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說,改革開放需要憲法秩序下的寬松氛圍來托舉,各地政府、機構應該要有面對批評和負面輿情的承受力,這樣中國社會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緊張。
胡錫進今天凌晨在微博發文稱,這是“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所有名人、機構,包括各地政府都要有“對批評和各種負面輿情的承受力”。面對“正常的議論,挨罵就挨罵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中國社會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緊張。
胡錫進稱,嚴重問題被揭出來當然要嚴肅處理,但追責不必跟輿論跟得那么緊,如果因為一件事突然成了焦點,或者小錯被揪住被罵,無需管控輿論,也無需接受“輿論審判”,態度應變成“正確對待”。
胡錫進這篇文章是在改革開放迎來45周年之際發表的。他寫道,“改革開放需要憲法秩序下的寬松氛圍來托舉”,大家都謹小慎微,生怕挨批評,或者成了輿論焦點,都把很大精力放在嚴防被輿論盯上,“這怎么行?”
他說,由于批評聲有時會導致官員被調查和撤職,明星或博主被封殺,所以大家都害怕批評。但他認為,審查評論不利于網絡上輿論環境的健康發展?,F在很多機構賬號也嚇得經常不敢開評論,“太緊張了,太經不起罵了,如此情況總不能長期就這樣了吧?”
胡錫進說,批評和承受批評的互動需要越來越自然,重視互聯網的批評,不能變成怕批評。只要自己沒大問題,“有點小錯,被罵了,又咋的?”
胡錫進的這篇文章引發中國網民的討論。有網民贊同胡錫進的看法,認為“一刀切的關閉評論不可取”。但也有網民寫道:“現在不敢隨便說了,動不動說了幾句他們不愛聽的實話,境外勢力的稱號給你按上?!?/p>
還有網民要求胡錫進把近兩年隱藏或刪掉的微博都發出來,并諷刺稱“你敢嗎?不敢你就是揣著明白裝糊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