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香港。財務給鄭則仕打來電話,說是公司的資金周轉不過來了,問鄭則仕怎么辦!
鄭則仕撂下一句我想辦法后,掛斷了電話,隨即便癱軟在座椅上。
他已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哪有什么辦法啊!
而就在這時,桌上的電話又響了起來,鄭則仕拿起一聽后,發現是娛樂雜志的記者打來的,記者開口第一句話就是:“聽說張衛健將你公司告上了法庭,要和你解約?”
鄭則仕一愣,他前兩天才和張衛健談好,怎么會出現這種事?
隨即,鄭則仕掛斷電話,給張衛健打了過去,請他過來談一談是什么問題讓他改變了想法。
但令鄭則仕沒想到的是,這場談話讓他陷入了人生中最尷尬的時刻,以至于多年后他還是無法釋懷。
而這一切的源頭都是來自于一部電影的成功。
1.
1985年,喜劇片和動作片在香港風頭無兩。此時,已在電影圈摸爬滾打了將近10年的鄭則仕,忽然間有了一個很奇特的想法:電影除了娛樂至上之外,還能不能有一些其他的東西?
抱著這個想法,當時已34歲的鄭則仕開始觀察起了社會中常常被忽略的人和事物,想以此寫一個劇本出來。
起初,鄭則仕的劇本是毫無頭緒的,不知道該以哪種人、哪方面為切入口。直到偶然在新聞上看到“低能兒”三個字時,鄭則仕忽然間就有了靈感。于是,一部關于低能兒內心和生活的電影便有了雛形。
這部電影就是《何必有我》!
《何必有我》是鄭則仕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二部影片。他也憑借影片中的“肥貓”一角,一夜爆紅,成功拿下了第5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寶座。
“肥貓”的成功,讓鄭則仕瞬間躋身到了香港一線導演和演員的行列,同時也讓鄭則仕有了開電影公司當老板的想法。
但考慮到獨自一人擔的風險太大。于是,鄭則仕便拉攏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將合伙開電影公司的想法說了出來,并得到了朋友的大力支持。
沒過多久,鄭則仕和朋友合伙開的匯川電影公司正式開業。而張衛健則成了鄭則仕公司旗下的第一批簽約藝人。
匯川電影公司開業后,鄭則仕信心滿滿,一直想著要制作出一部高質量的電影,來一炮打響公司的名頭。
但讓鄭則仕沒想到是,制作僅僅只是電影公司的一個必備環節,真正要想公司盈利并且長遠的走下去,靠的還是發行。可鄭則仕和朋友對發行的方面是一頭霧水,而這便導致剛開業不久的公司立即陷入了資金周轉不足的局面。
可此時,公司制作的電影拍攝到了一半,正是需要大量資金的時候。而就在鄭則仕為這事著急時,張衛健230萬的片酬打到了公司戶頭。于是,鄭則仕便將這筆錢挪用到了電影的拍攝上。
挪用了這筆錢之后,鄭則仕便找到張衛健,告訴他因公司資金運作出現了問題,所以便先挪用了他的片酬。說完這話后,鄭則仕又向張衛健打了保證,如果張衛健需要這筆錢的時候,提前幾天跟他說一下,他一定想辦法給張衛健籌出來。
兩人就這樣約定好后,結束了談話。可令鄭則仕沒想到是,第三天的下午,他就接到了記者的電話,隨后又收到了張衛健的律師信:信函中要求解約,并要他立即償還片酬。
事情發生得太突然,讓鄭則仕沒有絲毫準備。
于是,他又給張衛健打了電話,請他過來談一談。
但又讓鄭則仕沒想到是,來的并不是張衛健一個人,還有張衛健的兩個兄弟。三人坐在鄭則仕的對面,沒等鄭則仕說完話時,張衛健的兄弟便直接表示:不用說了,現在只說還錢。
這句話瞬間讓鄭則仕尷尬不已,也讓他徹底說不出話來。他馬上就是滿40的人了,人情冷暖也見得不少,但沒有一次是像這樣令他這么尷尬,這么心涼的。
于是,鄭則仕也沒有再說什么,結束談話后,便四處跑去跟別人借錢,最終籌到了230萬,如數奉還給了張衛健。
不過,解決了張衛健的麻煩,公司資金運作的問題又凸顯出來。最終,匯川電影公司破產倒閉,鄭則仕不但賠上了所有的家底,還欠下了1100萬的巨款。
從跑龍套到影帝,再從影帝到負債千萬,這番起落讓鄭則仕心生灰暗,也沒了像當初入行時的那份勇氣。
就在這關鍵時刻,鄭則仕的母親給予了鄭則仕極大的鼓勵和安慰:“兒子,錢又不是玩賭玩掉的,生意嘛很正常,現在的生活就算再難,有以前那么難嗎?”
