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寫作,是一件潛入內在的事。
與自己的心,坦誠相見 。
一起寫作,有更多的陪伴與看見。
與他人的心,彼此照見。
漫游家,心隨自然
欣賞或喜歡上一個人,往往不需要理由。我認定一個人,就帶著十足的感性成分,好像喜歡著我的喜歡,與你無關。
初啟漫游家那年,我邀請離開北京遠去貴州的雷同學回來共商合作,他說要帶上小溪,同行的還有尚未咿呀學語的小樹。在建外的辦公室,我第一次見到她,聰慧質樸而充滿靈性,小樹在我們會議桌上爬來爬去,小溪用目光還有雙臂呵護著他,耐心而充滿深情,她所在的那個空間,在我不經意看來,就是普照光明的地方。從那一刻開始,但凡和雷同學談話,我都會向他強調小溪是他的陽光,小樹、小苗和他都離不開她的光與滋養。
我和蔣蕾去貴州踩點的那次,小溪臂彎里一直抱著小樹陪我們游走安順。安順豐富的的文脈留存以及親切自然的風俗生活讓我們震驚,但更為詫異的是小溪,她真誠篤定的眼神讓我相信旅途中有她,就一定會精彩紛呈。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帶大部隊再次進入貴州的時候,她帶孩子回武漢的娘家去了。本來我想介紹更多的人認識她。
再次在北京宴請他們的時候,我曾經在華貿的花園里給他們拍過一張照片,盛開的桃樹下,笑容可鞠的他們仿佛讓我看到了和諧與幸福的模版。
毫無疑問這不是一個屬于文人的時代。清高與清醒也許會讓你遠離塵埃的同時也難以支撐起一片晴空。
但我始終贊賞的精神是,無論環境如何改變,堅持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在并不妥協原則的前提下依然存活成長的人。
隱入浮生的我與遠在云南的他們,現實世界的交織不多。
但在另一個維度,我似乎覺得我們離得很近,就像鄉村的鄰居一般,但凡出門時時可以路過他們的籬笆,看見他們的庭院、菜園以及山后面的溪流森林,什么時候都可以看見。看見她的藍天、陽光、客廳,水晶以及茁壯成長的樹和苗。無論在什么狀態下,她以及她的空間呈現給我的都是溫暖、平和、光明與靈氣。
2023年的最后一天,我破天荒地不假思索地參加了小溪的伲婭山谷寫作群。我知道年過半百的我此舉完全是湊數的,但有她的督促,我相信即將到來的2024,我應該就不會荒廢。
?
誠如我非常認同她所說:
寫作,是一件潛入內在的事。
與自己的心,坦誠相見。
一起寫作,有更多的陪伴與看見。
與他人的心,彼此照見。
2024年1月1日 于北京
文 / 張哲
漫游
是一種尋找
也是一種重溫
每一次旅程都在開啟你生命的奇跡
慈悲為懷
心隨自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