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在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1000指數齊刷刷下挫的背景下,北交所迎來了開板以來的高光行情。
僅在11月22日,北交所231只股票中,就有89只漲幅超過10%。北證50指數創下了周漲幅超20%的記錄,成分股中不乏翻3倍甚至5倍的,累計漲幅超70%的個股達到了:
20只。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兒他媽,拿大木盆來,可趕上這波了”的迅猛行情?
故事還得從北交所的兄弟單位——A股主板/科創板/創業板說起。
?完蛋,我被大柚子包圍了
炒過股的都知道,我們A股股民就像會所里的姑娘。
會所里的技師最怕沒有客人,有客人了又擔心被差評,被客人喜歡了卻懷疑要被騙…這患得患失的模樣,像極了“選股時怕遇雷、買到了擔心拿不住、拿住了怕被騙被套牢”的散戶。
例如新晉韭菜胡錫進同志,近來也因為選股變得疑神疑鬼了。
還記得2023年6月26日,儒雅隨和的“老胡中肯”入市時的樣子么?兩個多月后,當大A股給他迎面一個大逼兜的時候,老胡用低于37度的手發布了冷靜的微博:
老胡今天新增虧損7306元,很慚愧,我虧了活該…無論我今天虧多少,這些錢都會最后一分不少地回到我的賬下。我就不信,股市永遠回不到3500或4000點了。
然鵝,接下來一周里,老胡開始神神叨叨,說什么做人底線啦,我不賣你割不到啦…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股市內外便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直到11月24日晚,老胡畫風一變,通過社交媒體公開點名批評了兩家A股造假公司:
不光期待大額罰款,還一定得有人因為這樣的頂風作案蹲大牢。
呃,Hello Kitty不發威,你居然不當他是局級退休干部?
而令老胡破防的兩家公司(西隴科學與浙江國祥),自然就很有說道。
西隴科學是一家2011年上市的化學制劑及化工原料制造商。2021年11月,該公司官網發布了一篇文章,宣布高純度3HP研發成功。
3HP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頂級學術刊物《Nature》上有文章說,發現3HP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存在保護作用。
當時正值疫情,敏感的投資者火急火燎地在線上問詢西隴科學的董秘。這位太極高手回答得詳略得當、滴水不漏:
關于3HP功效的部分,董秘同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關于研發過程、量產時間,則一言帶過;關于從原料至成品藥的進度表,有無合作藥企跟進,則三緘其口。
反正,3HP的想象空間這么大,就問你跟不跟吧?
一個月后,西隴科學的股價漲幅達到了120%,引來證監會的問詢函。這家上市公司立馬就慫了,在回函中表達了如下意思:
我們僅僅是一家化工企業而不是藥企,3HP的藥理學特性無法直接驗證,公司并沒有合作生產特定藥物的計劃。
至此,投資者如夢方醒,西隴科學的股價日新月異,發生了:
踐踏式拋售。
消停了不到半年,自以為躲過了風頭的西隴科學回來了,并盯上了市場中最有話題性的芯片概念。
2023年7月,該公司董秘向投資者透露:
公司產品線中的剝離液、顯影液、蝕刻液、清洗液,是光刻膠配套的試劑。
不要問西隴科學如何在幾個月內從醫藥概念跨行到國產芯片(光刻機相關產業),反正就是牛叉,就問韭菜跟不跟吧?
即使有投資者在現場調研期間發現事情不對勁,但韭菜們不顧西隴科學因財務造假被當地證監局罰款的事實,直接就跟上去了。
眼瞅著股價節節上升,局部充血的胡錫進紅了眼,他抓住了漲停期的尾巴,果斷地A了上去,然后在證監會通報聲中果斷地套了進去。
11月21日起,漲幅達115%的西隴科學開始N連跌停,但公司實控人黃偉波已經陸續減持套現了2個億,老黃先贏一局。
老胡麻了,老胡怒了,老胡悟了。
然鵝,和小打小鬧的西隴科學相比,分工嚴密的系統性造假公司才是真正的大手筆。
造空調的浙江國祥于2003年在A股上市,開啟了神奇的“殼運作”。
1,金蟬脫殼。該公司在2007-2008年連續兩年虧損,險些被ST。實控人陳天麟見勢不妙,直接在2009年把殼賣給了華夏幸福。 2,空手套白狼。2012年,被收購后的浙江國祥借錢給公司原董秘陳根偉,后者籌資8000萬元,從華夏幸福購買了空調業務部分的資產。自己借錢買自己,有點意思。 3,無中生友。借錢收購并由原班人馬經營的浙江國祥,從第二年起就“嚴重盈利”,籌劃第二次IPO。然后就在問詢階段被曝出“前五大客戶關聯交易”、“上市前夕透支性分紅”等丑聞。
更神奇的是,這家“同一資產兩次上市”的公司卻順利地帶病過會,如果不是上交所原總經理劉遜落馬,A股恐怕又要喜添新丁。
有意思的是,當股民與財經媒體熱烈討論追究保薦人高市盈率發行、公募基金報價虛高的責任時,原保薦人XX證券的數位高管直接離職了…
浙江國祥的造假上市,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系統性造假工程,直接帶崩了投資者信心。
正能量老胡說過,壞事的是少數,市場不應反向解讀形勢。那我們用數據說話,看看近幾年來,老胡眼中合法合理的公司都干了什么。
2023年11月,澎湃財經給出了一個統計數據:
本輪大牛市(注:指2018-2023年這五年)中,A股上市公司從3567家增至5308家,IPO融資為2.2萬億,此外,A股上市公司通過定增募資4.4萬億。但與此同時,A股大股東減持套現約3萬億。
經濟學教材與招股說明書上都說,公司上市及增發的原因是為了籌集擴大再生產亟需的資金。但一邊融資6.6萬億一邊套現3萬億,A股上市公司真的缺錢嗎?
