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讀書、品書畫、吟頌詩詞歌賦,都是與捧讀名人名作佳篇一樣幸福的事。
——2023年12月2日,于鵬城小居。
■藝術(shù)家簡介:
原野,原名:張原臣,出生于1954年,原籍河南省項城,現(xiàn)居住浙江臺州。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會會員,實力派書法家。
■《詠雪竹》的深意和原野老師書畫作品背后的真意小擷
原野老師創(chuàng)意書畫作品《竹》(攝影:田友泉)
健康,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幸福。
而在成年,擁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與社會閱歷之后,能在閑情雅致之中,品賞藝術(shù)家老師、好友的幾幅書畫墨寶,并從中領(lǐng)悟人生真意,更是精神品位和生活品質(zhì)的幸福!
我特別喜歡竹子,有節(jié)有度、虛懷若谷。
小時候生長的環(huán)境,從來就沒有離開過竹子,屋前屋后都有成片成片的竹園,就連菜園子里邊的田壟地頭,也會在春冬等不同的時節(jié),從地里鉆進來若隱若現(xiàn)的竹鞭,而突然在一次濕潤的雨后,地里就會冒出幾株清奇而又堅實的筍尖。
沒有生在大竹園和竹林里的竹筍,很有可能在它小時候就變成一碗鮮美的農(nóng)家小菜——而這“焚琴煮鶴”般的烹飪,只屬于物質(zhì)匱乏時期的農(nóng)村與山野農(nóng)戶,當然還有今天返璞歸真、方興未艾的農(nóng)家樂及城市里面的家常菜,與文人墨客所欣賞的竹子是兩個世界的物品。
而竹子,被歷朝歷代的文人所追捧、傳揚,更為社會所尊崇。它是君子之一,與梅、蘭、菊一起被敬慕為“四君子”;又是歲寒之友,與松、梅一起被譽為“歲寒三友”。
它身形有節(jié),品行高潔,意境悠然。
有道是:“學竹虛心莫虛情”,說的就是藝術(shù)家與文人墨客對美好事物的寓意,以及廣泛弘揚傳統(tǒng)友善的道德情操與價值觀念……所以,在第一眼看到著名書法家、中國書協(xié)會員、陜西書協(xié)理事原野老師寄來的墨寶時,內(nèi)心非常感激和高興,捧讀再三……
一旁咿呀學語中的孫娃,嘴里哇哇大叫著,伸出招牌動作中“舉高高”的雙手,搶著本想鋪陳開的墨寶,莫非要來一個“擁書入懷”不成?
只擔心屬老虎的娃娃用那稚嫩的“小虎爪子”,抓壞了大師的作品,屁股就要挨爺爺?shù)拇蟀驼颇兀?/p>
雖然說只有被人類寵壞了的熊類動物能夠那般粗野、隨意地啃食、糟蹋竹子,傳統(tǒng)工藝中心靈手巧的篾匠師傅,還能編造出一些實用的竹編器具呢!
這在小時候的印象中,就是一道童年的風景。被請到家中做活的篾匠師傅,從開始砍伐成年的大竹子以及用竹園邊上小竹子備料的工序至今,鋸段、剖竹、出片、削篾、磨條、定筐梆……直到完成眼花繚亂的制作,編造出農(nóng)家實用的竹床、竹椅、竹席、竹凳、簸箕、燒箕、籮筐、竹背簍、竹柱簍子(筷子簍)、撮箕等一系列生活器具,嘆服之余,一生難忘。
一面想著,寶寶可是嬌氣的小家伙,既不能與粗野的熊熊比丑,也不能和傳承使命在身的篾匠師傅媲美,只怕是挨不了大手板喲!趕緊笑著、躲著,藏墨寶于身后……
這幾幅書畫作品立意廣泛、取材樸實、影響深遠,既是傳統(tǒng)藝術(shù)家真性情的表達,也在新時代進程節(jié)奏中賦予了更美好的生活寓意,特別值得欣賞,并珍存。
《竹》(書配畫)【作者:原野】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
但等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詩中自有乾坤,因為這首詩原出處,即作者為明洪武大帝朱元璋。
原玉如下:
《詠雪竹》[明·朱元璋]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
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詩中原意,不畏嚴寒,催人向上、激人奮進,其中深義,通俗易懂,傳頌經(jīng)典,誨人不倦。
而原野老師所書中頗具新意,就在詩里改來的“但等”二字,這是時代追逐的銳意,所處特定環(huán)境的決意,更有期待美好生活的真意!
原野書法作品《蘇軾〈定風波〉詞》(攝影:田友泉)
書法作品中選材全詞原文如下: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宋·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雖然命運坎坷,可是卻留下了無數(shù)經(jīng)典佳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蘇軾著名的詞作之一,用現(xiàn)代概念嚴格來講,這是一篇閑游時即興而作的散文,但文中的超然灑脫,勝過一生以追求物質(zhì)享樂為目標的世俗人群……
讀此詞,東坡居士僅僅是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在簡樸中明見深意,于尋常處萌生奇景,表現(xiàn)出了曠達傲然、超脫平庸的胸襟,寄寓了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上闋著眼于落雨時和雨中,下闋著眼于雨后及心境,通讀全詞,則體現(xiàn)出了一個率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追慕精神至上。全文篇幅較短,但意境深邃、向上,內(nèi)蘊豐富、精彩,詮釋了作者豁達、豪邁的人生信念,展示了作者崇高的的精神追求。
巧了,這一篇也有竹,只不過是大文豪蘇東坡信手把握、用來陪伴閑游的一根竹拐杖——恰好就是這根竹杖,伴隨著作者信步人生、豪氣曠達,驀然回首、寵辱不驚。
原來,大文豪一生沉浮,卻坦坦蕩蕩,手中握著的,就是一根竹杖。
原野書法作品《和》(攝影:田友泉)
原野老師各時期的創(chuàng)作作品豐富多彩。內(nèi)容涉及名人名篇詩詞歌賦、名言警句、經(jīng)典俗語等。其所選作書寫基材,無論是寄情山野林莽、抒懷水天一色,還是賦予家國感嘆、閑情逸致,自有情懷寄托,寓意悠遠。
原野楹聯(lián)書法作品(攝影:田友泉)
他的書法、美術(shù)及楹聯(lián)等各類創(chuàng)意新藝術(shù)作品,也廣受海內(nèi)外以及社會各界歡迎,并被國際友好單位、社會民間團體、商界巨賈等收藏。
此處擷取四幅作品,與大家分享,但見畫作中焦?jié)庵氐澹e落有致,墨色與篇章有機融合、自然入理;書法中,有的力透紙背,有的躍然紙上,運墨流暢、毫韌帶鋒,瀟灑俊逸、筆畫清奇,遒勁有力、功底深厚,可見一斑。
一氣呵成揮就一些感同身受之后,待抬頭時,和小孫娃依舊興致勃勃的“虎撲”相遇,藝術(shù)作品中流瀉的汩汩雅韻與童趣盎然的質(zhì)樸清新交織著,瞬間又變幻出更多的憧憬與想象。
而贈予墨寶所蘊含的期待與鞭笞,以及其本身的珍貴意義,盡皆浸潤在原野老師不言初心與默然堅守的謙謙君子氣度中……
【圖/文整理:田友泉】
溫馨提示:
文學、資訊類圖文稿,除原創(chuàng)作者作品版權(quán)之外,評論及其他文字與編輯圖文內(nèi)容權(quán)屬歸“南粵播報”所有,任何轉(zhuǎn)載請署作者名,并備注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