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騰訊網易后,國內生存建造賽道迎來又一個大玩家,朝夕光年旗下MMC工作室研發的科幻生存游戲《星球:重啟》國服于11月16日正式上線,迅速沖到免費榜第一,目前在暢銷榜也已經進入前10。
這款游戲玩法內容涵蓋了開放世界建造、生存壓力、即時戰斗等多重游戲元素無疑對制作團隊提出了非常高的內容和技術要求,另一方面,開局一條狗、裝備全靠打(造),該品類強調擬真、強調末日感、強調資源匱乏下人性的交鋒碰撞似乎成為一種思維定勢。
在游戲行業玩法同質化嚴重,習慣于模仿成功前輩套路的環境下,《星球:重啟》卻選擇進行改頭換面式的創新顛覆。
突破SOC品類的傳統套路,強調玩家體驗進行減負(減少肝和氪的比重),從科幻世界觀、人工島創意工坊、自由探索等環節提前做好長線規劃。
有趣的是,面對競品們將重要節點調整到11月16日前后的打擂臺,官方微博選擇直接貼臉開大,營造了無畏大膽接地氣的人設。同時在上線這個最重要的推廣階段,放棄常規“明星代言+鋪量推廣”高舉高打的套路,而是依靠游戲內容和UGC整活進行傳播。
以科幻為核心,強調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星球:重啟》的做法相當勇敢。
突破傳統的模式的束縛
根據伽馬數據《2023中國移動游戲品類發展研究報告》,科幻成為第二大用戶關注且市場空缺的題材,長期以來中國移動游戲市場科幻題材品類主要由中小型產品進行支撐,缺乏具備長線運營能力的營收支柱型產品。長期以來科幻品類產品構成仍是以二次元輕科幻為主,硬核科幻領域“短板”較為明顯。從文化產業角度出發,國內科幻題材相關人才缺口短時間內難以補足,引入現有高質量科幻IP,借助于成熟文化內容將有助于品類短期內發展。
2022年品類用戶規模達2.2億人,占移動用戶整體的三成以上,且用戶消費能力較高,市場潛力巨大。科幻品類用戶中,男性用戶占比約60%,且用戶年齡在20歲至40歲區間分布較為均勻。在玩法偏好上,半數以上科幻用戶表示更關注射擊類產品,科幻與射擊的結合或將成為科幻品類下一階段增長的重點。
可以說科幻與末日生存結合,存在明確的市場需求。
SOC開放世界生存建造看似滿足用戶的多重需求和游戲樂趣背后,其實對玩法設計和技術實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存壓力的刺激來源于游戲的高擬真代入感,這也意味著開發團隊需要深入了解生存題材的核心點,并運用到游戲中。一提到大范圍的開放世界雖然被很多廠商喊了多年,但至今也沒有很多手游團隊能夠游刃有余。
以《星球:重啟》為例,游戲內杜加河谷、尖叫戈壁和伊甸城等區域地貌截然不同,有著屬于各自的獨特氣候。例如時不時出現在尖叫戈壁的沙塵暴,杜加河谷的傾盆大雨,甚至還有孢子霧等充滿末日特色的特殊天氣。
根據研發團隊CJ期間接受的采訪內容,其對游戲的畫面、音效、UI界面都進行了多次迭代優化。為了給幸存者們更真實、更沉浸的游戲體驗,還研發了獨立的PC客戶端,4K畫質,支持高刷新率模式。PC端采用了屏幕空間反射技術,使畫面更加真實,細節更加豐富。杜比全景聲為幸存者們提供了身臨其境的聲音體驗。而且移動端與PC端數據互通,玩家可以隨時切換設備體驗。
另一方面,單機平臺的諸多生存建造游戲以及國內手游市場的先行者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固有的思維模式,大家把精力集中在卷擬真、卷資源循環、卷生存碰撞之上。
而現在《星球:重啟》現在進場給的回答是,保證視聽表現和技術優化營造生存體驗的基礎上,進行用戶重復行為的減負,不斷審視影響玩家肝和氪的設計,不再重復走前人的路。
人無我有革新背后 科幻的關鍵詞
《星球:重啟》之前干了場“大事”。
在此前曙光測試中,官方表示“凡是參與了該輪測試但對游戲不滿意的玩家,可在30天內申請無條件退款,將原路退還全部充值現金”。
除了“不滿意退全款”決定外,其還表示會后續進行許多調整,包括降低氪金程度、加強游戲玩法自由度選擇等,均是針對玩家游戲體驗,希望改正很多生存類游戲存在肝和氪的通病。
例如在“據點”遠程管理系統,玩家可以一鍵收取采集資源和傳送;依托電力新能源制作系統,可以一鍵打印隨身道具這些便捷功能的基礎上,開發團隊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減負。
刪除原本PVP獨占、用來兌換戰甲等相關道具的巖粹獎章及其商城,用一套殊途同歸獎勵系統—曙光徽章進行取代。
偏好探索、PVP、休閑不同玩法的玩家都能自行選擇游戲方式來獲取曙光徽章,并用于兌換曙光徽章商店里的高級寵物兌換券、連接器元件等幾乎涵蓋所有類型的養成資源。
此外還有刪減氪金禮包和界面、時裝降價、加入更多免費兌換的時裝、壓縮每日任務時間、取消有關戰力的排行榜和對應的排行榜獎勵啟用公平競技模式的啟明星邀請賽等等。
這個設計思路是非常大膽且反傳統的。
因為SOC這類游戲的傳統套路就是強調生存壓力下的擬真,資源全靠探索和爭搶、強調用戶采集、生產、交易的循環過程,很多游戲的思路就是不斷細致化這一過程,來提升代入感。說白了如果選擇一鍵采集的減負設計,就可能讓玩家沒那么大的生存壓力。
為什么能夠這么做?
