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真的是掃了大家的興。
之前大家一直傳言,中國股市不漲是因為美國的利率太高了。但是,最近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這次是確定要轉向了。但是中國股市一度高開,最后居然一路收跌了。那現在怎么辦呢?
我們還是先看數據。
首先從估值的角度來說,我統計了一下,中證全指指數從基點日到今天(12月14日)一共4606個交易日,一共才43個交易日的估值比現在低,現在是絕對的歷史底部(下圖)。
這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呢?再看第二組數據。中證全指指數從基點算起,近19年時間的累計收益341%,算下來年化收益8.42%。考慮到現在是熊市低點,這個收益其實并不低(用牛市高點算的話,年化收益最高可以達到22.73%)。
但是,假如自中證全指成立到今天4606個交易日,我們錯過了漲幅最大的25天,那我們的這個收益將直接接近歸0(下圖):
這意味著什么呢?4606個交易日的收益其實是由漲幅最大的25天創造的,其余的4581個交易日純粹是零和游戲。
這一點不僅對指數來說是這樣,對個股也同樣如此。比如以今天創了歷史新高的蘋果公司為例,它自1985年的低點到今天(9704個交易日)累計漲了3886倍,年化收益23.73%(下圖):
但是,如果我們錯過了它漲幅最大的78個交易日,那我們的收益將從3800多倍變成1.5%,即下圖中的紅線走勢(紅線并不是直線,只是在3800倍漲幅面前看著似乎沒有波動了):
也就是說,9704個交易日中,有9626個交易日可以說是零和游戲,剩下的78天創造了3886倍的漲幅。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買股票、買基金會感覺非常痛苦的原因——歷史上絕大部分交易日漲漲落落都是零和游戲,而錯過幾個交易日就可能錯過了一個大牛股。所以,很多人投資的經歷都很糟糕,都是買入后一直被套,一套好幾年。但是如果突然來一波行情,賺了好幾年的錢。
那我們應該如何調整我們的投資呢?答案就是一定要在低位買入。我還是以中證全指為例,假如我們在熊市底部買入,哪怕在下一個熊市低點賣出,收益依然都不低的(下圖)。
反之,如果是在牛市高位買入,到下一個牛市高點,雖然也能解套。但是,過程會變得十分痛苦。更何況,大部分人遇到現在這種熊市低點,都不愿意買,等到牛市來了又一窩蜂式的追高(問一下你自己,現在你會加大倉位抄底嗎?)。追高之后又痛苦不已,熬幾年熬到在熊市低點割肉離場。但是,假如我們能克服恐懼,敢于低位買入并持有到高位賣出,那可能我們投資的過程很痛苦,但最后的收益會高出很多(下圖)。
最后簡單總結一下: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不知道怎么就說到:很多事情,在歷史書就寫了幾行字,看上去太容易,其實背后都好難呀。
我記得上學那會看史記《樂毅列傳》有一句“燕昭王怨齊,未嘗一日而忘報齊也。” 然后,他后來就把齊國打得要滅國了,齊國72座城被打下來70座。
小時覺得這未免也太容易了吧,長大了才發現自己沒有讀到重點,人家是近20年兢兢業業、勵精圖治,才把齊國打敗的。
類似的故事還有,潛伏大師司馬懿,出道時二十多歲,來到曹操身邊做事,一干五十多年,到七十多歲才執掌大權;劉備在劉表手底下蟄伏了7年,赤壁戰后一飛沖天迎來自己事業的最高光時刻。
我們常常說投資是逆人性的。上面的數據會讓我們體會更深一點 ,哪怕像蘋果這樣的超級大牛股,它近4000倍的收益也是由不到1%的交易日貢獻的。所以,其它的99%日子里漲漲跌跌,過程很漫長,也很痛苦。于是,有人就不停地買入賣出,想捕捉到漲幅最大的那1%的交易日。但是從實際效果來說,還不如等低估值的時候買入,然后耐心等待。
任何事情都離不開等待、苦熬……投資也是如此,賺錢的秘訣不在頻繁地買進賣出,而是低位買入,然后苦苦地等待——投資中99%的時間都是在等風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