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包含 AI 輔助創作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
邊文進的這幅畫作,其政治內涵深厚,并非他一時興起的創作,而是身為皇家畫師的他,在明成祖永樂十一年為應制而成的杰作(也有觀點說不是應制)。從主題的確定到構圖的設計,都深深地浸透著一種隱晦而巧妙的對皇帝的討好,這種手法極為高明。
那么,這種高明之處具體體現在哪里呢?在畫面的標題中,“三友”二字即揭示出畫作的主角之一,既我們常說的“歲寒三友”:松、竹、梅。這三者在畫面中互相呼應,協調一致,以生動的姿態,傳遞出了“耐寒不凋”的堅貞精神。同時,竹和“祝”的諧音,以及松所象征的長壽,更是為畫作增添了一層賀壽的寓意。
然而,我認為這些都不是這幅畫討好皇帝的關鍵所在。其巧妙之處在于,邊文進在“三友”之上,精心描繪了近100只形態各異的鳥類。這不僅豐富了畫面的內容,更以其“百官朝賀”的暗喻,滿足了皇帝作為天下之主的心理預期。
畫面中的實物元素都充滿了吉祥的寓意,而數量布局又順承天意,這使得邊文進的這幅畫作不僅在技法上出類拔萃,更在立意上達到了他職業生涯的巔峰。雖然這讓人感覺他似乎在刻意討好皇帝,但是當我們看到畫面中那些樸素而活靈活現的小鳥時,不得不承認這幅畫作確實充滿了天然的靈氣。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畫面中描繪了近100只鳥,但卻絲毫不顯擁擠。這再次證明了邊文進在藝術技法上的深厚造詣。
繪畫者:邊文進(明朝) 現藏地: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圖片來源故宮 Open Data 專區,基于該專區網站的公開聲明《故宮 Open Data 專區圖像與文字授權規範》進行的二次創作。(這里的故宮指臺北故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