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強的太空光學望遠鏡,位于日地第2拉格朗日點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又有新發現,在拍攝一個星系團附近天區時,科學家發現了這個迄今最遙遠類星體,基于目前人類的理論認知,這表示這是一個正在瘋狂吸食的活躍黑洞!
(NASA)
這個遙遠黑洞是如何發現的?
在這張擁有成千上萬個星系的照片中,科學家是怎樣發現這個遙遠而古老的黑洞的呢?使用紅外波段的韋伯太空望遠鏡要識別黑洞其實是很難的,可以說基本不可能!而這項發表于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上的發現中,研究人員是通過結合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數據,最終發現了這個最遙遠的黑洞。
(NASA)
當然,我們還應該感謝在這個黑洞前面的星系團Abell 2744,這個星系團距離我們大約35億光年,由于它巨大的質量產生的引力透鏡效應,把后方這個編號UHZ1的星系中心黑洞放大了約4倍,讓更多的光被偏轉匯聚到X射線和紅外線望遠鏡的視場中,讓我們得以發現這個遙遠的天體。
(NASA)
這是怎樣一個黑洞?
在前面的星空照片中可見,在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的成像下,能看到一個明亮的X射線源,根據目前的理論,強烈的X射線發射是黑洞瘋狂吸食物質的典型特征,而通過韋伯太空望遠鏡對其所在星系光譜的紅移值測定,這個黑洞所在星系距離我們超過132億光年,如此遙遠的距離上發出如此強大的X射線,可見這個黑洞之巨大。
(NASA)
研究人員根據X射線的亮度和能量,估算出這個遙遠的黑洞質量大約在1000萬個太陽質量到1億個太陽質量之間,幾乎與根據紅外光度測得的所在星系質量相當,可謂異常巨大,關鍵是,這個黑洞太年輕了!我們觀測到它所在的時空里宇宙才4.7億歲!
(phys.org)
這一發現的意義
這次的發現解開了一個宇宙學謎團:超大質量黑洞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在過去,科學家一直不明白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因為根據恒星演化模型,大重量恒星在快速演化到末期爆炸后坍縮形成黑洞的質量只有不到100倍太陽質量,通過這種形式很難在短短138億年內形成如此多數百萬乃至上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而此次發現證實了此前的一個猜測:這些超大質量黑洞是由巨大的氣體云直接坍縮形成的!、
(NASA)
這次的研究表明,這些黑洞在形成之初質量就異常巨大,而不是在形成以后才慢慢變大!這一的發現填補了一個宇宙演化模型的空缺——超大質量黑洞的來源,也實現了韋伯太空望遠鏡在發射之初的一項使命:加深我們對宇宙演化的認識。
我是星宇飄零,關^_^注我,和你分享更多有趣科學知識。
(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