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艦在中東出手,和北約飛機在紅海進行較量后,對手有些“急眼”了。
據多家外媒7月9日報道,德國外交部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宣布,德國的一架偵察機在參與歐盟紅海護航行動期間,遭到了解放軍軍艦的“激光攻擊”。為此,德國外交部緊急召見了中國駐德大使,并就此事進行了強烈抗議。
(正在紅海執行護航任務的歐盟艦隊)
德國國防部在一份電子聲明中也明確表示,“(中國軍隊)對德國人員造成危害以及對行動造成干擾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這架飛機在毫無理由、也沒有事先接觸的情況下遭到了襲擊”。
據德國國防部介紹,這架飛機是一個“多傳感器飛行平臺”,當時正在紅海上空執行“阿斯皮德斯”(Aspides)例行護航任務,其任務主要是為任務指揮部及其相關合作伙伴提供實時態勢情報。而該機在數次遭遇一艘中國軍艦后,遭到了來自中國軍艦的激光照射,迫使該機緊急終止任務,并降落在位于吉布提的特遣基地。不過,經檢查,該機并未受損,其飛行作業已經恢復。
(在紅海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軍艦)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德國當局堅稱該飛機并非德國國防軍的軍機,而是由一家民用公司運營,但機上有德國軍方人員,同時德國當局拒絕透露該機的具體型號和飛行信息。除此之外,德國當局也拒絕透露究竟是哪艘中國軍艦照射了該機。
無論是德國當局提及的“該機曾多次遭遇同一艘中國軍艦”,還是該機“屬于民用公司,但為軍事任務服務”,這似乎都指向一個猜測:那就是這架所謂的“護航飛機”,實際上是隸屬于德國國防軍的一架用于搜集情報的“間諜飛機”,并且該機多次故意或無意地出現在解放軍軍艦附近,這可能引起了解放軍軍艦的警惕,并以激光照射作為警告、迫使其離開事發空域。
(德國海軍的海上巡邏機)
類似的事情之前曾發生過不止一次。2022年,澳大利亞當局公開指控中國軍艦“故意使用激光攻擊澳大利亞偵察機”。而事后查實,遭到激光照射的是一架澳大利亞P-8A偵察機,當時該機正在近距離跟蹤兩艘中國軍艦并試圖收集情報,因此遭到了中國的警告式激光照射。
除此之外,在2024年,菲律賓當局也表示,一架隸屬于菲律賓漁業和水產資源局的塞斯納小型飛機遭到中國船只的激光攻擊。而事后也證實,該機當時正在中國島礁附近執行所謂的“海上監視任務”,在中方多次喊話的情況下它都拒絕離開,因此才遭到中國的“激光攻擊”。
(澳大利亞偵察機通過光電瞄準具監視中國軍艦)
不難看出,這些國家雖然宣稱遭到中國“激光攻擊”,但它們自己往往對自己的冒犯性和侵略性舉動絕口不提,反而是借此機會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其居心之險惡,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當前中國已研發出艦載激光武器,但該武器尚未普及。有外國學者指出,西方國家所說的“激光攻擊”,可能是指中國海軍船員使用激光測距儀或類似設備照射了潛在威脅目標。這種激光的威力遠不足以造成實際損害,但可以通過激活對方的激光告警、展示自身的威懾信號以迫使對方離開。而在此前的多次“中國激光威脅”事件中,各國軍機也并未查出實際損壞,可見中國實際上并未使用真正的激光武器對其進行攻擊。
(中國已研發出艦載激光武器)
近年來,德國在軍事方面與美國的戰略目標日益趨同,尤其是在去年,德國公然派遣軍艦穿越臺灣海峽,以展示自己對美國“臺獨”政策的支持,這不僅引起了中方的強烈不滿,更嚴重惡化了地區局勢。而這次的“紅海激光事件”,進一步說明了德國軍事單位在接觸解放軍軍事單位時,很可能存在過度、過激的行為。這使得中國和德國需要展開溝通以避免戰略誤判,同時德國也需要正視現實、別再和中國對著干。畢竟,中國可不是伊朗,充當美國的“馬前卒”挑釁中國,往往沒有什么好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