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能取得成功,在一些專家看來,是他勤奮的原因。曾國藩是一個善于總結的人,對于自己的成功,他并不認為是自己勤奮導致的。
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十月二十一日,曾國藩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就詳細說明了他獲得成功的因素。
曾國藩告訴弟弟們: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冷笑,乃有進步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
我們這些人用功,先要盡力清除傲氣,努力戒除自滿,不要受人冷笑,然后才能有所進步。
在曾國藩看來,一個人如果戒不掉傲氣、自滿這兩個壞習慣,無論如何勤奮,也改變不了命運。
這是曾國藩用實踐總結的經驗:
一、戒掉傲氣,才能讓自己順應環境。
這是曾國藩從考試中悟出的道理。
曾國藩后面的幾次考試還是比較順利,尤其是在會試中,僅僅第三次參加就考取了功名,并成為翰林,得以留在翰林院工作。
曾國藩認為,自己后面的考試之所以順利,就是他從前面的挫折中,悟出了傲氣害人的道理。
古代科舉考試,是以文章取勝。文章這個東西,就很難有一個評判標準,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寫的文章,即使不能名垂青史,但至少也是蕩氣回腸,有宏偉的氣勢,可在他人的眼中,就是一坨臭不可聞的臟東西。
曾國藩在考秀才的過程中,一連考了七次才考中。曾國藩告訴弟弟們,即使如此,他也沒有任何怨言,也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文章感覺寫得不錯而自滿,對考官們心生怨恨。
這樣的習慣,讓他在后面的考試中,就順利多了。
曾國藩有一個叔叔,讀書非常勤奮,但就是傲氣太盛,總認為自己才是最厲害的,其結果是一事無成。
在曾國藩看來,當一個人的身上沒有傲氣的時候,才能順應環境,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對一切。
二、戒掉自滿,才能成為一個謙謙君子。
戒掉自滿,才能讓自己真正走向成功。
曾國藩認為,過于自滿的人,不懂得退讓,不懂退讓的人,盛氣凌人,成不了謙謙君子。
這是曾國藩在進入官場后,所總結的建議。從時間上來看,此時的曾國藩才獲得升遷不久,他是從翰林院從七品檢討的位置上,一躍成為翰林院從五品侍講的。
五品官員,在清朝屬于中層官員,很多人在翰林院工作了一輩子,也未必能升到五品的位置上,而曾國藩首次升遷,就能連升四級,成為大清王朝的五品官員。
曾國藩認為,自己能獲得如此大幅度的升遷,就是因為自己從來不自滿。
很多人進入翰林院工作后,都是虛度光陰,過著尸位素餐的日子,曾國藩則不一樣,他每天都為自己制定了很多功課,從來不懈怠,并且,拜了很多名師,讓自己的學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這才獲得了升遷機會。
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取得成功后,曾國藩才向弟弟們傾囊相授,要他們務必戒掉傲氣、自滿這兩個壞習慣,唯有如此,才能有所進步,才能獲得成功。
本專欄重點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年譜》《清史稿》《曾國藩傳》《曾國藩大傳》等。(圖片為配圖,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