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天財經
周天財經 原創出品
就在北京時間 11 月 28 日當晚,拼多多公布了截止到 9 月 30 日的 2023 年第三季度財報。第三季度收入為 688.4 億元,同期相比大增 93.9%,遠超市場預期的 537.7 億元。實現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口徑凈利潤 155.4 億元,凈利潤率 22.6%。非通用會計準則口徑的凈利潤 則是 170.3 億元,同比增長 37%。
圖源:拼多多2023年Q3財報
美股開盤后,股價一度上漲了近 20%,市值也突破了 1.3 萬億。對此,拼多多聯席 CEO 趙佳臻在財報電話會上給出的答案是:消費環境持續改善疊加公司高質量發展戰略執行的共同結果,只不過「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回報比我們預想的要來得更快」。
多次超出預期,讓人直呼炸裂,這是一個意料之外的成績。但當我們潛入水面以下,會發現,目前超預期的業績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當前,拼多多在國內的用戶基數已經很大了,實話說,對于每一個大體量互聯網平臺來說,用戶基本盤都很難實現爆發式增長。
那么,拼多多仍然保持超預期增長的唯一原因就只能是:單用戶購買金額在迅速提升,購買頻次增多,品類也在快速更迭。在其官方表述中,從過去相對低客單價的農產品日用品,開始向高價值的數碼家電、運動戶外延伸。
拼多多已經超越了建立實惠心智的第一宇宙速度,進入高質量發展的第二宇宙速度。
圖源:雪球證券
比如,在一些公司收縮長期投入的背景下,拼多多的研發投入還保持著正增長,三季度平臺研發費用創新高,達到 28.5 億元,同比增長 5.5%。
但技術并不能解釋拼多多當前增速的全部,我們試著構建一個框架來理解這家公司如何實現了超預期增長。
我們可以把高質量發展分為三個維度:高質量消費、高質量供給和高質量生態。其中,消費行為離不開構建高質量的供給和這種供給所發生的場域生態。
高質量生態來自于清晰簡單的規則,業內熟知拼多多的一個特點是:其運營規則相對簡單,門檻較低,讓人不需要琢磨復雜的運營規則,打個比方,以前需要花大價錢建團隊,招專業銷售,再裝修門面,代價是高昂的,拼多多希望讓商家專注于選品和組織生產上,至于怎么賣貨,不需要有太重的心理負擔。
不擅長營銷賣貨的產業帶,如何激活,是拼多多下大力氣正在培育的一件事,三季度,拼多多「農云行動」先后走進江蘇大閘蟹、西北水果等農產地,推動當地打造具有韌性和競爭力的數字化農產帶。
還比如,拼多多通過全托管模式,降低出海成本,助力廣東、浙江、安徽等地的百余個產業帶的萬余家工廠觸達全球 40 多個國家及地區。此次拼多多財報一大亮點就是 TEMU 跨境業務的進展,推出一年,創造了史上最陡峭的增長曲線。對此,拼多多董事長兼聯席 CEO 陳磊認為,「我們在中國以外的業務雖然還很新,但過去一年里取得較大發展,它建立在我們多年來對國內供應鏈積累和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很多制造企業開拓了市場,直接面向消費者。」
一位跨境電商高管在播客節目「不止創業」中復盤了跨境電商崛起的真正秘密:要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一些新興市場的利潤或許并不如歐美高,但獲得的流量和流水可以支撐平臺降低供應鏈成本和各類成本,從而擴大產品庫,吸引更多用戶,最終具備飛輪效應。
回頭來看 TEMU,財報顯示,目前,多多跨境每天出口包裹量超過 40 萬個,日均貨重達 600 噸左右,其中超一半發往美國市場。在美國市場,上線 SKU 數已有 200 多萬個品種,預計 2023 年內能達 400 萬個品類。同時,TEMU 沒有僅僅停留在北美,更是把注意力快速拓展到四十多個國家與地區,利用快速形成的超大規模,去平抑高漲的空運價格,降低物流成本,攤薄倉儲配送成本,最終極大降低傳統外貿型工廠的出海成本。
圖源:高盛研報
當然,不光是幫賣貨,還有針對產業帶的技術提升,以拼多多支持建設的貴州畢節市龍鳳科技小院為例,自 2021 年 3 月成立至今,結合撒拉溪鎮實際情況,幫助引進經濟價值高且適宜地區種植的刺梨等新品種,同時引入刺梨微肥(硼肥)施用技術、刺梨叢生枝修剪技術等 5 項以上種植新技術。高技術含量促成高標準的供給,最終反映到商品層面就是更高單產、人效比,以及更加標準化和更大規模。
關于這一點,陳磊在財報電話會上分享了一個認知:「我們也認識到流通只是整個農業現代化一個環節。我們還需要加速農業科技創新的實際落地,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提高農業的生產率、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拼多多的增長敘事里,既有最「土」的部分,深入農田,土貨進城,現在多了 TEMU,又有了最「洋」的部分,這使得拼多多成為一個復雜的復合體,但這背后的范式是自洽的:都是幫助產業帶實現規模化生產,激活中國的制造業紅利,讓產業帶商品具有質價比這件事,已經得到消費者的明確感知,進而刺激高質量消費發生,這就實現了從質疑多多到理解多多的一個轉變。
說起高質量發展,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現狀就是典型的一例,在研究拼多多的過程中,我總會想起不久前大眾汽車入股小鵬汽車的案例,該起投融資事件立竿見影的效果是:大眾汽車把自己的供應鏈向小鵬敞開供給,使得新款小鵬 G9 立刻實現了 5-7 萬的降價,這是非常驚人的降幅,但很合理:同一個零部件,同樣一塊鋼材,年銷 15 萬輛車的小鵬能從供應商那里拿到的報價必然遠高于年銷 800 萬輛的大眾。或者說:大眾汽車給小鵬提供了全網最低價零部件、原材料。
商業規律就像地心引力,總是相似的,回到拼多多身上,小鵬接入大眾產品庫時的低價震撼,也可以發生在普通消費者身上,消費者直接從產業帶所能拿到的價格,正是來自于規模效應帶來的降本增效。而消費者之所以能直接和產業帶發生聯系,就在于拼多多大大降低商家經營門檻,便于生產制造能力的快速組建聚攏,簡單粗暴,雙方在某個點達成了動態平衡。
其實對于商家來說,并不是賠本買賣,很多商家往往也是跨平臺經營,靠拼多多平臺的超大銷量帶來生產端的議價能力,足以壓低更上游的成本,也便于商家通過其他途徑用數量優勢去獲得更多溢價。
就在最近,沃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副主席查理芒格剛剛離世,他留下的一句話一直深深影響著我們,他說:計算機技術的作用沒那么夸張,人們低估了流程再造的貢獻。
芒格進一步闡釋:「科技進步對現代制造業的貢獻功不可沒。然而,我認為,現代制造業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實踐經驗的積累,也就是制造業中的流程再造。制造業中的流程再造極大地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高。人們只看到了科技進步,以為科技進步對提高生產效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其實,流程再造對提高生產效率的貢獻應該更大。」
芒格的洞察,也就幫助解釋了我們長久以來的一個疑問,拼多多創造的價值到底從何而來,來自于再造流程和重塑產業帶,我們有時候總是太關注決定性技術的爆炸性瞬間,比如馬斯克巨型火箭的發射與回收,但很容易低估制造業在日拱一卒地重塑與進化中所達成的高質量發展,或許這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視角,來重新看待中國科技企業的價值與意義,至少從短期來看,對于中概股的士氣提振與修復估值有一定的正向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