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供應鏈,降低采購成本,小米手機以性價比躋身全球TOP5,而已經在工信部申報的小米SU7和SU7 Max/Pro,該車定位C級車,軸距為3000mm。按照雷軍第一年銷售10萬輛,此后三年累計交付90萬輛的目標,預計小米依舊要在性價比方面做文章。雖然現在小米汽車的價格尚未透露,不過我們不妨猜測下整車的定價,按照之前“小愛同學”透露的14.99萬元起售,800公里續航分析分析,看看如果小米以15萬元的價格,能造個啥車?
從很多信息證實,小米大概率會走性價比路線,性價比就要考慮利潤率了,車企的毛利一般都在10%-20%之間,其實汽車行業經過多輪價格戰之后,車企的利潤已經不算高了。比亞迪在三季度毛利可以達到25.7%,這個利潤率是以大規模銷量作為支撐的,此外,像特斯拉的毛利率為15.7%,理想毛利率為21.8%,長安毛利率為18.6%、江淮毛利率為11.4%。而小米在三季度毛利率也達到了22.7%,比特斯拉的毛利率還要高7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汽車行業的毛利留給小米騰挪的空間已經非常小了。
那么,從市場來看,15萬元的新能源中大型轎車是什么樣呢?我們以長安啟源A07(參數丨圖片)為例,該車的純電版起售價為15.98萬元,CLTC純電續航僅520公里,比亞迪漢純電版本20.98萬元起,CLTC純電續航506公里,零跑C01純電版本14.98萬起,這個性價比真是到了極致,CLTC純電續航525公里。
從續航倒推過來,按照小米新能源轎車前沿風阻系數,百公里電耗12kWh左右,以800公里續航,磷酸鐵鋰電池成本就要占據整車一半,因此,按照汽車各個子系統成本占比計算,小米汽車14.99萬元、續航800公里不太實際。
而且,從市場中的中大型純電動車來看,15萬元左右的價格續航都在500公里左右,超700公里的產品價格已經突破20萬,在價格戰中,這樣的定價并不是無的放矢,而是子系統成本的衡量,即使小米想要垂直整合供應鏈以降低成本,估計壓力也會非常大。
除了純電動,其實新能源還有另一個低成本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增程混動。從小米汽車的動態來看,官方已經有招聘增程系統開發工程師,而這個低成本的解決方案,也是走性價比路線的小米不可能錯過的。
從市場中具備性價比的新能源中大型轎車來看,像長安啟源A07、哪吒S、零跑C01這些增程式產品的價格,大都在15萬元左右,性價比非常出眾。我們猜測,小米首款轎車預計也將推出雙動力系統,即增程式混動以及純電動,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而且,按照小米的品牌發展風格來看,小米汽車大概率不會將硬件作為賣點,而是將一些智能科技配置作為重點,像澎湃OS車機系統、高通驍龍8295芯片、小愛同學語音系統、米家、Xiaomi Pliot駕駛輔助系統,尤其是Xiaomi Pliot駕駛輔助系統,預計將會具備NOA級別的駕駛能力,也就是在高速和一些城市能夠實現全自動駕駛。
按照這個豪華套,想要15萬元拿下確實很有難度,而且從汽車新勢力的定位和發展來看,小米汽車入場后大概率會對標主流新勢力品牌,也就是說,小米汽車不會被“性價比”鎖死,而是瞄準主流新勢力產品,像智界、小鵬等等,只要比他們的產品價格低,也就沒有違背性價比的口號,按照這個標準,小米轎車入門版達到15萬沒有難度,主銷車型大概率會在20萬元左右,頂配甚至可能觸及30萬元。
不過即使做到15萬這個級別,小米能夠與其他產品拉開的也就是生態了,對于一款汽車而言,這能不能是一個決定性的購買因素仍舊存疑。而且這兩年上市的新車,基本都配備了800V高壓快充、3秒左右的零百加速,電磁阻尼與空氣懸架、700-900公里續航,以及一系列的操控、智能科技功能。這種背景下,小米汽車如果跟進,價格估計打不住,性價比能做到什么程度,我們也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