母親的這番話,讓鄭則仕愣了半晌,思緒也不禁回到了當年。
2.
1951年,廣東汕頭。鄭則仕在這里出生沒多久后,便被父母帶到了香港。
到達香港后,鄭則仕一家便用木板在山坡上搭建一所木屋用來安家。當時,鄭則仕是家里的老大,底下有四個弟弟和一個妹妹。而由于鄭則仕的父母要出去務工,所以,弟弟妹妹的飲食起居都是由鄭則仕照顧。
鄭則仕十歲時,母親又找了一份粘塑料花的兼職。每次。母親將塑料花帶回家后,鄭則仕就和弟弟妹妹一起幫母親粘。后來學會后,母親就專門送花,鄭則仕和弟弟妹妹就專門粘花。
粘好花后的閑暇時間,鄭則仕又會將最小的妹妹背在腰上,開始為即將下班的父母生火做飯。
這種艱辛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鄭則仕15歲的時候。
當時,他正在讀中學。有一天晚上,鄭則仕放學回到家后,他的父親將他和弟弟叫到了面前,告訴他們,家里的經濟只能支持一個人去讀中學,問他們兩兄弟誰去!
鄭則仕聽到父親的話后,便立即表示讓弟弟去上學,他出去務工。
于是,第二天鄭則仕就退了學,跑到外面去找工作。
鄭則仕找的第一份工作是珠寶行的學徒,學習如何加工珠寶首飾。
起初,鄭則仕是沒有工資的,只是一天管三頓飯。后來隨著鄭則仕學會了一些后,才慢慢有了一筆微薄的生活費。
這份工作鄭則仕干了整整5年才干出師。
出師后,鄭則仕也已21歲,工資也漲到了一個月2000塊。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長弓影業公司發出了一張招生海報,說是要舉辦一個演員培訓班。
鄭則仕看到這張招生海報后,年幼時的夢想瞬間在腦海浮現。
那時,鄭則仕還在上小學。每次看電視時,鄭則仕總是喜歡 看一個名叫馮寶寶的童星。因為馮寶寶年齡和他差不多,但兩人的境地卻是天壤之別。看著馮寶寶光鮮亮麗的衣食住行,鄭則仕便也有了當明星的夢想。
在生活的壓力下,鄭則仕將這個夢想隱藏了很久,但當長弓影業培訓班的招生海報出來后,鄭則仕便再也隱藏不住了。
隨后,鄭則仕回到家,將自己要當演員的想法給父母說了一下。但話剛說完,鄭則仕的父親就表示堅決反對,認為放棄一個月2000塊的穩定工作,去做一件成與不成都是個問題的演員,實在是太不理智。
父親的話不無道理,鄭則仕聽后也很為難。畢竟生活和夢想一直都是普通人繞不過去的難題。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鄭則仕的母親看出了兒子的兩難,想到兒子從小到大都在為這個家奔波,不禁有點心疼。
于是,鄭則仕的母親便拿了決定,對鄭則仕說:“去試一下,兒子,你還這么年輕。”
很多年以后,當鄭則仕談起這件事時,他的眼眶瞬間就紅了。因為他總覺得母親沒讀過書,不識字,是講不出什么大道理的。
但當他到了他母親當時的那個年齡之后,他回首一望,才發現,原來他的文盲母親說的話、做的事,比哲學家寫的書還有哲理。
也就是因為母親當時的支持,鄭則仕成功進入了長弓影業舉辦的演員培訓班。
而就在鄭則仕進入培訓班的第一天,長弓影業的老板,也就是著名的武俠導演張徹,給所有學生講了一段話:
“你如果認定你是一顆種子的話,你一定要相信,你一定有發芽的一天,但是你要不停的灌溉。”
這句話給了鄭則仕難以形容的激勵,也堅定了他當演員的決心。
在培訓班,鄭則仕算是真正的接觸到了演員這個職業。同時,也接受到了專業化、系統化的表演培訓。
而也就是在鄭則仕學業剛出師后沒多久,一個表演的機會就找上了他。
當時,在鄭則仕宿舍的對面,住著一個導演,名叫黎繼明。黎繼明當時是無線《聲寶片場》比賽的副導。《聲寶片場》當時剛開始舉辦,還未對外發布招募。
偶然有一天,剛要出門的黎繼明,看到了回宿舍的鄭則仕,于是便喊住了鄭則仕,將《聲寶片場》這個比賽節目告訴了他,并表示可以寫信將他推薦給正導演。
也因為這個機會,鄭則仕參加了《聲寶片場》的比賽,并一舉拿下了總冠軍。
這一年是1976年。從這一年起,鄭則仕進入了TVB,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演員生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