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出門消費,總是要被強制掃取各種二維碼,才能付款消費成功。
但,就是在這掃碼付款的背后,卻隱藏著商家的諸多貓膩。有的是被強制獲取個人信息,有的是被從此,垃圾短信騷擾不斷。
近日,北京一消費者,就在被商家掃碼付款,強制獲取個人信息后,怒告商家,最終,法院判賠,商家賠他5000元人民幣。
雖然,此事發生在兩年前,他當初在商家消費時,被商家要求,必須掃碼點餐,而且,還要關注商家的公眾號,注冊為會員,才能消費。
他不勝其煩,但,為了正常能吃頓飯,也就按照商家的要求,去做了,但,他卻發現個人信息也被商家給同時獲取了。
便在消費完成后,想刪去自己的個人信息,竟然發現不管他如何操作,都無法成功刪除自己的個人信息。
于是,告到法院,被判商家刪除其個人信息,并書面賠禮道歉,還賠償他為保全證據花費的公證費用5000元。
原來,他自己竟然一分沒落,竟然白折騰了這兩年。
是不是白告了,圖個啥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