如果說常規的末日生存游戲是把角色衣食住行徹底原始化,讓玩家從刀耕火種的階段從頭發展文明,《星球:重啟》的依仗則是圍繞科幻展開。
生產力高度發展后的2112年,人類已經在外星入侵之戰中獲得了勝利,卻依然要抵抗惡劣的星球環境和生物的異變。沒有完全回歸原始,依然有先進的生產技術,與生存環境惡化和異變生物對抗的世界觀給游戲減負設計提供邏輯支撐。
即玩家可以利用工具快速制作(未來先進設備)來實現減負操作,而不是傳統套路完全回歸原始文明。
基于科幻的背景,開發團隊有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如豐富的未來武器系統搭配自由的戰斗流派,包括核心特色戰甲和寵物系統。玩家可以借由連接器來控制機甲,完成個性化的變身,按照喜好選擇遠程激光攻擊、精準烈火打擊、近身刀劍攻擊等不同風格的機甲,以及基因重組、機械再造、生物融合等多個進化方向下的幾十種寵物。
同時在寵物系統中加入了當下流行的AI對話,增強代入感的同時豐富了一部分社恐玩家的情感需求。
讓人眼前一亮的武器能源依靠電力能源設計,也是符合設定邏輯下的減負。
暢想未來技術水平下的末日生存,與目前主流的產品形態提供截然不同的全新體驗。而更加真實的未來科幻題材,也能夠支撐起這套降肝減氪設計不出戲。
瞄準長線的開始
專注于避免肝和氪的通病,游戲價值論認為,《星球:重啟》強調用戶體驗背后,是一開始就為長線發展做起了準備。
想要給用戶減負其實便相對游戲迭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理很簡單,玩家一旦不需要浪費過多時間在重復勞動上,必然需要更多能夠吸引注意力的游戲內容和體驗來維持對游戲的熱情。
游戲中我們能夠看到公測一開始就放上了大量PVE、PVP以及GVG模式,既有核心向游戲體驗,也包含大量休閑玩法來滿足不同玩家的綜合需要。
對于科幻這個核心關鍵詞,在世界觀的鑄造上,游戲團隊邀請了王晉康、何夕、韓松四位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以及多次獲得科幻文學大獎的陳楸帆、劉洋、江波,多位游戲科幻作家聯手打造一個充滿幻想的未來世界。
同時,《星球:重啟》還獲得了由劉慈欣頒發的“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游戲創意獎”,認為游戲把中國科幻從紙張和銀幕上精心剪裁下來,給予每個人決策星球未來命運的責任和能力,讓我們得以探測到全新的軌跡。”
作家團為內容質量提供支撐,同時官方制作團隊在彩蛋NPC、社交動作、樂器和建筑等環節內置了大量流行文化(也就是各種流行梗)的植入。
這些高質量的PGC內容下,是支撐《星球:重啟》生態發展的一環。
除了游戲中內置了星渡的社交平臺,還提供了人工島創意工坊功能。藍圖設計功能便于玩家自由和輕松建造個人領域,而地圖編輯器支持打造載具自由賽乃至更多玩法模式,《星球:重啟》想要讓更多玩法內嵌到生存建造的大框架下,提供更多的可玩性和自由度。可以明確的是,UGC必然成為其后續重點發力和持續完善的方向之一。
有個不能忽視的細節,游戲中加入了特蒙斯刻印功能,讓用戶可以在地圖上留言。在大世界中,玩家可遇到隨機玩家留下的刻印,打開會看到留言。
這其實是一種單機游戲常見的弱社交功能,一方面可以滿足偏好獨處玩家的內在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同樣為UGC造梗提供了發揮的舞臺。
總結:
至此我們可以梳理出比較清晰的邏輯,《星球:重啟》在保證游戲品質的前提下,圍繞科幻核心,有別于傳統設計進行用戶減負,以高質量的游戲劇情內容、豐富的流行梗彩蛋埋設并結合UGC和多樣化的社交生態,來實現長線發展。
對應長線發展的理念,《星球:重啟》沒有走進大明星代言加鋪天蓋地廣告的死胡同,而是依靠高品質內容,讓子彈飛一會兒,激發用戶自主傳播。面對競品們在11月16日前后節點更新的狙擊,官方甚至喊出了十六字口號表明態度,這種接地氣的自信人設也收獲玩家們的好評。
降肝減氪選擇做長線,靠UGC和用戶口碑傳播傳播,突破SOC傳統模式來創新,我們可以給《星球:重啟》更多時間來觀察,這套全新的打法和理念能夠給SOC賽道帶來多少新的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