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電影技法”制作劇集,是一種全球潮流。
文/bobby
影劇不“分家”。
開播5天,《似火流年》就因為“電影質感”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這部劇是《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發起的夢將軍影業制作的,整個夢將軍影業的核心成員都是這部劇的主創班底。
文牧野擔任了總監制、藝術總監;而多次合作的韓曉邯擔任《似火流年》編劇、導演。除此之外,還有編劇修夢迪、音樂指導黃超、美術造型指導李淼、剪輯指導劉景灝。除此之外,寧浩導演的壞猴子、徐崢導演的真樂道以及北京文化,這些從《我不是藥神》就建立起來的“公司班底”也成為了《似火流年》的聯合出品方。
從《我不是藥神》到參與《我和我的祖國》再到后來的《奇跡·笨小孩》,文牧野將自己核心團隊聚合成了夢將軍影業。去年,在悅幕專訪中,合伙人劉明軼就表示成立公司的初衷是為了“抱團取暖”。
如今抱團沖向了劇集行業,一部通過全方位電影技法打造的精品劇獲得了認可。但從全球的大視角來看,實際上電影化劇集早就成為了一個潮流。它不僅僅再是視聽層面的“質感”呈現,而是從一開始就是全方位的“電影化制作”。
1
—從“兄弟情”到“江湖氣”,深挖的卻是時代抉擇—
“江湖道義”深挖下來是時代和人性。
層次感是《似火流年》最大的優點。通過幾個少年的“兄弟情”切入,誤打誤撞闖入真實江湖,在“江湖氣”的正邪背后所編織的是一幅時代巨變下的市井群像,而在群像當中所呈現的是時代變遷下人的命運抉擇。
五個熱血仗義的少年誤打誤撞成了一個“團體”,在孩童和成年的“分界點”,有人有“英雄夢”、有人有“發財夢”也有人有“復仇夢”,但五名熱血少年都更有“兄弟情”。在最懵懂的年紀,有即便挨打也要仗義出手,放下豪言“不管你得罪了誰,我送定你了”;為了救兄弟,沖入火場與人搏命。
五人的“兄弟情”逐漸在五人闖入江湖中迎來了更大的考驗。當少年闖入江湖,熱血少年如何對抗江湖險惡,實際上給“兄弟情”打開了更大的空間,而在碰撞中的“兄弟情誼”也顯得更彌足珍貴。
相信江湖道義的五人,為了黑心地產商驅趕釘子戶,但意識到問題后扭頭把地產商揍了。理想的“江湖”遇到真正的江湖,《似火流年》似乎才真正開始。
真實的成人江湖里,人性的自私、貪婪、惡毒才是主流,懵懂少年所謂的熱血、仗義以及自以為的道義實際上格格不入。
也正是因為“真假”江湖的碰撞,讓五人的命運迎來反轉。徐衛彪的哥哥收到公訴后接受勞改,一蹶不振;汪磊的媽媽因為混混慘死;忠余楠的爸爸忠二爺因為他遭到賀爾清的殺害,姐姐也被賀爾清侮辱葬身火海。
五人中學習最好的林志華開始心生退意,而作為兄弟的汪磊遞給林志華一瓶酒,“我覺得你和我們不一樣,好好學習,考個大學。”則為林志華在人生另外一條路上“送行”。
隨后,在救兄弟的過程中,有人慘死、有人入獄,有人潛逃北上、有人南下求生。僅剩的林志華得到的是一句“不是哥們義氣救了你,而是警察救了你”。最終,報考警校的林志華決定成為一名警察,這也打開了兄弟五人的“下半場”,披上警服的林志華站在了兄弟的另一面,依舊重情重義的林志華因為身份的轉變,如何再面對兄弟成了《似火流年》下半場的看點。
其實《似火流年》從兄弟到江湖,層層遞進的敘事背后所要表達的是經濟轉型大背景下普通市井都必須要做出選擇。
整個社會的經濟重心開始轉移,法治開始確立。賀爾清、程三爺的成人江湖里,“江湖”秩序在動蕩中重新確立;徐衛彪、汪磊、林志華的少年江湖里,初識險惡后跌跌撞撞找尋人生的方向。
2
—不再停留“電影化”,才能解綁劇集的“電影質感”—
怎么拍電影就怎么拍劇。
