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聯大發起了一場關于在加沙地帶實現人道主義?;鸬臎Q議。決議以153票贊成,10票反對,23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投票通過。
不用看,反對票里肯定有以色列和美國,不過罕見地沒有出現英、法、德等歐洲大國,這次這些美國的傳統盟友選擇了騎墻,投了棄權票。
一般來說,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決議案沒有什么實質性約束力,相比較而言,目前論實質的約束力,那還得聯合國安理會上三常能達成一致原則。比如當年在針對利比亞卡扎菲的問題上。
不過要說聯大決議一點用沒有,那倒也不至于,至少有深遠地政治影響力。這個政治影響力會隨著巴以沖突的進展產生相應的變化。
假設巴勒斯坦哈馬斯能扛住以色列的新一輪攻勢,繼續誓死抵抗以色列的入侵,甚至與以色列打得有來有回,能讓其支持者、特別是阿盟看到有擊敗以色列的希望,那么最起碼阿盟會從外圍施加壓力消耗以色列。
一旦形成這種態勢,別說什么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再冒出幾個更強勁的反以軍事力量都不奇怪。
若這種局面形成,美國這種典型的利己主義者,一定會體會到在巴以問題上再也消耗不起,等他拉起大旗賣隊友的時候,巴以沖突才會有和平的希望。
到那個時候,如果以色列還拒不執行決議,安理會會以絕大多數國家組成聯軍的形式武力制止以軍行動。
當然,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只存在于理論上。畢竟美國可以賣的隊友很多,以色列只能排在最后一個。
如果美國還要維持霸權地位,為霸權地位續命,出賣烏克蘭也不會出賣以色列。因為烏克蘭丟了,美國還可以力保東歐。事實上美國已經在做這種布局了,從波蘭最近的軍事部署來看,美國已經做好了烏克蘭輸掉俄烏戰爭的準備。
現在甚至可以瞎猜下俄烏戰爭結束的方式。一種可能的情況是,烏克蘭國內親俄的反對派發動一場政變,親俄政府上臺,俄羅斯拿到自己想拿到的部分烏克蘭領土,與烏克蘭達成某種戰略合作關系。至于澤連斯基,則會在美國的保護下一直活到死,為美國留住最后的那點臉面。這期間他會拍拍廣告,寫寫回憶錄,臨死之前罵罵美國兩黨中的一個,找點最后的存在感,釋放下表演欲。
以色列的情況之所以特殊,不是死到臨頭不能丟,是因為美國必須抱緊中東這個油罐子。
沙特現在的王儲,也是事實的掌權者小薩勒曼在美國眼里那就是個滿身反骨精于算計的家伙。
回看這次巴以沖突爆發的時間節點。10月7日,恰恰是沙特、以色列和談的關鍵時刻。號稱世界四大情報組織的以色列摩薩德都未提前得到情報,之前有觀點認為這是內塔尼亞胡搞得一出苦肉計?,F在來看,以色列在不在乎國際輿論的情況下是可以先發制人的,又何苦挨那頓打。反正無論打人還是挨打,道德制高點以色列都很難站住,以沙和談也必將進行不下去,干嘛要讓自己處于戰略被動。
所以不排除另一種可能,在支持巴勒斯坦是絕對的政治正確的前提下,沙特至少是默許了哈馬斯搞點事情出來,這樣他才能順理成章、在不得罪美國的情況下退出沙以和談。不要懷疑這些基因里帶著生意經的中東阿拉伯人。所謂沙特買美國武器就是傻乎乎的做冤大頭,這個觀念得改改了,從經濟角度看,誰占便宜還真不一定。
這不,有最新消息說,沙特有可能再次通過提高油價的方式向西方施壓。
普京中東之行,與沙特、阿聯酋兩國商議的重點應該也是這個,在國際油價上要給西方點顏色看看,主要針對的應該是美、以、歐盟。
巴以沖突中,這些西方勢力的虛偽面目已經讓阿拉伯國家非常反感是沙特試圖挑起石油戰爭的原因之一。敢這么干,俄羅斯背后的支持是一方面,俄烏、巴以兩場沖突美西方再未體現出舍我其誰的孱弱表現也給了沙特底氣。
從中東地緣政治的角度看,沙特再不出面,將來以色列一個個吃,阿拉伯國家無顏面這是其一;另外,一旦讓伊朗獨享勝利果實,那也是沙特不能接受的。
沒有國家會甘于久居人下,沙特如果強勢到將美國在中東邊緣化,將來美國再投什么反對票恐怕已經沒有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