。用產品工具確保了市場透明,能幫用戶形成穩定的預期。
另外,淘寶內容生態和直播的逐步豐富,也為實現 DAU 及訂單量的增長帶來了新的抓手。在短視頻為主的種草生態中,今年已經有超過 20 萬達人、1000 家機構入駐淘寶,逛逛短視頻的總時長增長在 9 月季度超過 3 倍。雙 11 期間,淘寶短視頻觀看用戶同比增長了 142%,觀看時長同比增長了 439%。
02 保衛私域:事關商家的確定感與獲得感
更有意義的是在商家側,淘天的戰略也在提供更多的滿足感和確定性。
就是把經營的自主權、可控權、定價權,都逐漸轉向商家,關于這一點,淘寶天貓商家平臺負責人向秋在不久前的溝通會上談道,「私域是今年淘寶天貓在整個年初制定戰略里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
在三大戰略的具體執行中,向秋說,未來會有很多 IP 賬號進入淘寶,店鋪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零售店,會有更多人格化價值。未來這類店鋪獲取流量的方式,一種是平臺搜索,通過用戶搜索為店鋪帶來確定性需求,二是通過商家生產購前、購中、購后的內容,吸引用戶的深度閱讀或長期停留。通過直播間和短視頻的內容化,帶來整個賣家的店鋪增長。包括直播,未來的趨勢是店鋪即直播,直播即店鋪,二者深度融合。
對用戶來說,加強圍繞店鋪的精細化運營措施,總體上黏性的確是增強的,比如 88VIP 成交保持兩位數同比增長,整體用戶規模突破 3000 萬,在市面上諸多會員體系中,88VIP 的含金量一直就是最高的,權益也是最為豐富的。雙 11 期間,打通公私域的運營措施累計為淘寶天貓商家帶來過億新增商家會員。截至 11 月 10 日 24 點,平臺總商家會員規模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 30%
私域經營本質上是品牌和商家在淘寶和天貓有一個最重要的陣地,就是店鋪。店鋪積累著整個賣家自己的用戶資產,店鋪既是貨架中心、也是內容中心,可以幫助商家更好地觸達不同的消費者。
但近些年的一個趨勢是,很多中心化的超級平臺,越來越不允許商家沉淀自己的用戶,流量分發權高度中心化,對于商家來說,積累公域流量的粉絲不再有意義,純賣貨,沒有情感連接,更談不上復購,一錘子買賣,用戶為極致夸張的低價而來,用完即走。
對商家來說,這樣的生意模式,并不是舒服的。有流水,但利潤微薄,由于平臺熟知產業的成本結構,致力于把商家兜里的「最后一個銅板」擠出來,很多商家為了保持有訂單可接,不流失員工,不得不接受這樣的難受局面。但這種壓倒性的制度設計,并不利于長期產業建設,不利于商家積累自己的忠實用戶資源。
業界普遍認為,淘天屬于是所有電商平臺中,唯一一個讓商家和品牌有機會在大公域中搭建自身小私域的平臺,幫助商家能夠建立起自己的用戶池和品牌忠實會員。
在一檔名為「投資實戰派」的播客節目中,分享嘉賓就談到在他的一次商家調研中,一位商家就說道,盡管在全平臺開店運營,但淘寶天貓是其「唯一能獲得稅后收入的電商平臺」。
而內容化與直播戰略,就是進一步鼓勵商家多產出內容,多和用戶建立情感連接,增進信任感。9 月季度的一大亮點是店鋪自播的直播間在淘寶大量涌現,并取得了規模與交易額的快速增長。戴珊在財報問答中表示:「店鋪直播,這個我覺得是淘寶直播特有的優勢,它是商家私域運營矩陣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模式和陣地。」雙 11 期間,淘寶的 89 個破億直播間中有 64 個是店播。
短視頻側,向秋也披露了一些數據:從今年到雙 11 期間,主動做短視頻的賣家同比提升了 80% 以上,商家已經發現了多元化短視頻對交易的促進作用。對于淘天的意義是,今年天貓雙 11 商家主動運營積極性明顯提升,日均廣告付費商家數同比兩位數增長。
因此,戴珊在剛剛結束的天貓雙 11 上就篤定地說道:今年天貓雙 11 取得了商家數、買家數、訂單量、成交額全面增長。雙 11 的價格競爭力顯著提升,這讓淘寶天貓對大促之外的日銷有了更強的信心;雙 11 期間,基于商品顆粒度的銷售模式矩陣開始見效,證明淘寶是最適合商家一站式運營多生命周期商品和用戶、做長期確定性生意的最佳平臺。
此外,戴珊還強調,淘寶三個方面的重要變化,離不開科技的底層驅動。Q2 阿里媽媽萬象臺無界版完成 AI 升級,幫助商家優化廣告支出,顯著提升了投放效率、轉化率和投資回報,帶動廣告主數量增長,尤其是國產頭部品牌商家,和整體中腰部新商的廣告投入在增加,廣告主結構更加豐富和健康。僅天貓雙 11 期間,淘寶天貓商家就對 AI 工具產生了超 15 億次調用。
基于這一點,我們就更能理解阿里巴巴集團最近的決定:不再推進云智能集團的全面分拆,這是投資者們所喜聞樂見,其實對于商家和淘天來說,也是一種利好。云和 AI 作為一種基礎設施,對阿里而言非常重要,是新興業務的關鍵推動力,因此更適合作為阿里集團的一個有機部分存續下去。
歸根結底,科技能力能被用于幫助買賣雙方實現更多的滿足感。更精準的匹配,更低門檻的產品體驗,促成更高復購高黏性的雙邊生態,我始終覺得,人和人之間還是需要一些情感連接的,這種連接或許不是效率最高的,比如我每次回老家,總會看看哪些老店還開著。這些老店可能永遠不是最時尚的,不是效率最高的,不是價格最便宜的,但有時候闊別多年的一聲問候,卻是很珍貴的,失去老店,還是會讓人失落。
放到極度內卷的電商世界里來說,真正的長期主義是,把會員和積分體系做得好,用戶自然會持續地回來復購。五年老店、十年老店背后是天然的信任感,也是我們在生活里所需要的一點記憶感,人不能完全脫離記憶去懸浮地生活。
在這份最新出爐的財報里,我們看到了三大戰略的落地生根,我們看到了一些對抗內卷的良好可能性:那就是保存品牌和商家的獨有小天地,也是在保衛用戶生活的多樣性,保衛一些記憶,否則,這個世界就太無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