以往劇集追求的“電影感”,往往主要強調色調和運鏡。通過更柔和的色調以及更花哨的運鏡來呈現劇集的炫酷。開播的這幾天,《似火流年》被反復提及的也是“電影感”。但除了所謂的色調和運鏡之外,觀眾認為在動作戲上有媲美韓國犯罪片的酣暢淋漓,在服化道上又有很強的質感。細節上的“真”和“準”,其實對“電影質感”有了更深一層次的呈現。
《似火流年》是夢將軍影業制作的第一部劇,從文牧野導演長片處女作《我不是藥神》開始,就建立起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制作班底。2019年,文牧野將自己班底的核心成員集體納入發起的夢將軍影業。公司的核心團隊保持了高度的穩定,從《我不是藥神》到《我和我的祖國:護航》再到《奇跡·笨小孩》,三部作品建立起了非常強的默契。
這種核心團隊的高度穩定,也為《似火流年》的制作打下了基礎。文牧野擔任總監制、藝術總監;而在電影中多次合作擔任編劇和副導演的韓曉邯擔任《似火流年》編劇、導演。除此之外,還有編劇修夢迪、音樂指導黃超、美術造型指導李淼、剪輯指導劉景灝。
其中音樂制作人黃超和文牧野最早的結識要追溯到高考補習班,那時黃超就把自己創作的歌曲錄進磁帶里給同桌文牧野聽。從三部電影到首部劇集,高度穩定的團隊其實提高了整體的制作效率。
據悉,音樂指導黃超在劇本孵化期就已經寫出多段配樂。據導演韓曉邯介紹,一些重頭戲名場面都是先聽音樂再出劇本,在片場拍攝時直接播放背景音樂,讓演員的表演與故事情節進一步融合。
在《似火流年》中承擔很重的動作戲,其實完全是通過電影的技法來拍。劇集本身為動作戲留了很大的空間,無論是拳拳到肉的搏斗還是火場救人,動作場面的拍法其實決定了劇集的層次。
例如在汪磊母親出意外后,汪磊、徐衛彪和零錢在酒吧打斗的戲,要呈現的就是拳拳到肉的痛感。所以,摒棄了不少劇集拍攝同類場面的粘滯和煽情。
此外,在美術方面突出的是“真”而非“舊”。據悉,整個團隊在翻閱多方資料后,整體的服化道要還原的是當時的前衛和新潮。所以,的喇叭褲、花襯衫、鋁飯盒、BB機、《上海灘》都有當時年代的鮮活和新潮氣息。
因為從導演到編劇,從音樂到剪輯再到美術都是全頭部電影的核心班底,所以從一開始在制作上就不會過度區分電影和劇集,這種不區分必然會讓《似火流年》有截然不同的氣質呈現。
3
—劇集“電影化”是一種全球潮流—
頭部人才的潮向變化必然帶來內容上的創新。
在拍攝《我不是藥神》的時候,文牧野就表示不要做出干癟晦澀的文藝電影。所以雖然是導演的長片處女作,但是電影的高度類型化給電影帶來了極高的成熟度。在上學時期就迷戀韓國類型片,而對《信號》、《請回答1988》這樣的韓劇也不惜贊嘆。
從電影的類型化到劇集,其實《似火流年》也是通過確立年代劇新的“類型標準”來提升了整個劇的品質。這個類型標準里,打斗戲該怎么打、背景呈現如何真實以及整體敘事如何調動觀眾情緒,都是電影班底用“電影化”的方式建立。
這兩年,韓劇不僅僅火遍整個東亞,實際上也成為了亞洲文化走向全球的一個標志。在Netflix進入韓國市場后,許多知名韓國電影導演、演員轉向原創劇集創作,包括《熔爐》導演黃東赫拍攝的Netflix《魷魚游戲》,以及《密探》導演金知云拍攝的Apple TV+《頭腦博士》等。
也正是因為頭部人才的涌入,在Netflix非英語劇集TOP10中,有四部韓劇入圍。
對于國劇來說,此前已經有不少電影人入局,而優質精品劇其實也頻頻成為爆款。在優酷2024劇集片單里,多部劇集背后都出現了知名電影人的身影,其中《雪迷宮》由張藝謀監制、呂行導演,《邊水往事》由曹保平監制、老算導演,《新生》則是《孤注一擲》導演申奧擔任編劇、導演。此外,還有博納影業2.5億投資,與優酷獨家合作的《上甘嶺》。
頭部人才涌入劇集行業,必然會帶來整個劇集制作水準的提升。而電影班底通過全電影技法拍攝劇集,無論是韓劇還是精品美劇都是一種全球潮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