澎湃新聞下了一個結論:
活脫脫類似于市場欺詐,盜搶行為,為富不仁。
部分A股股民可以不追究“富與仁”的哲學問題,他們只知道一個硬道理:
上市公司增多也罷,上市公司定增也罷,直接后果是導致股市里的股票增多。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二級市場里股票總供應量的增加,必然導致整體股價的全線下跌。
如夢方醒的韭菜們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與其被大盤反復收割,不如把有限的資金轉移到盤子更小、更易拉抬的板塊——例如北交所。
11月21日,北證50指數交易額首次突破100億。11月24日單日成交額創紀錄地達到了172.9億元。從11月以來,北證50指數累計已上漲接近:
50%。
一位券商人士說:
本周參與炒作的資金,是先前炒作華為鏈、龍鳳呈翔、“偽數字經濟”的游資、大散戶等增量資金,俗稱“大柚子”。
離譜的是,當前北交所行情太熱,大柚子已經不滿足于炒作北證50的成分股,其目標已經蔓延至整個北交所股票,大有將全部個股輪一遍的勢頭。
開板以來沉寂了兩年的北交所不由得驚呼:
完蛋,我被大柚子包圍了。
?哎呀,人家還沒準備好
自2021年11月15日開板以來,北交所就希望成為全國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上市首選,財經媒體希望它成為中國版納斯達克,券商雄心勃勃地喊出了“20年長牛效應”(參見拙作《》)。
兩年過去了,對標納斯達克已經沒人提及,但北交所一直面臨著交易不活躍的現實尷尬。
這可能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北交所的前身新三板市場,曾面臨著信息披露不完整、企業內部控制不規范、退市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但最大的問題其實是:
市場流動性差。
你能想象,《人民網》在“新三板做市商制度上線”的專題報道中說到:
在54只采取做市轉讓方式的股票中,多只股票的階段漲幅超過了50%,總成交額達986.99萬元。
也就是說,一千萬元的成交量,就暴力拉升了多只股票的50cm線——你說神奇不神奇?
由新三板精選層改制而來的北交所,除了開板第一個月的喧囂,后續交易量并不樂觀。
我查詢了Wind數據,粗略計算了2023年以來,A股各板塊50指數成分股的日均交易額,北交所以日均交易額14.5億元遙遙落后。
從中可以看出,北交所最具代表性(同時也是最優秀)的上市公司,日均成交額與其它板塊存在數量級的差異。
如果說今年行情比較特殊,可能波及北交所的交易活躍程度。那么我們可以查看歷史數據。
2022年11月21日,北交所官網發布了《關于發布北證50成分指數歷史點位信息的通知》,宣布從即日起發布北證50指數。該報告中說:
2022年4月29日至2022年11月18日,北交所日均成交額為6.65億元。
可見,甫一開始,北交所股票在二級市場的活躍度就不太高。
但這并不意味著北交所是價值投資(ji)的洼(bao)地。
11月20日,北交所向海通證券、國元證券等多家券商發送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評估測試通過函。《金融投資報》記者描述道:
截至11月20日,北證50指數市盈率約為21倍,而板塊屬性相對接近的創業板市盈率則為26倍。
就是不知道,在北證50指數加速上漲(周漲幅超20%)的情況下,其成分股的最新市盈率達到了什么水平?
以近來風頭正勁的諾思蘭德(BJ:430047)為例,從財報報表看,該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781.73萬元(同比下降14.89%),實現凈利潤-4864.86萬元(同比增長10.77%),并未有明顯的業績改善。
但近期該股成交量卻出現了大幅波動。
2022年全年,諾思蘭德的成交額為37.22億元,折合月均交易額3億元。但在2023年11月1日至11月27日,該股成交額超過了13億元。
很顯然,由于游資進入及暴力拉升,諾思蘭德的股票獲得了驚人的估值溢價——自2023年8月29日以來,股價在短短兩個月內從8.14元飆升到18.65元。
(今年下半年以來,諾思蘭德的日K圖走勢)
雷軍曾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但當風過去了,豬怎么辦呢?
