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亦存余夢,飛光嚼采韻。我的繪畫依據,是勢象、光色、韻調三方面的結合,光色作為色彩來理解,作為形和聲的連接,是關乎時空的連接。”——吳大羽
吳大羽《?題Ⅰ-222》
紙本蠟筆 19×13cm
吳大羽(1903-1988)堪稱中國第一代油畫開拓大師,第一代現代主義的墾荒者,第一代抽象繪畫的代表人物。經他調教出來的知名畫家有趙春翔、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閔希文、莊華岳、李霖燦等人,吳大羽可說是一位如趙無極所稱的“善于點亮學生眼睛的好老師”。
吳大羽在二三十年代為中國畫壇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在他所經歷過的那個戰爭變動、文化大革命以及蘇聯文藝思潮影響的大環境里,中國正面臨了西方文化的沖擊,吳大羽勇敢地拋棄學院派教條,他的作品散發出濃郁的現代感。
吳大羽《無題II-059》
紙本綜合材料 19×13cm
吳大羽晚期的紙上作品多無標題也無年代,這些近乎半抽象與抽象的「無題」作品,其取材的靈感看得出源自他日常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景等浮光掠影,這些表現了花、鳥、人、物、窗、景……欲辨已忘形,或隱或現,形象均在音樂的節律中,如他所稱的「飛光嚼采韻」,雖然有人稱之所為「法無法,乃為至法」的境界,我們仍然可以從他的生活題材與光色運用的繪畫語言中,檢視他所曾受到印象派精神的影響,或還原出他所曾崇尚過的立體派與野獸派繪畫元素。
吳大羽《無題Ⅰ-780》
紙本綜合材料 26.7×19.5cm
吳大羽的紙上作品尺寸雖小,但格局卻勢象萬千,他把西方藝術中的色彩表達力量,架構之嚴謹和張力揉在畫里,并把中國傳統的敏感筆觸運用于畫中。老一輩的中國畫家認為藝術是筆、形式、色彩、架構的綜合性的大格局,但一般中國水墨畫家想借用西方的架構語言來改變中國畫,而真正用架構語言表現精神的卻很少。然而吳大羽的畫面架構很能說話,他的人生經歷和對人生的態度,包括人生的苦澀包容在他的架構與色彩中。
《?題Ⅰ-381》
紙本蠟筆 15×10cm
吳大羽《無題178》
紙本蠟筆 39.4×27.8cm
吳大羽《無題180》
紙本蠟筆 39.4×27.4cm
吳大羽《家園》
紙本蠟筆 39.4×27.8cm
吳大羽《無題》(二幅)
紙本蠟筆 15×10.2cm×2
吳大羽《無題II-477》《無題II-482》
紙本蠟筆15×10.19cm×2
吳大羽《無題I-156》
紙本蠟筆 24.2×14.8cm
吳大羽《無題II-50》
紙本蠟筆14.7×10.2cm
吳大羽《無題II-593》
紙本蠟筆 14.7×10.2cm
來源:當代水彩藝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