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與人交往時,無論如何與對方親密,都會給自己留一條退路。
這是曾國藩能在宦海沉浮的原因。
曾國藩能在仕途上游刃有余,與他善于與權臣交往有很大的關系。
從曾國藩的人際交往關系來看,他即使在自己不得志的時候,也沒有與朝中的權貴們有很深的交往,但讓人意外的是,他每一步發展,都與朝中的權貴有很大的關系。
從曾國藩的一生來看,他能做到封侯拜相的位置上,與兩個權貴人物有很大的關系。
一、靠穆彰阿不斷獲得升遷。
一個是道光時期的權臣,即軍機首輔大臣穆彰阿。
穆彰阿是滿洲鑲藍旗人,但他卻是靠自己的學識和能力,一步步做到一品大員位置上,并把持朝政長達20余年時間,直到咸豐皇帝繼位后,才把他扳倒。
在道光時期,任何一個官員要想得到升遷,要想干一番事業,都無法繞過穆彰阿。如果得不到穆彰阿的支持,他的一切抱負都無法實現。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林則徐,他雖然很有能力有影響力,但依舊無法實現光復大清朝的志向。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穆彰阿在外交政策上,表現出軟弱的一面,對林則徐不重視。
曾國藩在參加會試的時候,由于穆彰阿是主考官,按照科舉考試制度,兩人有一層師生關系。
曾國藩是一個善于利用師生關系的人,他利用與穆彰阿的這層關系,成為他座下的首席大弟子,并在穆彰阿的提攜下,升遷快速,僅僅用了7年時間,曾國藩就從一名從七品官員,被提升為二品大員,這樣的升遷速度,在清朝的歷史上,并不多見。
二、靠肅順獲得實權。
曾國藩到了地方,成為湘軍統帥后,如果沒有肅順的支持,他很難獲得實權。
曾國藩在咸豐時期,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帶領湘軍與太平軍作戰。
曾國藩創建的湘軍,作為民間武裝力量,在經費上,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因此,曾國藩最迫切需要的職位,就是成為一省的督撫,唯有如此,他才能整合一省或者多省的資源,為湘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餉。
可咸豐皇帝并不是一個有韜略的皇帝,他一面需要曾國藩為他賣命,一面又提防曾國藩強大后,影響到朝廷的權威,因此,不愿意給予曾國藩地方實權。
在曾國藩十分艱難的時候,權臣肅順伸出援手,保舉曾國藩為兩江總督,讓曾國藩有了權傾天下的權柄。
從曾國藩的發展角度來看,無論是穆彰阿,還是肅順,都是曾國藩的貴人,他們賦予曾國藩想要得到地位和權力。
在封建社會,官場上都講究派系,尤其是穆彰阿和肅順,都喜歡結黨營私,壯大自己的勢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曾國藩和他們的關系不密切,這些權貴顯然不會幫助他。
那么,穆彰阿和肅順倒臺后,曾國藩為何沒有受到牽連呢?這就是曾國藩的厲害之處。
與人交往,一定要給自己留退路,否則,你的靠山倒臺后,自己就很容易受到牽連。
曾國藩依靠穆彰阿、肅順,但在行為中,刻意與他們保持距離。
在與穆彰阿的交往中,曾國藩與他是師生關系,但在工作中,曾國藩有自己獨立的政治主張,政見不同,也導致穆彰阿與曾國藩最終分道揚鑣,曾國藩趁機脫離穆彰阿的控制。
在與肅順的交往中,曾國藩從來不主動與肅順聯系,向他示好也是通過第三方中介人。曾國藩這樣做,就避免跟肅順直接產生聯系,同樣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為自己脫離肅順留了退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