尤其是,北交所是一個允許漲跌幅達到30%的小板塊,一旦發生資金抽逃,那必定是一堂生動的:
投資者風險教育課。
令人意外的是,北交所到目前為止,尚未出臺異常交易監管規則。
這意味著,萬一真的發生虛假申報、拉抬打壓股價、維持股票交易價格、嚴重異常波動股票申報等行為時,理論上北交所不能采取口頭警示、書面警示、將賬戶列為重點監控賬戶、暫停或限制投資者賬戶交易、認定為不合格投資者…等監管措施。
有股民惡意地揣度,北交所是不是故意疏忽,以此活躍交易量…
而隨著北證這波迅猛的行情,交易所領導們想必十分頭疼,是繼續讓北交所熱度攀升呢,還是迅速出臺平準,熨平波動?
令監管者更頭疼的是,北交所好不容易才等到一波活躍,已經有大股東在減持了,鬧心啊~
有人可能會問,當年納斯達克出現了蘋果公司、創業板出現了寧德時代,北證50指數成分股也可能出現超成長公司啊,為什么覺得“后期無亮”?
這個問題有點敏感,我就說一點:
在制度設計上,北交所并沒有建立起“把最優秀上市公司留下來”的健全機制。
例如在剛剛結束的2023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北交所總經理隋強表示:
北交所持續推進市場互聯互通,優化轉板上市機制,加強與區域性股權市場互聯互通。
同時,北交所發布實施《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指引第7號—轉板》,著力于形成有序化、規范化、常態化轉板安排。
北交所開板兩年來,上市公司超過了200家,成功實現轉板的企業有3家,分別是:
2022年1月,觀典防務轉板至科創板; 2022年6月,翰博高新轉板至創業板; 2022年8月,泰祥股份轉板至創業板。
注意了,北交所盤子小(融資量低)、交易不活躍(減持后無人接盤)、股價還上不去,顯然不是其他板塊股票的轉板目的地,只會導致北交所的優秀公司向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嘗試“常態化轉板”。
如果池子里養大的魚只想著往海里跑,池塘里還會誕生巨無霸嗎?
種種跡象表明:
面對突如其來的厚愛,北交所似乎還沒有準備好。
?投資者眼里的北交所
北交所的行情讓人激動,但激動的投資者更需要冷靜。
對于穩健的投資者而言,北交所這個新場子的規則還有待熟悉,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還有待時間驗證,在入市之前需要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針對1-2只股票進行研究,做足功課。
而對于激進的投資者而言,雖然時間就是生命、玩的就是心跳。但就算是炒作,也請你挑選與主板、科創板、創業板有相同行業背景或上下游業務的個股,且嚴格設置倉位資金的上限。
當然,受益于新一輪的轉板政策修訂與政策性利好,尤其是落實《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市場稱之為“深改19條”)以來, 北交所有望迎來高質量擴容,其中可能蘊含著新機會。
但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上市公司、中介機構、交易所制度、監管政策、投資者教育…加速完善的基礎之上。一味地炒作很可能導致:
質疑北交,理解北交,嫉妒北交,加入北交,埋在北交。
我一位朋友若有所思地說:
到頭來唯一利好的,是北京交通大學嗎?
——全文完——
寫在后面的話:
1,好久沒統計公司層面的數據了,自制圖表還感覺很別扭…北交所行情就是這樣,小場子講究一個大起大落,能不能全身而退自己掂量吧。
2,有讀者問,如何看待亮亮麗君留在鄭州創業的“反轉結局”?我在知乎上回答過這個問題,如果單獨發文似乎有炒冷飯嫌疑。這里簡單回復一下吧。
首先,我完整地看過他們的最新視頻,第一感覺是:無論是運鏡、臺詞、剪輯、流片效果,都比他們此前拍攝的視頻專業得多。
這里僅舉一例:視頻里,麗君在早上七點去原單位辭職。在終南站換乘時,鏡頭給到了疾馳而過的地鐵,這角度,這對比度,無敵了。而此時恰到好處地響起了麗君的畫外音:
感覺人生就像一個岔路口,上錯了車,走反了方向,需要繞好大一圈才能達到終點。
這個小細節,硬是拍出了紀錄片的效果啊。我不知道短短數天里,亮亮麗君是突破了基因鎖、掌握了黑科技呢,還是有專業團隊給他們壓陣?
其次,視頻中大部分時間是麗君出鏡,亮亮只在地鐵站出現過一次,還全程擺著個臭臉,一副不高興的模樣。聯想到麗君此前說“以前我只有你,都陪著你,現在有了童童…”你有什么感想?你以為不讓你說話是最難受的事?錯了!沒讓你閉嘴你就得說話,這才是真魔幻。
再次,就算亮亮麗君被招安,這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他們只是想著踏踏實實過日子的年輕人,不應為圣斗士的光環所圍繞。更宏偉的敘事,請讓“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人出頭。
但我們依然懷著復雜的心情看著這一幕發生,因為我們終于發現:
TA坐在擺著真皮沙發的辦公室里,貌似幸福而快樂,就像走在陽光下,淚水劃過鼻梁兩側。不過現在好了,一切都好了,斗爭已經結束。TA終于戰勝了自己,TA熱愛鄭能量。
覺得有趣,關注公眾號:將軍箭,不過分吧?
29 Nov 2023
點擊“分享”和“贊”,感謝你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