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困擾不少職場人的問題:#在職場中,應該把有限的精力用于增強長板,還是補齊短板?#
相信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木桶理論:一只木桶能裝多少水,不在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
然而木桶理論并不能完全適用于職場規則,職場的本質是價值交換,想要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實現升職加薪,還需要找到自己的優勢領域。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分享:A在某大型科技公司任職程序員,因為寫程序枯燥無聊選擇辭職創業。
A先和朋友一起開發了一款游戲,但是因為沒有渠道和資源,游戲上線后一直沒有得到推廣,宣告創業失敗;后來看著別人做自媒體風生水起,但是因為不了解平臺規則,辛苦拍攝的視頻被下線。
三年過去了,不僅沒有賺到錢,還賠光了自己的積蓄。最后在妻子的提醒下重新干回老本行,因為能力出眾,不到五年就晉升了技術總監。
有時候走得最長的彎路,就是將目光聚焦在了短板上面,而忘記了自己的長處和真正熱愛的事情。
在不擅長的領域,只會水土不服;一味死磕短板,最后可能只是將短板拉回到了平均水平,但是卻因此浪費了自己的天賦。
在職場學會向內探索,盡量避開自己的短板,最大程度上降低短板對工作的影響,同時盡量放大自己的優勢,找到你所擅長的領域,才能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風險資本家弗萊德·威爾遜曾說過:“你取勝的唯一途徑就是知道自己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并堅持做你擅長做的事情。”
一個人最大的成長空間,是你的最強優勢領域。當你把個人優勢發揮到極致,這個優勢會幫你獲得更多發展機會,你身上的標簽也會更加明確,同時別人對你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那么什么才是核心競爭力,以及如何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打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
1.稀缺是核心競爭力
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不是擁有一技之長,而是不能被替代的能力——稀缺。
稀缺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從我們的優勢中找到對工作最有價值的,對公司來說稀缺的能力,然后對這部分能力進行提升!
2.自我梳理結合外界反饋
找到自己真正擅長的領域,要做的是向內探索,向外尋求反饋。
向內探索回顧一下自己的過往經歷,找到那些能很快學會或者具有成就感的事情;向外尋求反饋,可以問問周圍的親友,讓別人形容自己身上最突出的特質是什么。
3.結合興趣全面盤點
將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按照興趣高低進行排列,探尋能從內心深處給你帶來力量的東西,找到內在驅動力。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發自內心的喜愛,能夠更加利于你發揮自己的長處,放大優勢,精準努力。
長板與短板是相對而言的,不同的工作崗位,因為性質不同,要求自然也有所不同。
放大優勢還是補齊短板,這個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可以根據你的職業發展規劃進行選擇。
如果要成為專家型人才,那么就必須將自己的長處發展到極致;如果要成為管理型人才,就不能讓自己的短板太短,成為自己的硬傷。
在精細化分工越來越明確的職場環境中,如果有些短板實在難以彌補,那就需要與團隊合作、整合資源,各自做自己擅長的事,取長補短。
在職場中,不要拿自己的短板去拼別人的長板,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是職業規劃的常識。
職場是一場長久的馬拉松比賽,確認自己的職業發展階段和職業發展方向,然后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提升能力,我們的職場前景將更加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