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解釋下“短期內”到底是多久,從人類歷史的視角看,不會超過二十年,當然對一個人的人生來說,這個時間似乎是長了點。
至于為什么會得出世界大戰短期內會再次重啟的結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就目前而言,人類的生產力發展是基本停滯的,至于停滯的原因,主要是科技創新的爆發期已經過去,人類又走到了一個瓶頸期。
進入新世紀以來,現有科技在應用層面的運用已經被挖掘到了極致,所謂的新技術,幾乎都是基于傳統科學的概念性的東西。
比如這兩年一直在熱炒的人工智能,其核心是基于現有科學技術的算法,提高效率沒問題,但并不是什么新知識新發現。
說這個并不是刻意貶低科技應用層面對效率的提高一無是處,而是說這個這種效率的提高根本無法抵消財富分配的兩極分化和近百年人口急劇增長所帶來的社會矛盾。
人類已經面臨一個急需解決的沖不過去的基礎理論屏障的問題。怎么沖?財富分化的兩級中,一級沉溺于酒池肉林且壁壘森嚴,既無安全隱患,又無生存之憂,明顯動力不足;另一級被釘死在現有秩序的中下層看不到希望,生活對他們來說就是由生到死的一條道跑到黑,沒有中轉站,沒有岔路口,生活就是躺平,躺平就是生活,人生就是人口數據的某個數字。
人類的這種社會生存狀態,需要一場翻天覆地的戰爭推倒重來,重新洗牌。
也就是說,人類自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再次進行財富分配,重新構建世界格局。
說到這兒,肯定有人會說:哎呦喂,戰爭是多么野蠻,多么阻礙人類發展。
當然了,要大規模死人這事兒,輪到誰頭上那都是痛苦殘酷的,但是縱觀人類發展史,戰爭恰恰是人類科技進步的最強催化劑。
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現有的所有教科書將其來源歸結于歐洲文藝復興。到這兒就沒了。
為什么不提“大航海”,因為“大航海”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戰爭行為,戰爭行為將一批處于中下層,寄希望于富貴險中求的冒險家戰爭販子調動了起來,通過戰爭獲得的財富又激發了提高戰爭效率的需求,這才是歐洲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的根源。
曾經看過一部外國電影,名字忘記了,隱約記得好像是007系列,里面有一個橋段:上司給了男主角一個竊聽裝備還是暗殺工具,男主角質疑這個工具的可靠性,上司說放心,害人的玩意兒質量從來都很可靠。
基于基本的生存需求,人類的互害模式是存在于基因里的,在互害中誰贏誰輸,手中武器的殺傷效率至關重要,基礎理論指導下的科技率先被用于高效殺人一點兒都不奇怪。
現在的國際局勢已經讓人類又走到了一個臨界點,靠往上爬是很難再有所突破了。如前所說,每個階層的人都明顯缺乏動力。延續了兩三百年的人類秩序已經把所有人框死在一個圈子里,不打亂這個秩序,向后退兩步,有助跑的空間,想沖上新一個臺階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這個世界大戰會是誰和誰打?既然是世界大戰,雙方對戰的主體一定是不甘于現狀的新秩序集團和舊秩序集團開打。
美國作為舊秩序集團的頭兒,在被新秩序集團逐漸追上的情況下,為守住他地主家的那點余糧,必然會想方設法將后來者踹下去,否則一旦被掀翻,將會被撕得粉碎,成為后來者向上沖的資源。
也就是說,如果他坐著不動,那就是死路一條,打一架倒是有續命的可能,這種情況下他會怎么選?這根本就不是選擇題。
所以世界大戰是必然會發生的,一方不被打倒,沒有所謂達成妥協的中間選項,而現有的所有高精尖武器也都會被用在實戰中。不過在這場戰爭中先死的,死人最多的肯定不是兩個集團中老大所在的那個國家,而是他們的仆從國。
之所以是這樣,原因在于戰爭的目的是奔著資源去的,那么兩大集團最開始做的就是搶占資源,既然是“搶”,不管方式如何,都不可能是在自己國內。
這個地方可能是中東,也可能是非洲,這兩個人口和資源都足夠多的地區是兩大集團要爭著下嘴的地方,就必定成為世界大戰的爆發點,這也就意味著這里的人會先死一大批。看看一戰、二戰初始階段誰更慘就知道了。
終極對決會最后發生,也是最慘烈的那個決勝階段,到底誰會是最后的贏家,從歷史規律看,文化信仰的凝聚力越強的那個往往會笑到最后。
最后,這并非叫囂戰爭,而是要承認事實,如同一個人終究會死一樣,忌諱這個“死”字,把“死”從字典中抹去,人難道就能避免死亡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